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03-05 21:03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9-03-05 10:04:00 | 查看:2243次
3月5日,和風送暖,春回大地。
有一個人,僅僅走過22年的生命,卻贏得了全中國一代又一代人深深的敬意。
雷鋒,56年前,一個無產階級戰(zhàn)士,以一顆螺絲釘?shù)木駣^斗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滿腔的愛溫暖那些不曾相識卻勝似親人的人們。
這種精神,是用行動踐行深厚的家國情懷,用行動詮釋深沉的愛民之心。
56年后的今天,雷鋒精神仍然是萬千中國人的引路燈塔,仍然是一代代人理想信念的精神豐碑。
徐文濤、吳云鋒、劉福榮……我們身邊活躍著的這些秉持雷鋒般理想和信念的人,他們把對黨、對祖國的熱愛,化成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化成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yè)精神,化成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chuàng)新精神。
遼寧這片土地,民風醇厚質樸,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工人文化在這里沉淀。
遼寧,獨特的地域文化,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堅韌寬容豁達的基因在這片土地凝聚,生長出英模輩出的必然密碼。
銘記英雄、崇尚英雄、捍衛(wèi)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繼承英雄事業(yè),在與黨同心同向的理念信念追求中,遼寧為英模輩出提供了機制保證。如芝蘭般的凡人善舉被強烈認同,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行動成為風尚。
這一群人,他們以積小善為大善的信念,幫助他人、奉獻社會。
他們的名字叫學雷鋒志愿者。在遼寧,學雷鋒志愿者們懷揣“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信念,活躍于新時代下的社會生活中。哪里有需要,他們就去向哪里;哪里有困難,他們就奔向哪里;哪里有危險,他們就沖向哪里。
這顆種子,無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它飄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
它花開四季,給寒冷的人送去溫暖,給無力的人帶去力量,給迷茫的人指明方向。這是一顆叫作“雷鋒精神”的種子,根植遼寧,廣播祖國大地。
聰明秀出,以身范物,千萬個學雷鋒志愿者典型影響、激發(fā)著更多有愛心的人,創(chuàng)建學雷鋒志愿者服務組織,創(chuàng)新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項目,建設學雷鋒志愿服務社區(qū)……超過330萬的遼寧省各級各類注冊學雷鋒志愿者,3.28萬支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2.17萬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活躍于助老、教育、醫(yī)療、扶貧等各個領域。
在遼寧,一種力量不斷匯聚,這是一種向上、向善的力量。全國學習雷鋒高地正在遼寧形成,融入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正在蔚然成風。
2019年3月5日,我們?yōu)閭鞒欣卒h精神而來,我們?yōu)閭鞑ダ卒h精神的種子而來,為傳遞信念的力量、大愛的胸懷、志愿的精神而來。
我們向雷鋒致敬,向雷鋒般的英模們致敬,向新時代下遼寧330萬學雷鋒志愿者致敬。遼寧遍地是雷鋒!
新時代下,遼寧花開遍地皆“雷鋒”
薪火相傳 雷鋒精神在遼寧 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22歲的生命,卻演繹著一種永恒,那是一種奉獻自我的信仰,是一種向善向上的力量。
56年來,遼寧作為雷鋒精神的發(fā)祥地和全國學雷鋒活動的策源地,雷鋒精神在遼寧薪火相傳。
從曾經到現(xiàn)在,從雷鋒、孟泰、王崇倫,到郭明義、周恩義、羅陽,從姜妍、鄒笑春、王彬到丁慧、周恩源,一代又一代的模范人物不斷涌現(xiàn)。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工廠到學校,在各行各業(yè),學雷鋒規(guī)模不斷壯大。
