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青春在志愿奉獻中閃光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10:5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10月29日 07 版 | 查看:36619次

——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實施20周年報告會發(fā)言摘要

  一份無悔的青春記憶

  華中師范大學首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曾艷

  20年前,我在獲得推免研究生資格后,毅然選擇到距離求學地武漢1500多公里之外的青海省民和縣支教。一年的支教生活雖然有些苦,有些累,但我從來沒有后悔過當初的選擇。

  1998年10月,學校團委召集已經(jīng)獲得推免資格的學生開會,動員我們積極報名參加首屆研究生支教團。當時,我就心動了,教務處的賀老師還關切地問,“去青海,那么遠,父母同意了嗎?”我一愣,才想起,還沒有跟爸爸媽媽說呢,但我趕緊說“同意了同意了”,生怕賀老師不接收我的報名表。

  1999年8月25日,我們101位首屆研究生支教團的志愿者在人民大會堂握拳宣誓,誓詞的第一句是:“我志愿投身祖國的扶貧開發(fā)事業(yè),不畏艱險,開拓進取……”雖然我不知道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但是我知道我又要出發(fā)了,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西部貧困地區(qū)去,為改變那里相對落后的教育面貌盡微薄之力。我們肩上的責任不僅是一年簡單的支教,而是引領擔負著西部貧困地區(qū)教育發(fā)展的未來,履行我們研支團的使命!就這樣,我們101位首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奔赴到了青海、甘肅、寧夏、山西、河南5個省區(qū)7個縣的貧困地區(qū)開展支教扶貧。

  我們?nèi)ブЫ痰氐哪翘?,車停在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告訴我們這簡陋的兩層樓就是學校了,學生排成兩行夾道歡迎我們的到來。

  支教不到一個月,我就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實在太不容易了。我們的午餐一般是熱乎乎的面片,而他們吃著從家里帶的冷饃饃,喝著學校旁邊的河水;支教地10月氣溫就已經(jīng)比較低了,我們穿著毛衣還覺得冷,他們卻還是單衣布鞋。我當時常常想:作為教師,僅僅教給他們課本知識就夠了嗎?不!——只有引導他們建立對知識的渴望、對山外世界的向往,對改變命運的決心才是最重要的!我?guī)е麄儗W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穿插一些趣味故事,讓他們覺得枯燥的知識原來也可以生動有趣;給他們講講大山外面的世界,講講山外同齡人的生活,讓他們有好奇有憧憬……慢慢地,請假的孩子少了;課堂上孩子們也活躍了,敢舉手發(fā)言了;校園里的歡聲笑語也多了起來……

  和朋友們聊天時,他們有時候會問,你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們,我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青春年少時勇敢地選擇了去青海,去支教!

  我們到貧困地區(qū)支教,為鄉(xiāng)村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的同時,也為我們自己打開了一扇窗。支教地孩子們給予我們的,是我們一生永遠不能忘記的——他們用愛感動著我們。離別時,全校師生夾道送行,孩子們已是淚流滿面依依不舍,我在支教過程中沒有因為生活不習慣而掉過眼淚,沒有因為離家遠想家掉過眼淚,但那會兒,我真的沒有控制住自己,我哭了,車上的人都哭了……

  習總書記說:“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蔽殷w會到了。

  我與支教的不解之緣

  清華大學第17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毛雯芝

  我是毛雯芝,被支教的學生、支教志愿者、支教團輔導員,這是我在研究生支教團曾擁有過的三重身份。今天的故事,也將從這三個身份展開。

  17歲那年,考上清華讓我覺得無比驕傲。21歲那年,最讓自己驕傲的事兒是回到家鄉(xiāng)青海,當了一年支教老師。22歲那年,最驕傲的事兒又變成了自己在清華重新恢復學生身份,攻讀碩士學位的同時“雙肩挑”,成為第19屆研究生支教團的輔導員。

  我跟研究生支教團的緣分就是如此奇妙。

  2014年9月,我在本科畢業(yè)前遞交了一紙申請,希望加入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暫緩學習,到中國欠發(fā)達地區(qū)支教一年。2015年8月,我愿望成真,跟17屆的8名隊友,被一起分配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那個地方叫湟中一中,是我的高中母校。在那里,我成為一名高中教師。

  這一切于我而言如一個輪回。

  2008年至2011年,我在湟中一中,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日夜奮斗。在那期間,我有幸認識了一群特殊的人——清華大學第12屆研究生支教團的老師。他們的幫助讓我第一次覺得清華離我并不遙遠。

