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6-06 09:17 | 來源: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2007年04月07日 12:54 | 查看:15405次
方永剛(本報記者 江志順攝)
寫在前面的話
這是一次讓記者于心不忍的長談。面對重病的方永剛教授,記者也曾有意節(jié)約采訪時間,奈何方永剛依然激情似火,滔滔不絕。
這是一次讓記者收獲頗豐的長談。病榻上的方永剛教授,談到了對使命的認識、對事業(yè)的態(tài)度、對人生的感悟、對生命的理解……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他面對死神挑釁的真誠獨白,是他回顧自己人生道路的心靈答辯,更是一名黨的忠誠理論戰(zhàn)士的激昂心聲。
我們同時感到,這次病榻上的談話,也體現(xiàn)了方永剛的思想魅力、語言魅力和人格魅力,為更多的讀者了解他提供了一份寶貴的素材。
為此,我們整理了記者與方永剛教授的對話實錄,以饗讀者。
我和春天有約,春暖花開的時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
我和夏天有約,艷陽高照的時候,我要和全軍戰(zhàn)友一起慶祝人民軍隊的80歲生日;
我和秋天有約,楓葉紅了的時候,我要和全國人民一起迎接黨的十七大;
我和冬天有約,白雪皚皚的時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愛的講臺……
——題記·方永剛
盤著腿,坐在病床上,第3次化療之后的方永剛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他的面前,有一扇窗戶。明澈的陽光,溫暖地照在他身上;鴿哨聲聲,隱隱從窗外傳來……
一名護士輕輕走來,要把窗簾拉上。方永剛擺擺手,制止了她。
“能看見太陽多好,能看見鴿子多好!”望著窗外,方永剛?cè)粲兴嫉卣f。
一番長談,我們走進了這位戎裝教授的內(nèi)心世界……
“我不相信宿命,但我相信使命。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講好每一堂課”
記者:聽說您手術(shù)后帶著引流袋還堅持給學員上了兩節(jié)課。您是怎么想的?
方永剛:我覺得這是我的使命!我不相信宿命,但我相信使命。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講好每一堂課。當初我提出要講這兩節(jié)課,教研室的領(lǐng)導(dǎo)不同意,說你這個身體狀況,沒有必要再挺著。其實,我是抱著一種感恩的心理一定要上這兩節(jié)課的?;疾≈?,我每天都被很多事情感動著。各級領(lǐng)導(dǎo)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我,給我聯(lián)系醫(yī)院、找最好的醫(yī)生。同事們排成長隊來看我,連幼兒園的老大媽都給我送餃子吃,還有我的聽眾,我都不認識,卻給我到處找藥方……我感到,我的健康和生命不只是我一個人的,也是屬于大家的。我所能做的,最好就是讓他們看見:我沒有倒下,我還站在講臺上!
記者:現(xiàn)在您還想念您的講臺嗎?
方永剛:是,我非常想念我的講臺。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有一段時間我覺得當教員沒出路,曾開玩笑說:“我進復(fù)旦大門走對了,選歷史系走錯了;進大連對了,來部隊教書錯了?!爆F(xiàn)在看來,我的選擇不但不錯,而且很明智。讀史明志,讓我心胸開闊;教書育人,讓我精神不倒。教育別人奮勇向前的人,不能自己遇到一點坎坷就倒下。一天我看見孩子的臉上有淚痕,我就跟他說,不要擔心爸爸,人的狀態(tài)滑落到最低點了,就像碗底的一顆球,隨便一挪就是往高處走!
記者:現(xiàn)在躺在病床上,您感到過后悔嗎?
方永剛:無怨無悔!我這個人啊,一輩子多災(zāi)多難,九死一生:小時候吃野菜吃了那么多年沒有被餓死,上學餓了爬樹摘果子掉下來差點沒摔死;上大學時有一次出鼻血,血流不止,沒有流死;1993年貧血,血色素降到了7克,我沒有死;1997年車禍脖子重傷,我也挺過來了……命運給我這么多的磨難,我覺得是在考驗我。生活是美麗的,每天能看到窗外的鴿子在飛翔,是幸福的。我作為國家的一個公民、作為人民軍隊的一名戰(zhàn)士,在這個美好的時代從事著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業(yè),盡到了自己的責任。馬克思說,人的價值的實現(xiàn)程度取決于他社會化成熟的程度。什么叫做社會化?就是被社會所認可的程度。我不敢說社會認可我,但是我欣慰,我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理論傳播最講究心口如一。要讓別人信你講的東西,首先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信自己說的每一句話”
記者:您說哪怕講五分鐘的課也充滿激情。激情從哪來?
