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04-19 15:48 |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 2021-04-19 07:05 | 查看:709次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鄭國恩、許秀中及BBC“陰間濾鏡”大師沙磊等人的暴露,關于中國的事實真相開始被更多人了解,西方操弄輿論肆意丑化抹黑中國、愚弄世界的話語霸權不靈了。眼看話語霸權這一“存量優(yōu)勢”陣地即將失守,西方一些人便動起了“輿論保護主義”的歪心思,重點在渠道上發(fā)力,企圖形成信息投放壁壘,阻遏中國國際話語影響力的“增量”。
不許中國節(jié)目落地。美國帶頭挑事,無理打壓、變相驅逐中國媒體駐美記者。英國、澳大利亞亦步亦趨,相繼對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撤銷落地許可或暫停轉播。盡管CGTN近期重新恢復在歐播出,但中國海外媒體也已經(jīng)成為西方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
阻撓中外正常媒體合作。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西方媒體以不接受“政治宣傳”為由,拒絕刊登中方付費插頁內(nèi)容。在德國,甚至有議員警告媒體不要充當“中國宣傳的傳播者”。在付費版面上刊登報道,這本是國際媒體之間的正常合法合作。在西方一些人眼中,各國都可以搞媒體合作,唯獨中國是例外。
加大對華網(wǎng)絡管制。近年來,中國政府部門、駐外機構、媒體以及不少網(wǎng)民,都在境外新媒體平臺上發(fā)出中國聲音,讓世界得以認識一個更加多元、立體、真實的中國。西方總是自夸“言論自由”,然而他們骨子里認為中國不能在西方的社交媒體上享有這種自由,施壓海外平臺運營商給中國賬號強貼“官方標簽”,甚至污蔑中國網(wǎng)友,肆意刪帖封號。
所謂“準則”也好、“機制”也罷,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壓制異己。是否真實不重要,對西方是否有利才最重要?!拜浾摫Wo主義”的實質,就是明修“新聞自由”的棧道,暗度“政治打壓”的陳倉。西方輿論淪為“一小撮人利用社會秩序的混亂作為自己牟利的工具”。
輿論斗爭中,“明修暗度”的鬼把戲沒那么容易得逞,真理和事實才是唯一的正道。中國真相在手、真理在握,又豈是幾張“黑嘴”和幾桿“黑槍”就可以玷污絞殺的?更何況,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和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大國,中國亦是國際輿論的重要產(chǎn)生地,更是各大國際新聞媒體難以割舍的富礦,這為中國“自主造船”揚帆遠航、破解西方“輿論保護主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破解西方的“輿論保護主義”,首先要明明白白地給西方媒體立下規(guī)矩。如果還想在中國做新聞、搞報道,就要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懂得中國人民的底線,全面報道中國的發(fā)展,客觀評價中國的政策,還要虛心學習中國文化和中國制度,避免因膚淺和無知而導致認知偏狹。我們自身還要繼續(xù)走好“輿論群眾路線”,堅持與人民同呼吸,堅決掐滅部分資本巨頭企圖操縱輿論的念想。只有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道理的政黨,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那些對人民毫無敬畏之心的西方政客和媒體,怎么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中國故事不單單是官方發(fā)言人的表態(tài)口徑,也是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的肺腑之言。無論是名人明星,抑或是抖音網(wǎng)紅、B站UP主,都是新時代打贏輿論“淮海戰(zhàn)役”的百萬“小推車”。
歷史終將證明,坐井觀天、畫地為牢的“輿論保護主義”,不僅不能自保,反而只會自戕。鋪路還是筑墻,兼聽還是偏信,世界正拭目以待。(辛問平)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