  這種幫助難以具化,如果將時間撥回10年前,當我回想自己坐在講臺下聽清華支教團的老師們講課的那個時候,無論我怎么回憶,我都無法想起來那時候支教老師到底教給了我哪些知識點,停留在記憶里的,是一種大概的印象,比如他們很聰明,一個知識點常常能舉一反三,明明很難的函數(shù)題在他們眼里卻總是萬變不離其宗;他們很努力,當我半夜兩三點爬起來上廁所時,隔壁宿舍里女老師們的臺燈還亮著,仔細趴在門上一瞧,發(fā)現(xiàn)是在攤著一桌子書備課;他們見識很廣,常常在課堂上跟我們講曾去過的世界各地,見過的奇聞軼事和牛人大咖;他們很暖心,明明我常常覺得自己一無所知,但卻總是告訴我我很優(yōu)秀,完全有希望考上清華北大。

  有些事情,的確是需要信念的力量的,這在我考上清華這件事上就有很好的驗證。而這種信念、自信,是支教團的老師們給的。

  我想這就是支教團的力量,是促使支教這件事在我心里生根發(fā)芽的力量。

  因為曾經(jīng)被支過教,所以更懂得感恩;因為曾經(jīng)被肯定過,所以更懂得回饋;因為曾經(jīng)被感動過,所以更想盡己所能。

  在我的母校,考取清華并非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有時一年能考一個,有時好幾年都考不了一個,好多學生到了高中更是會中途輟學。

  我想,在我的母校,愿意走進學生內(nèi)心,幫助學生找到自信,開拓視野的老師還是需要的。于是,2015年8月,我正式開啟了我人生中的第二個社會身份——“老師”。

  “老師”這個身份,于我而言保質(zhì)期只有一年。那一年我有了一群孩子,雖然我并非是他們唯一的老師,但他們卻是我今生唯一的學生。在支教過程中,我不僅力求做好日常教學工作,還花了大量時間去關注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心理活動。

  在我走進學生內(nèi)心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很純粹、很真誠,他們從不缺少教他們知識的人,缺少的是與他們溝通、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法的人。而我和我的隊友們其實很愿意承擔這樣的角色。

  因為有成長所以更愿意去承擔,因為有收獲所以更愿意去分享,因為得到過幫助所以更愿意傾我所有去幫助更多的人。

  架起“希望”的三座橋

四川大學第15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曹禮勇

  2018年,是我們四川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開展支教扶貧的第19個年頭,是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接力堅守的第18個年頭。在這18年里,225名川大學子踏上涼山這片熱土,其中,127名同學來到昭覺,從未間斷,可以說是與落后、貧窮作著長期的斗爭。而我,就是其中一員。

  2013年大學本科畢業(yè)后,我如愿加入了四川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來到當?shù)氐囊粋€鄉(xiāng)下小學開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活。初到昭覺,我們看到在不足50平方米的教室里擠了上百位學前班的學生,而這些學生中能聽懂漢語的只有幾個人。一個班級的學生居然有12歲到18歲的年齡跨度,許多五年級的孩子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很多班級的平均分常年在十幾分二十幾分之間徘徊。

  當?shù)厣畹钠D辛和教育的落后強烈地撞擊著每一名志愿者年輕的心。我們知道,我們支持當?shù)貞?zhàn)勝貧困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傳授科學知識,開展教育扶貧。

  2013年9月底的一天,暴雨下了一整夜。一大早,當我走進教室時,發(fā)現(xiàn)有4個學生沒來上學。我便跑去向校長反映情況。校長說,沒來的學生都住在河對岸,暴雨導致河水上漲,路被淹了,全校有50多個學生缺席。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腦子里老是想著那50多個孩子,想著他們無奈地望著河對岸的學校,像是隔了不可逾越的天塹。第二天早晨,我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那些孩子居然來了。我非常詫異,問他們是怎么過來的,兩個小個子告訴我說是咱們班的兩個高個子一個一個把他們背過來的。我愣住了,大山里海拔高、入冬早,9月底已經(jīng)非常冷了。而這兩個也就只有一米六的孩子要把50多個人背過河,得在冰冷的河水里泡多久啊。我向他們的位置望去,座位卻依然是空的。我急忙走出教室,發(fā)現(xiàn)那兩個孩子正在操場上跑步。我問他們,快上課了怎么還不進教室???他們哆哆嗦嗦地說,老師,好冷啊,跑起來能暖和點。我摸了摸他們的衣服,發(fā)現(xiàn)胸口以下全部濕透了,冰涼冰涼的。多不容易啊,就是這么兩個五年級的小孩,為了能讓河對岸的同學到學校上課,他們義無反顧地站在冰冷的河水里,硬是用小小的身軀架成了一座橋。我強忍著淚水,把他們帶到辦公室的火爐旁烤火。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為了這些可愛的孩子,我必須做些什么,為了這些可愛的孩子,我想修座橋。于是,我開始四處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發(fā)起了“彩虹橋”項目。

