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3-12-10 09:54 | 來源:寶雞文明網(wǎng) 2013年10月31日 | 查看:1381次
孫根福正在給學生講地理知識 深秋時節(jié),霜葉如花。在鄰接甘肅省的寶雞市陳倉區(qū)鳳閣嶺鎮(zhèn)大山深處,坐落著一所美麗的小學。每天清晨,當薄薄的霧氣退去,校園里就會傳出銀鈴般的笑聲。人們知道,孫老師又在喊孩子起床了。 孫老師名叫孫根福,今年 57歲,是陳倉區(qū)鳳閣嶺鎮(zhèn)鳳閣嶺小學的老師。在 38年的執(zhí)教生涯中,他把自己全部身心奉獻給了山區(qū)孩子。 近日,記者走進鳳閣嶺小學,聆聽孫老師的故事。 最難忘 步行10公里背學生看病 孫根福生于鳳閣嶺鎮(zhèn)張家川村。 1975年,19歲的他高中畢業(yè)。當時,張家川小學 150個學生只有5名老師,孫根福被村民推舉為教師。從那時起,他就發(fā)誓,“不能辜負鄉(xiāng)親們的信任,我要對得起教師這份神圣職業(yè),干就干一輩子!” 張家川村村民居住分散,有的學生上學要往返五六公里山路。為了學生安全,孫根福操碎了心,哪兒路面不平,該填了;哪兒雜草長了,該割了,他都了如指掌。夏天,河水暴漲淹沒了橋面,他不等天亮就早早來到橋邊,赤腳下水,把孩子們一個個背過河;冬天,橋面結了冰,擔心孩子們滑倒,他看著所有孩子過了橋才回去。 有一年秋天的一個中午,三年級學生王銀銀回家路上不小心跌倒,右手手腕骨折,孩子父母都不在家。孫根福得知后,背著孩子走了 3公里路去鎮(zhèn)上看病,卻沒人治得了。情急之下,他打聽到甘肅省天水市三岔鄉(xiāng)巨寺村有位名醫(yī)能接骨,孫根福又背上孩子,翻山越嶺步行 3個小時找到大夫。往返 10公里路,把王銀銀送回家時,孫根福的手臂已經(jīng)酸痛得抬不起來了,外套也全被汗水打濕。王銀銀的奶奶感動地抹著淚說:“孫老師,我們全家都忘不了你的恩情!” 最幸福 邊放牛邊給孩子補課 1982年春天,張家川小學在全村各組設立了教學點,孫根福被調到四組教學點,負責一至三年級的教學。 新教學點沒有教室,孫根福借了一間土坯房給學生上課。 20個學生只有一間小小的教室,一張桌子要擠 3名學生。孫根??粗奶?,他四處找人籌集到 300元建校費。那段時間,孫根福白天上課,晚上全家出工,泥黑板、扎頂棚、平整校園……到安裝門窗時錢已用完,他又拿出家里積攢的 150元買玻璃。那時孫根福雖然每月工資只有12元,但為了不讓孩子輟學,他從來不收一分錢學費。 一人一校,清貧孤獨,可這 25年卻是孫根福最充實、幸福的時光。他每天備多門課,一節(jié)課同時給三個年級上,放學后,還擠出時間給孩子補課。他所在的教學點,學生成績年年居全鎮(zhèn) 30個教學點之首。 每到周末,張家川村人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黛青色的山頭上,牛兒悠閑地吃草,幾個孩子坐在大石頭上專心致志地朗讀課文,孫老師站在一旁指導。 這些年來,多少次翻山補課?多少次登門家訪?孫根福也說不清,數(shù)十年來,張家川村近千名學生都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 |
(責任編輯:丁軍勤)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