方永剛:人生的激情,是潛藏在每個人心底的火種。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激情。我熱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首先是因為它改變了我的命運,改變了我們?nèi)业拿\。我要是不把這個事業(yè)干好,不說別人,首先是父母的在天之靈不會原諒我。回憶童年的苦日子,我也常常想,《春天的故事》歌里唱小平同志“在中國的南海邊劃了一個圈”,多么瀟灑,多么輕松。但是這個“圈”的背后,是黨多少年的艱辛探索!所以我想,真理盡管很樸實,但是我們千萬不要以為真理的產(chǎn)生很簡單,我們理論工作者有責任讓群眾認識到這一點。
記者:這種激情除了感染了您自己,對您宣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有什么意義?
方永剛:理論傳播最講究心口如一。要讓別人信你講的東西,首先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信自己說的每一句話。如果你沒把自己融入進去,你和你所講的問題之間不搭界,你是你,它是它,就成了“嘉賓觀點不代表本臺立場”,那老百姓還不如回家看電視,為什么要坐在那兒聽你講兩三個小時?所以說,同樣的機遇、同樣的條件、同樣的工作,精神狀態(tài)不同,效果完全不同。你沒有感動自己,那怎么去感動聽眾呢?所以有時找我作報告的單位領(lǐng)導(dǎo),看到我這么年輕,怕我講不好。我就告訴他們,報告的時間長短你們規(guī)定,題目你們出,但有一點我可以保證:你不要擔心我講課的效果。你做兩件事就夠了:第一給我一杯白開水,第二給我準備一條擦汗的毛巾。
“我并不是一個很在乎別人評價的人,但是我特別在乎我講課的時候聽眾有沒有掌聲”
記者:每一次給大家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您為什么都感到很滿足、很快慰?
方永剛:首先那是因為聽眾很滿足、很快慰。說到我自己的感覺,我最喜歡聽眾熱烈的掌聲。說句心里話,我并不是一個很在乎別人評價的人,但是我特別在乎我講課的時候聽眾有沒有掌聲,因為這掌聲不僅僅代表了他們對我講課能力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標志著他們對我所講的內(nèi)容的肯定,說明他們接受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擁護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發(fā)自內(nèi)心地信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就是這個!
有一次講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個單位為“爭奪”我互不相讓,我只好安排在同一天,上午在這個單位講,下午去那個單位。你說我又不是歌星,不是什么名流,為啥大家對我這么歡迎?歸根到底,是群眾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有強烈的需求。當然有時候也挺有意思的,來接我講課的人眼睛瞪得老大,問:你是方教授嗎?我說是啊。他們又問:怎么這么年輕?我說那按你意思呢?他說:我猜怎么也得是60來歲的白胡子老頭,得是老專家?。。ㄐΓ┤思叶疾徽J識我,為啥登門來請我?這說明真正吸引他們的不是我這個人,而是我要講的東西,是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
記者:當前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多元化,您怎么有信心認為聽眾一定喜歡聽您的課?
方永剛:價值觀多元化不假,但多元化并不排斥人們對共同理想的追求。我們這個民族,其實是一個非常追求統(tǒng)一信仰的民族。中華文明五千年連綿不絕,在世界各民族中是沒有的。為什么?就是有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體系。如果我們在民族精神的構(gòu)建上只重破,不重立,這對于一個發(fā)展中、崛起中的大國來說是特別危險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來要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太重要了!歸根到底,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如果信仰不統(tǒng)一,中國就會像世界上一些戰(zhàn)亂的國家那樣一盤散沙,還怎么穩(wěn)定和發(fā)展?老百姓還賺什么錢,拿什么買房子、買車子,恐怕連安生日子都過不成。老百姓不傻,他們知道這樣樸實的道理!