  我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募集善款80多萬元,在當?shù)氐?個村子修建了3座助學橋。這3座橋不僅緩解了當?shù)?000多名村民和學生的出行難題,也架起了孩子們和支教團之間割舍不掉的情誼。去年10月,一座名為“子歸橋”的吊橋在支教團的努力下落成了,橋的這頭是孩子們求學的渴望,橋的那頭就是孩子美好的未來。3年3座橋,我的故事在當?shù)貍鏖_了,老鄉(xiāng)還給我取了彝族名字“的日木牛”。的日是當?shù)氐拇笮眨九J亲钚〉膬鹤?,他們這是把我當成了自己的家人。

  已經(jīng)結束支教的我,仍然經(jīng)?;氐酱鬀錾?,去看看那里的孩子們,了解當?shù)貙W校的困難。我希望盡我綿薄的力量去做一點事情,去改變一些現(xiàn)狀。從2014年7月結束支教到現(xiàn)在,我回到支教地已經(jīng)超過10次。從第一次來到昭覺到最近一次回到昭覺這短短6年的時間里,我見證了昭覺這個涼山州最貧困的人口大縣在教育方面的進步……

  一個東北女孩的三次流淚

  黑龍江大學第17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劉碩

  記憶中,我平常很少流淚,但在重慶支教的時候,我卻流了3次眼淚。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2015年本科畢業(yè)后,從未在鄉(xiāng)村生活過的我毅然選擇報名支教。

  在第一節(jié)英語課上,同學們對我這個會講兩門語言的支教老師特別好奇,他們在教室里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我把板書寫好后提高了嗓門說:“來,跟我讀這個單詞?!彼查g教室鴉雀無聲,孩子們呆呆地望著我,后來我才知道已經(jīng)四年級的他們連26個字母都還沒認全。

  我告訴自己,他們不是從小就接受雙語教學的城里孩子,我要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一遍不行,兩遍;一天十個字母不行,那就一天三個。

  一次課間,我路過教室,聽到幾個孩子一起哼唱著什么,我走進一聽,原來是字母歌,雖然他們的發(fā)音還不那么標準,但我覺得,那是我聽過的最動聽的歌!我當時鼻子一酸,眼淚流了下來,我在朋友圈寫道,“感謝自己前所未有的耐心”,謝謝孩子們,是你們教會了我,耐心是老師最大的法寶,我們要有翹首企盼的急切,更應有靜待花開的耐心和辛勤耕耘的執(zhí)著。

  在這所鎮(zhèn)小學,每個老師都要教好幾門課。一次德育課上,我講到了“家”這個話題,角落里突然傳來了孩子的哭聲,當時我就慌了,我急忙跑過去問她怎么了,但她一句話都不說。后來,我問了一遍又一遍才知道,原來她想起了正在外地打工的媽媽。

  在我們學校,70%都是留守兒童,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留守兒童”所有的信息。為了讓更多的留守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我們黑龍江大學研支團在壽橋鎮(zhèn)染房村的市民學校打造了以關愛陪伴為主題的“潼心圓”項目。不知不覺間,市民學校的“七彩課堂”成為孩子們的第二個家,他們用畫筆、用詩歌、用舞蹈、用手工作品,沖淡對父母的思念,讓單調(diào)的童年豐富起來。

  我記得在我班里,還有一個特別不聽話、特讓我頭疼的小男孩。一個寒冷冬日的課間,他突然跑到我跟前,用凍得又紅又腫的小手塞給我一個被熱水燙變形的礦泉水瓶,只羞澀地說了聲“老師,暖手”,就轉(zhuǎn)身跑開了。拿著直燙手的瓶子,我真無法想象:只有灶臺高的他是怎樣將熱水倒進瓶子里;他又是怎樣小心翼翼地把這“寶貝”揣在懷里,頂著從家到學校的15分鐘冷風,一路跑到我面前!想到這,我的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淚,一個原本被我批評最多的叛逆孩子,卻記住了老師的好,用行動表達他對支教老師的感謝。

