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100歲了還站在講臺上 廈大潘懋元教授今天百歲生日(3圖)

發(fā)布時間:2020-08-04 20:20 | 來源:臺海網(wǎng) 2020-08-04 07:25 | 查看:2072次

▲潘懋元年輕時的照片

▲今年6月7日,潘懋元線上授課

  臺海網(wǎng)8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  今天,廈門大學要為我國高等教育一代宗師潘懋元教授舉辦從教85周年慶典,今天,也是先生的百歲生日。

  15歲開始教書,從小學教起,到中學,再到后來的大學,執(zhí)教85年,桃李滿天下,潘懋元先生始終認為“教師是最幸福的職業(yè)”。今年線上教學興起,百歲高齡的他還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參加線上沙龍,為全國3萬多名師生在線授課。

  中國高等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潘懋元先生功莫大焉,為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的發(fā)展,老人也傾注了畢生精力。直至今天,這位高等教育界的“傳奇老者”還在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不斷研究思考。 

15歲站上講臺

100歲還在上網(wǎng)課

  幾年前廈大校慶期間,校方為潘懋元先生頒發(fā)最具分量的“南強杰出貢獻獎”時,記者們問潘先生,您從教多少年了?這位慈祥的老人習慣性地眨著眼睛,用濃厚的潮汕腔說:“我的年齡扣去15吧。”

  15歲那年,潘懋元初中畢業(yè)后,就在家鄉(xiāng)汕頭的一所小學開始當老師,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在讀高中、大學時,他一邊讀書一邊教書。潘懋元說:“正是不斷學習,讓我從小學教到了大學?!?5年來,他當過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老師。其間,潘懋元從演武小學前身——廈大附屬小學首任校長,當?shù)搅藦B門大學副校長。

  潘懋元的大弟子、廈大原副校長鄔大光說,潘老師始終堅守自己普通教師的身份,即使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壓力下,他也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一生以自己身為教師而自豪,一生關(guān)注教學,一生關(guān)注人才培養(yǎng),一生不離開三尺講臺。

  今年,邁入百歲的潘懋元依然堅守在講臺上。6月7日,他為全國3萬多名師生上了一場時長近1個小時的網(wǎng)課。應(yīng)教育部學校規(guī)劃建設(shè)發(fā)展中心、應(yīng)用型課程建設(shè)聯(lián)盟邀請,潘懋元在“師說課改”公益講壇上,通過網(wǎng)絡(luò)作了題為《高等學校內(nèi)涵式發(fā)展的內(nèi)涵與樣板》的報告。

  不少聽課的師生打趣說:“您可能是世界上最高齡的線上教師了吧!”

  一開始,潘懋元還堅持要站著上課,這可把大家嚇壞了。在大家的勸說下,他總算答應(yīng)坐著講課。他說:“如果這樣坐著還累,那我還能干什么?”

高等教育研究

他創(chuàng)造多個“全國第一”

  如今,談到中國高等教育,學界第一個想到的名字,一定是潘懋元。

  上世紀50年代初期,新中國剛剛成立,高等教育迅速發(fā)展,但原有的教育科學僅僅是把普通教育作為研究對象,不能適應(yīng)高等教育發(fā)展要求。當時,剛過而立之年的潘懋元就敏銳地察覺到“不能把大學生當成小學生、中學生一樣來教育”。他認為,大學必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論。因此,他倡議建立高等教育學新學科,并在1956年就將“高等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第一次搬上了我國高校課堂。不過那時候,大多數(shù)人并不以為然,只有他一人孤獨地堅持著。

  后來的一系列政治運動,導致高等教育學科“難產(chǎn)”,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潘懋元的建議才得到關(guān)注。

  后來,潘懋元創(chuàng)造了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個“第一”,包括創(chuàng)建我國第一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gòu)——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室;由他主編的《高等教育學》,是中國第一部公開出版的高等教育學專著,成為這一新學科的理論基礎(chǔ);潘懋元先生還是我國第一位高等教育學的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遠不止如此。潘懋元關(guān)于大學“精英論”“大眾化”的闡述,更深深影響著中國的高等教育發(fā)展。