說白了,真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一些同志有個“想當然”的認識誤區(qū),一說到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就認為“理論是上邊的,群眾是下邊的”,感覺理論離老百姓很遙遠,群眾不感興趣。其實,老百姓給我的感覺恰恰相反,他們迫切需要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歡迎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
“黨的理論工作者,要和人民群眾血肉相融,這樣我們的雙腳才算站在大地上了,我們的事業(yè)才有根”
記者:您給聽眾講課,特別是面對普通老百姓,說的都是大白話,有沒有人說你這樣講課不像個教授?
方永剛:有啊,在地方大學講課,大學生課后跟我交流,都說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見教授這么講課的。但就是這節(jié)課,大學生們給我鼓掌35次。我覺得一個教授有沒有水平,不在于他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表達,而在于他說的是什么。談到語言表達,我們政治理論教員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我們的研究對象是人,是人的思維、人的實踐,怎能不講“人的語言”?老子講“和其光,同其塵”。我的理解是不要遠離生活,要親近生活。什么叫生活?百姓的鍋碗瓢盆、油鹽醬醋就是生活。所以不要自命清高,你在那孤芳自賞時,就已經(jīng)切斷了你的源頭活水。當你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你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基本也停止了,你的感知力也會退化?!巴渡碓獰o限中,方曉世界可大同。”黨的理論工作者,只有和人民群眾血肉相融,我們的雙腳才算站在大地上了,我們的事業(yè)才有根。大地是什么?對我們來說,大地就是基層,就是官兵,就是百姓。
記者:這方面,您是怎么做的?
方永剛:我講課的時候,臺下面坐的是什么人,我就說什么人的話。我回老家時,路上遇到放牛放羊的,我也蹲下來,給他點根煙,問問收成怎么樣,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樣,一下子就拉近了感情,他自覺不自覺地就會把他的想法和你說了。這時候你再講什么道理,他就很容易接受了。他還會說:不愧是文化人,講的就是有道理。你跟人家哼哼哈哈地打官腔、擺架子,那人家只能敬而遠之。敬你還算不錯的了,甚至你走了老百姓會指你的脊梁骨。你給老百姓留下這個印象,還能指望老百姓信你說的話?
記者:這些感悟給您什么啟發(fā)?
方永剛:馬克思講: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zhì)力量。但是,理論怎樣才能掌握群眾呢?革命年代我們哪有電視、哪有網(wǎng)絡(luò)?。磕切┱胃刹?、宣傳干部讀過幾年書啊?哪有什么碩士、博士文憑?為什么那些大字不識的農(nóng)民都能信黨的話、跟黨走?所以,我們要回到理論的源頭去定位我們的職責,要和群眾打成一片,群眾信任你這個人,才能信任你說的話。但現(xiàn)在我們有一個什么問題呢?就是我們的理論是很好的,但讓某些人一念,這個“經(jīng)”就歪了,老百姓就不信了。有的人還沒開始講,老百姓就反感了。講的人做得不好,老百姓就不相信你,大家反感你,你還講這些理論,那不相當于糟蹋那個理論嗎?
“老百姓愿意提問題,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所希望;什么時候老百姓不提問題了,才是真正的危險”
記者:給地方群眾講課,您認為他們最關(guān)心的是什么問題?
方永剛:大都關(guān)心這兩個問題。一個是腐敗的問題,一個是貧富差距的問題。其中,貧富差距是更多人關(guān)心的問題,對這個問題不能回避,必須迎著問題走。我說我們國家的改革是在打破平均主義的基礎(chǔ)上開始的,小平同志提出一個戰(zhàn)略決策:讓一部分人和地區(qū)先富起來,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一部分人和地區(qū)先富起來的目標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但共同富裕的目標還沒有實現(xiàn)。大家還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人和地區(qū)先富起來,并不是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jīng)營,而是偷稅漏稅、變賣國有資產(chǎn)……這都是客觀事實。
但是,黨和政府已經(jīng)早早地注意到這個問題,和人民共同思考改革的目的:改革究竟是為了誰?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同志提出“以人為本”、提出“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ān)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一共42條,每一條都謀求從制度上、體制上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2004年黨中央做出《中共中央關(guān)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shè)的決定》,提出要提高黨的“五大能力”,主要是提高為人民服務(wù)的能力。后來,又提出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這都是著眼于用發(fā)展的思路、發(fā)展的眼光、發(fā)展的辦法解決群眾普遍關(guān)心的問題。我給老百姓講這些,他們聽得津津有味,他們很自然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我們黨已經(jīng)注意到這些問題,也正在用創(chuàng)新的理論來解決。所以,他們覺得很有希望,覺得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謀福利的,覺得跟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特別近、特別親。
記者:您怎樣看待老百姓提問題?
