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5-17 22:18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5.05 | 查看:884次
在太行山清漳河畔的一座墓群間,一位白發(fā)老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26個寒暑,穿梭其中,守墓護墓。這位老人就是河北涉縣遼城鄉(xiāng)石門村義務守護左權將軍墓的楊愛功。今年86歲的楊愛功從1989年主動請纓義務守護左權將軍墓后,便把守護左權墓當作了一生追求。為了這份追求,他的兒子楊乃堂也守護了9年,直到2014年因車禍去世,而同時,大兒媳主動同老人一起守護將軍墓,開始了新一輪守墓接力。2015年4月,楊愛功榮登“中國好人榜”。
在河北邯鄲涉縣左權將軍墓,一位白發(fā)老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26個寒暑,穿梭其中,守墓護墓。這位老人就是河北涉縣遼城鄉(xiāng)石門村義務守護左權將軍墓的楊愛功。今年86歲的楊愛功,從1989年主動請纓義務管理左權將軍墓后,用余生守護先烈英靈便成為他莊嚴的承諾。他說:“守護左權將軍墓是我對先烈的一份承諾,等我百年之后,我的子子孫孫將繼續(xù)我這份承諾,代代相傳?!?/p>
這天一大早,河北邯鄲涉縣石門村的老黨員楊愛功早早起床,匆匆吃過早飯,照舊從村里的菜地抄近道步行往左權將軍墓走去。“得趕緊把墓區(qū)的雜草清理掉,以免天干物燥引發(fā)火災。明天縣中學的學生來墓地參觀,得好好給他們講講左權將軍的故事,讓他們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闭f話間來到墓區(qū),此時巍峨的太行山尚在沉睡,將軍墓寂靜幽深。楊愛功熟練地從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陳列室拿出笤帚、鐵鍬,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工作。
到今年,楊愛功已經正式守護烈士陵園長達26載,談起緣何守護左權將軍墓,精神矍爍的楊愛功停下手中的笤帚,瞇著眼睛講述起曾經的歲月……
楊愛功事跡報道,視頻攝于2013年。來源:河北文明網(wǎng)。
1.名將以身殉國家 少小目睹受震撼
1942年5月,侵華日軍調集3萬兵力,將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的黨政機關近萬人包圍在涉縣青塔北邊的南艾鋪、窯門口一帶,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率領部隊突圍時壯烈犧牲。同年10月10日,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在涉縣清漳河畔、蓮花山下遼城鄉(xiāng)石門村西一塊風景秀麗的地方落成。八路軍總部為左權將軍舉行公葬。同時安葬的還有原冀南銀行總行第一、二任行長高捷成、賴勤,新華日報社社長何云,朝鮮義勇軍戰(zhàn)士陳光華、石鼎。因左權將軍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犧牲的最高將領,在當?shù)赜绊懽畲?,與群眾感情最深,故群眾習慣將此稱為左權將軍墓。楊愛功說,安葬那天,參加的軍民有5000多人,當時身為兒童團團員的他也參加了安葬儀式。目睹群情悲痛和激憤的場景,他幼小的心靈激蕩不已,熱血沸騰,那時的楊愛功便默默立志要用一生守望將軍的英靈。
楊愛功日復一日地守墓護墓。圖片來源:邯鄲文明網(wǎng)
楊愛功7歲時,父親被迫給日本人修工事時摔死,不久,爺爺又被日本人殺害了,只剩下他和母親及3歲的弟弟相依為命。他早早便加入了兒童團積極為村里的抗日組織、駐村八路軍站崗、放哨。后來又參加了民兵連擔架隊,在戰(zhàn)場上還繳獲了兩桿步槍。解放后,他進入村委會工作,繼續(xù)為群眾服務。
1950年,左權將軍等烈士遺骨遷葬到了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而位于涉縣石門村的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內的整個墓群依然保存完好。楊愛功對左權將軍有著深厚感情,對抗日戰(zhàn)爭有著深刻記憶,由于自家有兩畝多地正好在墓區(qū)附近,每次楊愛功來地里干活,總會懷著崇敬的心情到墓區(qū)里看看,拔草、清除每個墓碑上的落葉和雜物,隔十天半月也會專門到墓區(qū)清掃一次。
2.主動請纓義務守墓 “厲害勁兒”在村里出了名
