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8-18 08:55 | 來源:新華網(wǎng) 2025 08/07 20:10:58 | 查看:6112次
在東北抗日戰(zhàn)場上
有著“南楊北趙”之說
“南楊”指的是楊靖宇
“北趙”就是趙尚志
他們共同領導一支英雄的隊伍
東北抗日聯(lián)軍
趙尚志烈士復原畫像。新華社發(fā)
作為東北抗聯(lián)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
趙尚志被稱為“北國雄獅”
曾令日寇聞風喪膽
犧牲時年僅34歲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在他犧牲62年后
他的顱骨才被找到
圖為位于尚志市的趙尚志將軍起兵地。新華社發(fā)
1908年
趙尚志出生在遼寧朝陽一個農(nóng)村家庭
父親為他取名“尚志”
是希望他有鴻鵠之志
1925年他進入哈爾濱許公中學讀書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并考入黃埔軍校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
東北淪陷
趙尚志全力投身抗日
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
趙尚志(前排中)與巴彥抗日游擊隊隊員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1933年10月
趙尚志組建珠河反日游擊隊
在黑土地上點燃抗日烽火
夏季悶熱潮濕 蚊蟲肆虐
冬季冰雪覆蓋 苦寒難當
……
在這樣的險惡環(huán)境中
趙尚志率領抗聯(lián)部隊
遠征松嫩平原
爬冰臥雪 風餐露宿
隊伍擴充至6000余人
連續(xù)作戰(zhàn)百余次
打破了日偽軍
一次次重兵“討伐”和“清剿”
黑龍江省木蘭縣雞冠山東北抗聯(lián)密營遺址群內(nèi)的戰(zhàn)壕。新華社記者 張啟明 攝
由于物資匱乏
1934年趙尚志帶領部隊
用自制木炮攻打賓州 重創(chuàng)敵軍
“木炮打賓州,聲威震敵膽”
這樣的故事廣為流傳
敵人驚呼
“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1939年后
日偽軍懸賞1萬元通緝趙尚志
1942年2月12日
趙尚志在戰(zhàn)斗中受重傷被俘
但他寧死不屈 最終壯烈犧牲
趙尚志打賓州用的木炮(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窮兇極惡的敵軍
殘忍地割下他的頭顱
他的軀體被扔進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而他的頭顱用木箱運到吉林長春
此后一直下落不明
這是尚志市烈士紀念館內(nèi)的趙尚志將軍塑像。新華社發(fā)
20世紀80年代
一位日本女學者的調(diào)查
揭示了趙尚志頭顱的下落
頭顱由一位中國僧人帶走
埋葬在長春護國般若寺
然而 多次尋找未果
直至2004年
一位名叫姜寶才的軍人解開了謎底
他從寺廟的一位僧人處得知
此前寺院修繕圍墻時
在墻根下挖出一具顱骨
埋到了長春市的凈月潭
最終在凈月潭
找到了頭顱掩埋地
經(jīng)過鑒定確認為趙尚志頭顱
趙尚志顱骨復原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2008年
趙尚志將軍100周年誕辰紀念日時
將軍顱骨得以魂歸故里
安葬于家鄉(xiāng)
遼寧省朝陽市
趙尚志烈士陵園
2008年10月25日,趙尚志顱骨安葬儀式在遼寧朝陽舉行。新華社發(fā)
為紀念英雄
哈爾濱市新城大街被更名為尚志大街
趙尚志戰(zhàn)斗過的珠河縣
改名為尚志縣(今尚志市)
在哈爾濱市道里區(qū),人們在尚志大街上過馬路。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在尚志市環(huán)島中心
趙尚志將軍銅像巍然挺立
他身騎戰(zhàn)馬 戎裝飛揚
仿佛在俯瞰如他所愿的盛世
在尚志市拍攝的趙尚志將軍銅像。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在尚志市尚志中學
學校的展板上講述著他的事跡
“爭自由,誓抗戰(zhàn)。
效馬援,裹尸還……”
趙尚志寫下的《黑水白山·調(diào)寄滿江紅》
至今被孩子們傳誦
字里行間盡顯視死如歸的英雄豪氣
圖為趙尚志將軍創(chuàng)作的歌曲。新華社發(fā)
在尚志市
依山而建的尚志公園
抗聯(lián)烈士的雕像肅立
百余米長的浩氣崖上
刻有趙尚志的詩詞
英雄的故事一直在流傳
策劃:錢彤
統(tǒng)籌:令偉家、王春雨
記者:楊思琪、劉赫垚、邵美琦
來源:新華社
(編者注:原文標題為:《為何犧牲60多年后,他的顱骨才被找到?》)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