方永剛:我覺得,老百姓愿意提問題,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希望、我們這個社會有希望。什么時候老百姓不提問題了,才是真正的危險。所以我們理論工作者應(yīng)當不心虛、不躲閃、不回避,迎著問題走。我們和老百姓的希望是一樣的,心虛什么呢?我們和老百姓的心靈是相通的,回避什么呢?我們本身就是老百姓,躲閃什么呢?
“一堂課受歡迎的廣度,取決于宣講者的研究深度。做人的思想工作,就要比一般人鉆得深、想得透”
記者:我們看到您有一本《鄧小平文選》,已經(jīng)翻爛了,里面還畫了很多線。您下這么大功夫研讀,是怎么考慮的?
方永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對于政治理論教員是絕對不可想象的。我對《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確實非常熟悉,隨便念一句話我都知道在第幾頁。下這么大功夫研讀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真正弄通弄懂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沒有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沒有深入的研究就不可能準確地、科學地闡述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我覺得,一堂課受群眾歡迎的廣度,取決于宣講者的研究深度。做人的思想工作,就要比一般人鉆得深、想得透。沒有研究過的領(lǐng)域和課題,我堅決不講。
記者:您在地方講課基本不帶稿子,一講就是兩三個小時,能做到這一點您覺得主要靠什么?
方永剛:一個靠底蘊扎實,一個靠融會貫通。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像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但是,就像在江岸上任何一點上看見的風景都不是大江的全貌,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關(guān)鍵是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進而把握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與時俱進的品格。何況,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博大精深,蘊含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話語。不學習,連新名詞都不懂。所以,就要把功夫下在平時,多學、多讀、多想、多研究。有人說方教授你這個腦袋怎么像電腦似的?哪一年發(fā)生什么事情、哪一年的工農(nóng)業(yè)產(chǎn)值張嘴就來!這也沒什么神奇的,我是學歷史出身的呀。有時候我講課之前5分鐘才知道題目,但是講兩三個小時照樣沒問題。這又是為什么呢?我的專業(yè)知識是一棵大樹的樹干,其他門類的知識是樹葉,有了這個樹干,時間少我就講一兩個樹杈,粘幾片樹葉。時間長,哪怕三天三夜,我多分幾個樹杈,照樣枝繁葉茂。
記者:您覺得理論工作者的學習最應(yīng)當注重什么?
方永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真理顛撲不破,是因為它扎根實踐的沃土;真理與時俱進,是因為生活之樹長青。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所有的課題都來自于活生生的實踐。理論工作者,應(yīng)當善于借用實踐的源頭活水,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講得生動具體、有血有肉。如果你說出來的話像錄音磁帶,寫出來的文章像復(fù)印文件,有啥意思?
“如果‘著書只為稻粱謀’,你不要搞理論,這里面沒有什么‘稻粱’,打‘稻粱’也是長遠的收成”
記者:理論研究和傳播工作非常辛苦,是什么支撐著您這么執(zhí)著地堅持下去?
