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德安最后的鄉(xiāng)村代課老師劉彥木:誰來接替我

發(fā)布時間:2009-09-09 15:29 | 來源:新華網(wǎng)-江西頻道 | 查看:3157次

   國家教育部要求,從2006年起,代課教師要逐步取消。然而,在偏遠的窮鄉(xiāng)僻壤,由于師資缺乏,一些代課教師再次拿起教鞭,尷尬地堅守在講臺上,有人尊稱他們?yōu)椤袄蠋煛?,有人認為他們是個代課人員,還有人認為他們就是農(nóng)民,在即將淡出為之默默奉獻了一生的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的時刻,向他們投去尊敬的目光吧。

  拿起鋤頭當農(nóng)民 放下鋤頭當教師

   開學了,對于德安縣吳山鄉(xiāng)大岺村的村民來說,代課老師是他們最熟悉不過的人了,因為村里的教學點眼下只有劉彥木一人,每個村民都愿意把自己的小孩交給他,從學前班到小學一、二年級。

   49歲的劉彥木已是第二次在村小學當老師了。1979年畢業(yè)于九江市云山共產(chǎn)主義勞動大學,中專學歷,1982年被聘為大岺小學的民辦老師,村民們俗稱他為“赤腳老師”,9月份,他拿到了第一個月的工資20元,那晚他和妻子樂開了花,至今難以忘懷。

   “在當時的農(nóng)村,中專畢業(yè)已經(jīng)是高學歷的人才,那時,劉彥木老師被評過十多次‘模范教師’,一次原樟樹鄉(xiāng)的‘十佳教師’,后來還被派往杭州、上海等地參觀學習,那時他拿的工資只有30元,是全鄉(xiāng)老師中工資最低之一,他卻是全鄉(xiāng)老師的學習榜樣?!痹髰H小學的校長李洪章回憶說。

   由于成績優(yōu)秀,1989年鄉(xiāng)里把劉彥木的工資漲到了70元,拿到70元工資的第一天,他給倆小孩都定做了一套新衣裳,劉彥木至今還記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深愛這一行的劉彥木以為過不了多久,自己就能由“代課”轉為“公辦”。

   上世紀90年代,為規(guī)范教學、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省有關文件要求上報1980年7月19日前任教的民辦教師花名冊,建立民辦教師微機輔助管理系統(tǒng)。劉彥木任教的日期與之相差兩年,一時間,轉為公辦老師希望徹底破滅,他,還是一名代課者。

   2001年9月,在第17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劉彥木和學校其他的代課教師都沒能過完這個教師節(jié),大家各自拿著160元“清理費”黯然離去?;丶液?,劉彥木沒有出去打工,而是成了一名養(yǎng)牛郎。第二年,他一口氣養(yǎng)了20多頭牛,年收入近兩萬元,家境漸漸有了起色。

   這一年,大岺村教學點來過三位老師,由于大岺村位于德安縣和瑞昌市交界的秦山上,海拔高度有600多米,山上缺水斷電,中午只能吃冷飯,每年11月份,山上下的雪或凍雨要幾個月才能融化,10公里上山下山的懸崖路,生活艱苦,環(huán)境惡劣,在這里教學時間最長的老師只有一個學期,因此,學生三三兩兩,有的干脆閑在家里玩。

   2003年開學時,吳山鄉(xiāng)中心小學校長王賢江多方勸說公辦老師去大岺村教學,并開出了每年補給1200元的生活費,最終無人響應。開學前一天,王賢江來到了劉彥木家里,并懇請他再次走上講臺。王賢江告訴記者:“學校陸續(xù)分來幾名師范畢業(yè)生,都只堅持了一個學期就申請調走了,他們受不了這里的清苦。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聘請劉老師,是為了確保山村的孩子都有學上的無奈之舉。”

   劉彥木二話沒說,再次走上了講臺。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走上講臺之后,關于待遇的事,劉彥木一次都沒提過。后來,經(jīng)王賢江和大岺村村委商量,由中心小學每半年出1500元的代課費,村委從“轉移支付”中每月再補貼劉彥木160元。即便如此,劉彥木的年收入還不到5000元,不及當年養(yǎng)牛收入的1/4,僅為低保水平。