在“一座鋼城 兩代雷鋒”的鞍山,學雷鋒活動遍地開花。超過26.97萬的志愿者用實踐行動把學習雷鋒精神融入校園文化中,融入學生生活里,負責任、敢擔當、能干事成為精神追求。
在雷鋒的第二故鄉(xiāng)遼陽,由雷鋒義弟、工友、戰(zhàn)友等組建的報告團、宣講團、講師團,每年宣講場次超過50場,受眾10萬余人。
在撫順,13年里誕生了134位“百姓雷鋒”。“雷鋒班”第25任班長畢萬昌累計募捐50多萬元緩解30多個貧困家庭的燃眉之急。他發(fā)起的“愛心字典進校園”活動讓1萬多本《新華字典》走進貧困山區(qū)小學。在撫順遭遇特大洪澇災害時,畢萬昌主動請纓,連續(xù)奮戰(zhàn)一晝夜營救被困群眾200多人。
經過半個世紀的積淀,雷鋒精神在遼寧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踏實踐行 遼寧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具體化
沐浴著時代的春風,人們對雷鋒精神有了更深的思考,學雷鋒活動也有了更多的踐行。由學雷鋒典型牽頭的愛心團隊在不同行業(yè)、不同領域、不同人群中涌現(xiàn),將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具體化成為遼寧人的共識。
1990年開始,郭明義開始無償獻血、捐獻血小板。2006年開始,先后成立無償獻血志愿者應急服務大隊、希望工程愛心聯(lián)隊、紅十字志愿者急救隊、服務隊等愛心組織,為工友患白血病的孩子采集造血干細胞血液樣本、為血源告急的鞍山市中心血站緊急輸血,為貧困家庭、貧困學生捐款。2016年,郭明義愛心團隊注冊人數(shù)達到150萬人,累計開展志愿服務4500萬小時。
1948年出生的包華從2000年開始學雷鋒,組建丹東市振安區(qū)愛心志愿者協(xié)會。2004年,她與丹東市特殊教育學校建立 “扶殘助學基地”,實名制、簽約式幫扶困難殘障學生。15年來,100名“關愛團成員”累計資助幫扶困難殘障學生200余名,最早受資助的盲生即將大學畢業(yè)。
只有形成常態(tài),才能做得踏實,只有從生活點滴入手,才能落到實處。全省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四最”、推選全國“四個100”、每年一度貫穿全年的全省“春暖遼寧”主題志愿服務活動、省志愿服務立法調研、省基層志愿服務“雙百示范點”創(chuàng)建、省文明創(chuàng)建助力扶貧攻堅等,將遼寧的學雷鋒不斷推向常態(tài)化。遼寧學雷鋒的腳步更加踏實,內容更加豐富,服務更加深入,影響日益擴大。
打造品牌 遼寧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已形成
品牌,既是影響力,也是凝聚力。學雷鋒志愿服務亦如此。
遼寧各地各部門立足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組織開展了豐富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跟著郭明義學雷鋒志愿服務項目叫響全國。沈陽的“志愿服務六個一”、大連的“五位一體社區(qū)志愿服務模式”、鞍山的 “鄰里守望”志愿者在行動、本溪的“書香本溪愛心漂流”等品牌項目日漸成熟,影響深遠。遼寧省撫順市“樂洋洋”愛心助殘助學公益項目、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qū)甘井子街道“愛心·匯”志愿服務項目、遼寧省鞍山市軍嫂愛心小屋“綠絲帶愛心傳遞”志愿服務項目、郭明義愛心團隊助力精準扶貧志愿服務項目等榮獲2018年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稱號。
從學雷鋒志愿服務內容來看,學雷鋒志愿服務由過去簡單的生產、生活、娛樂向專業(yè)化的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治安、環(huán)保、應急救援等領域拓展。從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來看,也由過去的零星分散、突擊性活動向有組織、有規(guī)模、經?;?、常態(tài)化活動轉變。一批具有遼寧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已經形成。
330萬“種子” 遼寧遍地是雷鋒
新時代下,遼寧“學雷鋒”開始走向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志愿服務。從志愿者實名注冊,到志愿者組織的注冊備案;從一對一的幫扶,到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從探望、照顧孤老等初級服務,到專業(yè)的教育、醫(yī)療等志愿服務……遼寧學雷鋒志愿服務不斷升級,遼寧志愿者品牌被留有余香的數(shù)十萬雙手擦亮。