方永剛:對一種事業(yè)產(chǎn)生熱情不容易,讓這種熱情始終保持溫度就更難??渴裁幢3譁囟??有人是靠賺錢,今年賺10萬,明年就想賺20萬,樂此不疲。但是,理論傳播不是“文化快餐”,金錢的回報是很少的。我到漠河邊防講課,“講課費”是一兜戰(zhàn)士們在塑料大棚里種的頂花帶刺的嫩黃瓜;我到海洋島講課,當?shù)卣o我的報酬是5斤海上捕撈的魚,我照樣樂樂呵呵……所以,如果“著書只為稻粱謀”,你不要來搞理論,這里面沒有什么“稻粱”,打“稻粱”也是長遠的收成。我滿懷激情地干這個事業(yè),根本上說是因為我的感情在這個地方,當我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時候,就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相反,我感到非常幸福,每次文章發(fā)表以后,我都要自己慶祝一下、犒勞自己一下,喝上一杯。我的文章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樣,發(fā)表了以后就像孩子降生了,一連幾天時間走路都吹口哨。生病之后,躺在床上想一想,這一篇篇的文章其實就是我成長的歷程,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笑)
記者:您的意思是不是說,要把這個事業(yè)當成一種人生的追求,而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
方永剛:對。我們這份工作絕不僅僅是我們的飯碗,我們這張講臺也絕不是我們謀生的“道具”。社會分工的大棋盤上,之所以要擺放我們這些棋子,而且不管看棋的人如何嘰嘰喳喳,也不管棋局如何風云變幻,我們都要堅守崗位,以“杜鵑啼血,蚓耕堅泥”的執(zhí)著完成我們的使命。這就要求要有一大批從內(nèi)心深處樂于干這個事業(yè)的人。所以,我認為干充滿激情的事業(yè),也需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這種平和就是不要浮躁,不要讓一鳴驚人這些想法干擾自己。
在這方面,美國電影《阿甘正傳》里的阿甘是我的榜樣,他打仗什么都不想,一直往前沖,結(jié)果身邊的戰(zhàn)友死了,就他死不了;想打乒乓球,天天打,打得出神入化;想跑步,就從東海岸跑到西海岸,一跑好幾年……你回過頭想想,他想做的事都做成了!為什么呢?人這一生能量是有限的,有限的精力如果分散了,就什么都做不成。阿甘雖然是個弱智人,但他會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他要做就一根筋地去做,其他人說什么他不在乎,所以他成功了。但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些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呢?龜兔賽跑,為什么兔子落在后面?因為它太有心眼了,每件事都要考慮清楚跟自己的利益有沒有關(guān)系,任何事情都考慮,其實它走了最遠的路。
“人生的意義不僅僅以生為始,也不以死為終。每天我都期待著太陽從東方升起,我和四季有個約會”
記者:您現(xiàn)在最想對家人朋友說什么?
方永剛:我想,人生的意義不僅僅以生為始,也不以死為終。回首往事,我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忠孝事父母,仁義盡弟兄。恩愛夫妻久,家和萬事興?!蔽疫€有一幫知心朋友,我們一起寫文章,那是“著文存高義,授業(yè)傳精神”。對家人朋友還有兩句話:“前瞻人生路”,什么事情都要往前看,充滿信心?!翱煳看绻怅帯?,每一刻都高高興興,沒有必要愁眉苦臉。我愛游泳,“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得了癌癥,大家都以為我很不幸,但是我幽默地說,我很不簡單,這病不是誰想得就能得上的?。ㄐΓ?/P>
記者:有沒有您覺得最遺憾的事情?
方永剛:最遺憾的事情,就是當初我想學醫(yī)沒學成,我想治我母親的病。母親為我操勞一生,63歲就走了……(落淚)但是我想母親還是欣慰的,我們兄弟6個,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工作,包括我。我們這個大家族,在大連打工的、上學的,現(xiàn)在將近有四五十口人,他們過年過節(jié)都到我家里來,我都要對他們說一句話:今生今世,每個人都要做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的事情。我老父親在世的時候就講,這個時代太好了,現(xiàn)在這個路線是真正的好路線,這個道路是真正的好道路,現(xiàn)在你再過不上好日子,不要怨這個黨,不要怨這個國家,只能怨自己。所以,我老父親到死都感謝這個社會(哽咽)。因為他知道,我們家有今天,是黨給的(擦淚)。所以,要是你們問我,我為什么熱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其實答案就在這里!
記者:您現(xiàn)在想跟軍報的讀者們說什么?
方永剛:每天早晨,我都期待著陽光。太陽,每天照樣從東方升起。今天早晨,看見窗外的柳樹發(fā)芽了,我不禁呆呆地看了很久。如果沒有這場病,我算了一下,我86歲的時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那時的祖國,該是一個多么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多想和全國人民一起看到那一天啊!
但是,病魔強迫我想點眼前的事情。那么,我想說,我和四季有個約會――
我和春天有約,春暖花開的時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
我和夏天有約,艷陽高照的時候,我要和全軍戰(zhàn)友一起慶祝人民軍隊的80歲生日;
我和秋天有約,楓葉紅了的時候,我要和全國人民一起迎接黨的十七大;
我和冬天有約,白雪皚皚的時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愛的講臺……
(責任編輯:周仙姿)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