   2005年瑞昌地震后,已經(jīng)破舊的大岺村教學點教室不能再用了,村委同意以每年500元租借一間民房作為教室,在一間民房內進行“復式教學”,劉老師既當?shù)之攱?,口袋時常裝著鋼筆、小刀、衛(wèi)生紙和小毛巾四樣東西,有時要幫小孩子削鉛筆,有時幫小孩擦屁股。由于民房的廁所是蹲式大糞坑,小孩上廁所,劉老師一定要跟上,看護他們不要掉進廁所,就這樣又走過了7個春秋。

   如今,在吳山鄉(xiāng)集中教學時設置的五個教學點,其他四個相繼因為沒有老師而中途停辦。

   大岺村黨支部書記劉顯策是劉老師的同齡人,他說:“村里的80后、90后到現(xiàn)在的00后都是劉彥木老師的學生,這些年,村里很多人通過養(yǎng)牛、養(yǎng)羊和外出務工都富裕起來了,劉老師家一直是村里最困難的之一,但是大岺村走出了13位大學生,劉老師功不可沒?!?

   李玉蘭,是劉彥木妻子,與他患難與共二十多載,當記者問她如何看待劉彥木時,她說:“他是個不負責任的丈夫和父親,卻是個負責任的老師?!?看到村里人一個個都富裕起來了,而她家卻還是窮苦潦倒,她多次跟劉彥木吵架,但是吵架之后,李玉蘭又會偷偷跑到學校,看看教室里坐了多少個孩子,心又軟了。

   還記1998年暑假,劉彥木的兒子和女兒都在讀中專,家里實在沒錢了,李玉蘭再次和劉老師吵了起來,那次吵架刺痛了劉老師的心里,第二天,他簡單收拾了包裹,決定外出打工。剛走出山口時,一位村里的放牛娃看到了,他問:“劉老師,您到哪里去???”劉老師聽到這句話后,再也邁不出腳下步子,那年為了子女讀書的錢,夫妻倆東借西湊,結果借款到現(xiàn)在尚未還清。

   他離開了 誰來接替

   在結束采訪之時,李玉蘭私下跟記者提及,劉彥木的身體比以前差了很多,她多次勸說他應該注意身體,劉彥木總是一句話:“好得很!”

   談話間,劉彥木似乎意識到妻子在說他什么,劉老師走到記者面前一再表示,他熱愛這個職業(yè),愿意發(fā)揮余熱。令人高興的是,經(jīng)過多年的黨組織考驗,劉彥木今年三月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認為這是對他一種肯定和回報。

   是的,劉彥木老師的經(jīng)歷,也許有些特殊,但它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卻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個老師,付出的是青春,還未提回報,就即將從歷史的車輪下碾過,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樣的群體,他們的一生就像是根蠟燭,燃燒自己,放出生命的光亮。難道燃燒過后,就只能化為灰燼?

   記者與吳山鄉(xiāng)中心小學校長王賢江都擔心,假如劉彥木有一天離開了,吳山鄉(xiāng)大岺村教學點的命運,是不是同其他四個教學點一樣?那些等待知識哺育的山村孩子由誰來給予“食糧”呢?

   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王梅霧老師表示,廣大農(nóng)村,特別是邊遠山區(qū),自然條件和人文環(huán)境都較差,人口居住分散,單人單校的情況比較多,要在這些學校教學的老師首先就要適應惡劣環(huán)境,這些山區(qū)長期難以補充到公辦教師。在這樣情況下,教育政策的推行可以適當考慮鄉(xiāng)土社會的情境因素,比如按照中小學教師任職條件和法定程序將這里土生土長的優(yōu)秀代課教師轉為公辦,或許是一個穩(wěn)定邊遠山區(qū)老師的辦法。

   另外,根據(jù)農(nóng)村中小學實際缺編情況,可以通過教師聘任制度,讓一部分符合教師條件的、取得教師資格的社會成員作為代課教師,在聘用新的代課教師時,必須經(jīng)過縣教育部門的批準,進行嚴格考試和考核,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擇優(yōu)聘用。這樣既可以穩(wěn)定師資,又可以保障教師素質。當然,聘用代課教師要簽訂勞動合同,明確聘期、權利、義務和待遇。


(責任編輯:曾永紅)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