對待學生像子女 對待子女像學生

  學生們說,潘老師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生如子。每到年終時,他總是關(guān)心不回家過年的學生,一到除夕夜都會熱情地叫他們到家中吃年夜飯,飯后還會給每個人發(fā)紅包;一位學生來自農(nóng)村,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好,正在他為住宿費一籌莫展時,卻被告知費用已交,替他墊上住宿費的正是潘老師……

  但談及家庭時,潘懋元卻覺得,自己可能是一個不合格的父親。他曾說:“我愛人在世時生著病,無法管教孩子,我既要搞行政工作,又要兼顧教學與科研工作,白天坐辦公室或開會,晚上和周末就跑到自己的小房間研究高等教育,一直沒有時間管教孩子。此外,我有段時間借調(diào)在北京工作,后來遇上文化大革命又被流放到昆明,一直不在家。所以我的孩子們都是自己成長起來的?!?/span>

  在潘懋元二兒子、廈大原常務(wù)副校長潘世墨的記憶中,打小他就看見父親總是在忙,白天一早騎自行車上班的身影,深夜燈下伏案的背影。時至今日,仍然如此。

  他說,父親的家教,如老子云“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教重于言教,言教言簡意賅、有的放矢?!安谎灾獭边@個道理,人所皆知,但是真正做到、做好,則非易事。

  所以在潘懋元的學生中,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潘先生對待學生像子女,對待子女像學生?!?/span>

周末辦學術(shù)沙龍 到外地出差都不間斷

  關(guān)于潘懋元的傳說,還常常涉及他在家中開設(shè)的“周末學術(shù)沙龍”。

  自1986年起的三十多年里,每到周末,潘懋元家里都會聚集不少學生,他們在這里辦的是集思想、學術(shù)、生活為一體的沙龍,這也是潘懋元創(chuàng)設(shè)的一種特殊的課外學習制度。

  清茶一杯、點心幾樣,沒有課堂上的正襟危坐和刻板拘謹,大家暢所欲言,既談學問中的人生,也談人生中的學問。學生們受益良多,將沙龍奉為“精神家園”,有的學生的博士論文題目甚至也來自于沙龍上的辯論題。潘懋元還將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到了外地,當他出差講學時,都會把當?shù)氐摹暗茏印眰冋偌阶约旱淖∷k沙龍。

  在潘懋元百歲生日之際,潘世墨撰寫了一篇題為《兒女心目中的“先生”》的文章。文中說,“周末學術(shù)沙龍”是父親的研究生教育教學的模式,它最大的亮點是形成一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互學習、共同受益”教學效果。更加可貴的是這個大家庭的溫馨,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心靈溝通,不論從學識上還是從做人上,都體現(xiàn)了平等待人的理念。

  作為教育界的前輩,潘懋元始終以謙和的姿態(tài)做人,以包容之心育人,以大愛之心化人。鄔大光說,無論多么生澀的后輩學生,他都平等相待。

長壽的秘訣 要運動更要不斷思考

  與潘懋元共事多年的鄔大光曾總結(jié)過老先生的“保留節(jié)目”:幾十年如一日,不論刮風下雨乃至臺風不停課,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或畢業(yè)論文字字修改包括標點符號,參加學術(shù)會議從不提前離席,聽別人作報告永遠做筆記……

  早年,潘懋元還有不少英雄往事,比如76歲時,他還在做俯臥撐,而且一口氣可以做20多下,是那種“腳架在高處”的。82歲時,他登上了海拔5020米的西藏米拉山。到達山口時,因空氣稀薄,缺氧嚴重,大家都說,不要下車了,但潘懋元卻說,當然要下車,抽根煙,照張相,留個紀念。

  潘世墨說,今年100歲的父親身體安康、思維敏捷、精神矍鑠、談吐自如。他出門比較少了,在家里大多是三種狀態(tài):在書房看書報、寫文章,在客廳與客人、學生交談,在寢室小憩、閉目養(yǎng)神。

  經(jīng)常有人問潘先生保持長壽的秘訣,他總是莞爾一笑,給出的答案簡單明了卻意味深長:長壽需要運動,但不僅是身體的運動,更需要腦袋運動,就是不斷思考,跟上時代,不斷接受新事物和新問題。

  如今已百歲高齡的潘懋元老先生,仍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研究思考著高等教育學科的持續(xù)發(fā)展。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