沈陽市
學雷鋒志愿者已達109萬人,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2370個。
志愿者典型人物:遼寧省國防教育志愿講師團團長 徐文濤、亢秉銓、陸國斌
志愿者組織代表:遼寧省金秋醫(yī)院“菊香愛心團隊”、遼寧省博物館志愿者團隊
志愿服務社區(qū):沈陽市沈河區(qū)風雨壇街道雨壇社區(qū)
大連市
學雷鋒志愿者127.9萬人,占常住人口18.53%,現(xiàn)有學雷鋒志愿服務團隊7768個。
志愿者典型人物:郭明義愛心團隊大連總隊隊長 韓偉、 “孝行中華全國義剪”項目負責人 高廣東
志愿者組織代表:大連市中山區(qū)巢陽樂為老服務中心
志愿服務項目:大連市甘井子區(qū)甘井子街道“愛心·匯”志愿服務項目
鞍山市
學雷鋒志愿者26.97萬人, 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1776個。
志愿者典型人物:鞍山藍天救援隊 于子富
志愿者組織代表:鞍山市鐵西區(qū)志愿服務協(xié)會
志愿服務項目:鞍山市軍嫂愛心小屋“綠絲帶愛心傳遞”志愿服務項目、郭明義愛心團隊助力精準扶貧志愿服務項目
撫順市
學雷鋒志愿者37.7萬余人,約占常住人口的17.9%,學雷鋒志愿服務團隊1600多個。
志愿者典型人物: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清泉學雷鋒團隊發(fā)起人 劉春泉、暖流計劃志愿者工作隊負責人 金鐸、撫順市慈善義工總隊志愿者 高子昂
志愿者組織代表: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風華青年宣講團
志愿服務項目:撫順市“樂洋洋”愛心助殘助學公益項目
本溪市
學雷鋒志愿者服務組織661個,學雷鋒志愿者9.8萬人。
志愿者典型人物:本溪市志愿服務聯(lián)合會國學志愿者團隊 郭莉
丹東市
學雷鋒志愿者服務組織1314個,學雷鋒志愿者18.49萬人。
志愿者典型人物:丹東市振安區(qū)愛心協(xié)會會長 包華、丹東市助殘志愿者協(xié)會法律援助志愿者 劉官棠
錦州市
學雷鋒志愿者人數(shù)達到53.85萬人,注冊志愿服務組織86個。
志愿者典型人物:錦州市贏悅愛心協(xié)會會長 孫志剛
志愿者組織代表:錦州市星星之火愛心協(xié)會
營口市
學雷鋒志愿者19萬人,學雷鋒志愿服務隊1200多支。
志愿者典型人物:“貓姐” 王永玲、營口市陽光愛心公益協(xié)會志愿者 吳云鋒、舍小家顧大家的魏鳳、彩虹關愛團隊 崔鵬飛
志愿者組織代表:營口市陽光愛心公益協(xié)會
阜新市
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總數(shù)量928個,學雷鋒志愿者總人數(shù)9.04萬人。
志愿者典型人物:董晶、姜超、吳春敏
志愿者組織代表: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彪哥”愛心志愿服務團隊
遼陽市
學雷鋒志愿者人數(shù)達到20余萬人。一個學雷鋒總隊下設置2支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960個學雷鋒分隊。
志愿者典型人物:遼陽市南門街道唐革軍愛心團隊長 唐革軍、雷鋒式公安民警 趙忠敏、遼陽最美護士 馬琬茹
志愿者組織代表:“1·15”交通事故救援團隊
志愿服務社區(qū):遼陽市白塔區(qū)新華街道人興社區(qū)
鐵嶺市
學雷鋒志愿者達2萬人,學雷鋒志愿者服務組織達300個。
志愿者典型人物:王俊林、楊娜、朱英愛
志愿者組織代表:鐵嶺市昌圖縣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
朝陽市
學雷鋒志愿者人數(shù)達23萬余人,全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團隊1641個。
志愿者典型人物:王會三、王冬力、樊重印
志愿者組織代表:朝陽市大愛無疆公益幫扶中心
盤錦市
學雷鋒志愿者人數(shù)19萬余人,團隊832支。
志愿者典型人物:盤錦市遼河陽光志愿者協(xié)會負責人 汪錦山、盧闖、杜麗梅
葫蘆島市
學雷鋒志愿者達1.2萬人,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25個。
志愿者典型人物:葫蘆島市藍天救援隊隊長 邢立巖、李威、趙鑫、王安遲(來源:遼沈晚報)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