  2016年7月5日,那是我離開支教地的日子。我坐在回家的火車上,40多個小時的車程中,我一張一張地翻看著與孩子們的每一張照片,翻看每一條記錄我們共同成長的朋友圈。我想告訴孩子們:從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到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成長成才的路可能要走上很久,需要我們積累無數(shù)個大大小小的進步,需要我們迎接無數(shù)個困難與挑戰(zhàn)。而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在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中,引導你跨越,見證你輝煌。

  “謝謝孩子們的成全,一生只做一次你們的支教老師,是我青春最無悔的選擇,我會在不遠的前方看你們成長,我會在每一個清晨給你們力量?!卑l(fā)完這條朋友圈,我的眼淚劃過鼻尖,滴在手機屏幕上,這是第三次離別的眼淚。

  我與西藏林芝的緣分

  中山大學第19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 汪艷

  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熱愛,我與西藏林芝的緣分只因一個決定。

  2016年的夏天,正在進行研究生專業(yè)實習的我,被中山大學團委的一篇推文所吸引,隨后參加了由中大團委發(fā)起的支教團宣講會。后來,我選擇延期畢業(yè),參加了中山大學第19屆研究生支教團,開啟了自己的支教生活。

  2017的夏天,與其他5名小伙伴一起,我們開始了在林芝一中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正是在這一年光景里,我有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接觸藏地學生,藏族、漢族、門巴族、珞巴族、僜人,第一次聽藏語,第一次被獻哈達,第一次喝酥油茶……

  一年光景太長,長到回憶數(shù)也數(shù)不清。一年光景又太短,短到還沒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就到頭了。臨近支教結束的日子,我的班里彌漫著離別的愁緒。常常在改作業(yè)時,我的眼淚就開始掉下來,眼睛模糊到什么作業(yè)都看不清,滿腦子都是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畫面。

  他們請我吃自己做的糌粑和奶渣。糌粑有點干,奶渣又有點硬,但是我特別喜歡吃。我常改著作業(yè)嚼著奶渣,嚼到腮幫子都酸了。

  他們會認真地教我跳藏式舞蹈鍋莊。像我這種肢體不協(xié)調(diào)的人,是怎么都學不會同手同腳的鍋莊舞??墒牵麄儚膩矶疾幌訔壩?。

  課,上一節(jié)少一節(jié)。支教的日子,過一天少一天。離別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我發(fā)現(xiàn),對于這片土地,對于這片土地上的人,自己竟是如此地喜愛。所以,我開始打聽有沒有留下來的可能性。

  在林芝等待留藏結果的日子,是一個孤獨而又漫長的過程。我不敢回家,生怕回去了,家人就再也不讓我回到林芝了。

  就在我看不到任何希望,連一中的老師都替我著急的時候,學生給我發(fā)來一段話。她說:“老師,您從小就在內(nèi)地長大,所以在西藏多待一會兒嘛!您在的時候,我們有安全感?!彼恢?,她的這句話給我多大的安全感。正是有這些斷斷續(xù)續(xù)的鼓勵,讓我堅定了必須留下來的信念。我終于如愿以償。

  2019年的教師節(jié)有點特殊。這是我第一次以一名正式教師的身份過節(jié)日,也是陪伴你們在校時光的最后一年。我?guī)Я?個班300多名學生,光是這些學生的祝福聲都能把我淹沒。

  有位同學叫次仁拉姆,她的賀卡一下子將我?guī)Щ啬莻€課間。她曾因為腹部水腫住院好幾個月,當她再次回到學校時已經(jīng)臨近考試。她很擔心,擔心考不好。她更害怕,害怕因為成績差留級。一直趴在桌子上的她引起我的注意。于是,那個課間成為我走進她內(nèi)心的短暫時光。原本,我都忘記了這件事,沒想到她還記著。她說:“老師,我想對您說聲:謝謝!謝謝老師在我最失落最傷心的時候讓我重新振作起來!感謝您對我的諄諄教導,感謝您在支教那段時間里對我們二班的那一份耐心、那一份關愛?!?/span>