一晃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由于村里頑皮的孩子常去墓區(qū)玩鬧,墓區(qū)內栽種的一些樹被毀,村民在墓區(qū)附近的地里種莊稼,因此墓區(qū)存在著火災隱患。1989年,村里決定由一名村干部義務把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管理起來。與墓區(qū)有著深厚感情的楊愛功主動請纓接下了這項工作,從此管理墓區(qū)、保護墓區(qū)就成了他的額外工作。
公墓占地面積14.5萬平方米,共有4個紀念區(qū),左權將軍墓,位居烈士公墓中心,一趟墓區(qū)整個轉下來大約需要30分鐘,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楊愛功就會出現(xiàn)在這片寂靜的墓區(qū),清晨是清掃、修剪,傍晚是巡視有無火災隱患,日子就在這簡單的重復中一晃而逝。
雖說管理墓區(qū)、保護墓區(qū)是楊愛功的份外事,但他卻當成了每天最重要的事去做。除了每天去巡查、管護,到了清明、十一祭奠的時日和三夏、三秋的農忙時節(jié),以及學生們放暑假的時候,他都要卷上鋪蓋到墓區(qū)的工作室住上一段時間,防止墓區(qū)發(fā)生火災,樹木被損。“我脾氣暴,見有人搞破壞就連講理帶訓斥。”老人笑著說。村民張某看到墓區(qū)草長得豐茂,墓前還有水池,就把羊趕到這里??吹窖蜻B吃帶拉,弄得墓碑周圍一片狼藉,楊愛功氣得連趕帶訓斥。他氣勢洶洶的樣子嚇得張某再也不敢去了。他的“厲害勁兒”也在村里出了名。
楊愛功在清理雜草。圖片來源:邯鄲文明網(wǎng)
墓區(qū)內樹多草茂又極易著火,為了制止村民熏糞、燒秸稈,楊愛功也得罪了不少人。村民王某的地就在墓區(qū)內,還緊挨著左權將軍的墓。有次在地里燒玉米稈,楊愛功去制止,王某當時很不理解,爭吵了一番。為此,半年多的時間,王某與他見了面還氣呼呼的。“但是時間長了,他們也就理解了?!睏類酃先苏f。
小孩子腿腳靈活,最難管,他就經常到學校與老師一起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進行教育。實在頑劣的孩子,他就上門找到家里,讓家長幫忙教育。
在楊愛功的看護下,墓區(qū)井井有條,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火災。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們都理解了楊愛功的苦心,也都和他一起保護墓區(qū)。
3.全家接力26載護英靈 深情感動后人
隨著年齡的增加,楊愛功自我感覺身體大不如從前,為了那份莊嚴的承諾,2005年,他把看護將軍墓的重任交給了大兒子楊乃堂。從此,每天早晨,楊愛功家通往將軍墓的道路上由原來只有楊愛功一個人變成了父子兩人。
楊乃堂接過守護的擔子后,為了更好地清除墓區(qū)的雜草,每年都貼錢買除草劑;為了不讓將軍寂寞,每天都要采一束野花……楊愛功則把更多精力用來給前來瞻仰的人們講解左權將軍和其他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跡。然而不幸的是,2014年,兒子楊乃堂因車禍去世。經歷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后,老楊決定獨自一人上山掃墓。“畢竟年歲大了,他一個人去總讓人放心不下?!笨吹搅Σ粡男牡睦蠗?,51歲的大兒媳李秀英提出,她要幫老人守護好將軍墓。
楊愛功在清掃雜物。圖片來源:邯鄲文明網(wǎng)
中年喪偶的李秀英從此更加忙碌,每天除了農活和照顧好年老的公公外,剩下的重心就放在清理紀念塔和陵墓周圍的環(huán)境上。墓區(qū)整潔了,參觀游覽者多了,縣里還修通了柏油路,修建了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陳列室、朝鮮義勇軍烈士紀念館等。
每到清明節(jié)時,左權將軍的后人和朝鮮義勇軍的親屬祭拜團前來祭掃時,他們看到保存完好的烈士墓、新建的朝鮮義勇軍烈士紀念館和幽靜的環(huán)境,再看看蒼老的守墓人楊愛功,每次都是異常的感動。
幾簇黃野菊、兩個柿子、泥坑白酒……這些不知何人整齊擺放在左權將軍墓前的祭品,無聲地訴說著人們對左權將軍的思念和愛戴。
(本文根據(jù)稿件《義務守護左權將軍墓的老人楊愛功》、《中國好人榜一一楊愛功》等稿件綜合,感謝邯鄲文明網(wǎng)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曾經激勵國人的戰(zhàn)時口號在如今讀來仍是字字震撼人心。也許楊愛功老人的義務守墓是因為他曾有過浴血奮戰(zhàn)的親身經歷,對烈士有著更為刻骨的崇敬,然而26個寒暑的守護,全家人的接力,則是和平時期對“十萬青年十萬軍”的生動詮釋,也是一個公民樸素的家國觀: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責任編輯:王楠)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