發(fā)布時間:2017-05-12 20:02 | 來源:慈訊網 2017-05-08 11:02:40 | 查看:16399次
作者:潘江雪 撰文
潘江雪: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發(fā)起人、理事長
真愛夢想作為兒童素養(yǎng)教育的推動者,需要了解各行各業(yè)的從業(yè)者都具備怎樣的特質,從而為孩子們未來的發(fā)展與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提供參考。2017年,我們開始做“核心素養(yǎng)百人觀”活動,通過與各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對談,了解行業(yè)頂尖專家所具備的素養(yǎng)和共性。
最近,我們與真愛夢想監(jiān)事、人力資源與薪酬委員會主席、人力資源咨詢公司怡安翰威特大中華區(qū)的主席劉淵先生進行了一場跨界對話,深度探討了公益組織的人力資源策略。在如何招聘公益人才,以及公益組織如何進行績效考核、薪酬設置這些問題上,真愛夢想也進行了自己的思考。
清晰的價值觀
不同行業(yè)的人才需要有不同的能力與素質,企業(yè)如此,公益組織也一樣。那么一個公益組織需要怎樣的人才?這些人才身上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帶著這個問題,真愛夢想和怡安翰威特在2016年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為公益人才畫像。
劉淵基于對公益組織以及真愛夢想的觀察,得出的結論是:公益人才身上最不同的特質是激情和愛,并且這種激情和愛不會因為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而減少?;谶@樣的觀察,我們又做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最終發(fā)現:一個公益組織需要怎樣的人才,其實跟這個組織所倡導的價值觀與文化密切相關。
我們梳理了真愛夢想的價值觀,把它分為終極價值觀和工具性價值觀,也就是運作價值觀。
終極價值觀用于篩選我們需要怎樣的人,這些人需要具備怎樣的素養(yǎng)。我們通過投票找出了真愛夢想人內在真正相信的東西:愛、自由、平等。這是我們真愛夢想人相信的終極價值觀。但理念還不足以產出實際運作,所以真愛夢想又梳理出一整套的運作價值觀,其核心和我們夢想課程所倡導的一樣:公開透明、專業(yè)高效地工作,成長為一個求真、有愛的追夢人。
公開透明工作,公開是基金會的信念,包含“三個公開”:收支信息公開,決策和執(zhí)行過程公開,工作結果的信息公開。透明是工作的結果呈現方式,追求理性、有深度、有美感的透明呈現。
求真,首先是“說真話”。我們鼓勵真愛夢想員工獨立思考,表達真實想法,真誠、正直。
有愛,愛是一種給予的能力,是慈善組織的核心,我總結成三個字叫“愛給予”。在倡導這樣的價值觀時,我們發(fā)現有些人特別計較得失,只有當得到大于給予時才愿意留在公益組織,也許企業(yè)界有很多這樣的人,但公益界需要的是不計較、天生愛給予的人,利他型人格是公益人的核心。
追夢,這是真愛夢想獨特的氣質,我總結成三個字叫“敢創(chuàng)造”。夢想是一種好奇心,當好奇心真正變成行動時,需要堅韌的性格和勇氣,同時也要敢于失敗。
一個清晰的價值觀,可以為公益組織招聘公益人才提供一種思路??偨Y起來,真愛夢想的運作價值觀就是求真、有愛、追夢。我們需要敢于說真話、愛給予、同時敢于創(chuàng)造的人,在這樣的價值觀指導下,結果就是專業(yè)高效的工作產出和公開透明的工作方式。
非財務維度和客戶評價
在今天,企業(yè)的組織形式正在發(fā)生變革,尤其是對于創(chuàng)業(yè)階段的機構,原先大公司的科層制、以職能部門為工作和考核單元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趨于松散和復雜的社群化、跨部門協作小組甚至是無邊界的組織形式。
公益組織亦是如此,特別是像真愛夢想這種已經從創(chuàng)業(yè)階段到了一定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還有二次創(chuàng)業(yè)需求的公益組織,組織形式的邊界感不再那么強了。這種情況下,什么樣的考評維度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劉淵認為,當下的趨勢是在評價維度中加入非財務的評價維度,包括領導力、行為方式、能力、客戶價值,以及在組織內部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相關因素。設計這樣的考核方式要相對專注,相關考核因素應該少于7個,如果設計過于復雜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是否要加入群眾性的評價?很多企業(yè)把360度反饋法作為考核指標,甚至將其作為跟獎金掛鉤的指標,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全員參與、運動型的考核,目的只應該是為了提升和發(fā)展個體的能力,不應該跟獎金有關系,因為所有人背對背評測,個人關系的親疏會使得考核結果重新被平衡。
相對于傳統(tǒng)的 KPI、360度考評法,客戶考評的績效考核方式相對較適合發(fā)展中的組織。“客戶”包括外部客戶和內部客戶,比如針對機構內的職能部門的考核,就是按照內部客戶考核方式,大多采用服務等級協議(Service Level Agreement),即“承諾提供什么級別的服務”。例如HR部門,組織內部其他部門對其而言就是內部客戶,他們對于HR部門服務等級的評價,就是HR部門的重要考核標準。另外可以設置一些考核因子作為調整,例如有若干條例是公司的紅線,如果觸碰這個紅線,其他方面哪怕做得再好也會被淘汰。對公益組織而言,反貪腐條款就是紅線。
全面薪酬制度
經濟大幅度增長、工資大幅度增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經濟發(fā)展已經從過去的雙位數增長進入到單位數增長的“新常態(tài)”,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加薪已經難以滿足員工需求,而且更嚴峻的是,中國正在大幅度邁向老齡化社會,但人力資本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從領導力的角度來說,目前企業(yè)的中堅力量多為60到80年代出生的人,而這部分人是沒有真正經歷過經濟衰退甚至是平穩(wěn)期的。領導者是否能夠在帶領企業(yè)平穩(wěn)增長的同時也關注效率,這不僅僅是企業(yè)需要面臨的挑戰(zhàn),也是公益組織的領導者必須考慮的。
劉淵結合歐美國家的福利制度演變進程,提出了“全面薪酬制度”的概念?,F在單純通過工資來激勵員工,可變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少了。在歐美國家,福利機制的重要性和復雜程度遠遠大于工資、補貼,而全面薪酬(Total Rewards)是包括工資、補貼、年終獎、長期激勵、股票、福利、帶薪假期及各種 Perks的一整套薪酬體系,Perks可以稱為“順帶的福利”,比如公司配車、報銷、內部輪崗制度等等。員工可以去瑞士分公司待兩年,可以去德國待兩年,這就是一個 Perk,很多員工是希望組織能夠提供這樣的成長型福利的。相對于單純的工資調整,全面薪酬制度在單位數增長的新常態(tài)下,能夠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
全面薪酬制度的另外一點好處在于,可以清楚地向員工說明組織對其的所有投入支出。絕大部分組織在支付薪酬時,用于福利的支出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中國,1塊錢的薪酬中,有4毛1都是福利給付,基本占到薪酬的41%-42%,這還僅僅是政府要求的部分,比如五險一金的給付。但員工對此是沒有直觀體會的,員工只會關注稅后拿回家的錢,并不知道實際上組織為員工和崗位支付的整體成本。全面薪酬制度則可以為員工提供一份完全薪酬報表(Total Reward Statement),用一張紙就能清晰地告訴員工,組織對其在哪些地方有支出、內容是什么,而稅后帶回家的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目前真愛夢想也在做這樣的嘗試,也許會是全國第一家實施全面薪酬制度的公益基金會。(整理:謝舒)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