  我的煩惱被徹底擊碎。我知道,我不曾被你們遺忘。

  后來,我才知道自己是中大支教團里第一個留在原服務單位的隊員。但是,我知道我一定不會是最后一個。因為西部需要我們,教育需要我們,孩子們更需要我們。

  閩寧幫扶記使命 廿載堅守潤初心

  寧夏中衛(wèi)市海原縣關橋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李克俊

  作為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這次能夠來首都北京,代表所有受援地學校交流發(fā)言,我真的是非常非常激動和榮幸。其次,請允許我代表受援地的所有師生向支教志愿者和志愿者的派出學校,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謝謝你們二十年如一日地對西部貧困地區(qū)的教育幫扶。

  我的家鄉(xiāng)海原縣,曾被聯(lián)合國糧食開發(fā)署評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也是國家扶貧工作的重點縣。20年前,我還是一名普通老師,一群廈門大學的孩子來到了這里,他們就是第一屆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支教隊員。從那個時候開始,一場長達20年的愛心接力拉開了序幕,當?shù)貙W校和廈門大學支教老師們的命運,便交織在了一起。

  我們學校是一個農(nóng)村寄宿制初級中學,上世紀70年代初建校,當初只有2個班級、不到100人,現(xiàn)有31個班、1500多學生。20年來,廈門大學的支教隊員們見證了關橋?qū)W校的發(fā)展和變化。他們的到來對于我們農(nóng)村中學來說,無疑就是雪中送炭——在農(nóng)村,師資短缺不僅是教師人數(shù)的短缺,關鍵在于結構性短缺。這些支教隊員,他們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高材生,無論到哪所學校、到哪個崗位,都能獨當一面。學校缺哪門學科的教師,支教隊員就帶哪門學科的課程,這樣一來就極大地緩解了學校師資短缺的問題。但是這樣做只能是更加苦了這群支教的同學。

  他們從美麗的南方來到了干燥的大西北。氣候、飲食、地域環(huán)境的不適應,工作任務的繁重復雜,這些困難并沒有阻止支教隊員的信心和步伐。看到他們因為干燥的氣候?qū)е伦齑介_裂,甚至有些隊員出現(xiàn)間歇性流鼻血,我著急??!他們的敬業(yè)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和我的老師們。

  對于學校發(fā)展來說,支教隊員們帶來了更為可貴的東西:那就是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先進教學理念。支教隊員們在課堂教學之外,為了讓山區(qū)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樣上興趣班,辦起了“七彩課堂”,通過興趣培養(yǎng),不斷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也激發(fā)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幫助孩子們打開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

  正是有了廈門大學支教隊員的幫扶,以及我校師生的共同努力,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校近4年來,教育教學質(zhì)量穩(wěn)居全縣初級中學第二名、鄉(xiāng)鎮(zhèn)初級中學第一名,高中升學率達到了86%,先后被司法部、區(qū)、市、縣等部門授予了“零犯罪學?!薄懊褡鍒F結先進集體”“安全文明示范校”“中考質(zhì)量一等獎”“教育教學質(zhì)量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更讓我們感到驕傲的是:20年來,我校近3000名畢業(yè)生圓了大學夢,為近3000個家庭帶來了脫貧的希望。在我們周圍,每當說起廈門大學的支教老師,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的。當年廈大支教隊員們教過的學生,如今有公務員、特崗教師、鄉(xiāng)村致富帶頭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者等。這些孩子受到了支教隊員的言傳身教和精神熏陶,將自己的一身本領和青春熱血反哺到家鄉(xiāng)的建設中來。

  比如,我校2008級畢業(yè)生虎小云,用廈大支教老師送給他的那句“永不言棄”作為座右銘,順利完成了高中和大學的學業(yè),畢業(yè)后又回到了母校工作。他在所有青年教師中是比較優(yōu)秀的,目前擔任學校辦公室主任兼團委書記,還帶兩個班的英語課。他經(jīng)常念叨的一句話,沒有廈大支教老師的感染和鼓勵,就不會有他的今天。

  另外,捐資助學也是支教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20年來,廈大研支團共募集助學金800多萬元,支教隊員的腳印遍布了海原的溝溝峁峁,走訪、資助了近兩萬名貧困學生;我校圖書室4萬多冊圖書中,有1萬余冊就是來自支教團的捐贈;還為我校援建了帶有塑膠跑道的運動場。

  貫徹“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 過勇

  作為研究生支教團實施高校代表,我結合學校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是將研究生支教團作為助力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自1998年至今,學校連續(xù)組建20屆研究生支教團,累計輸送322名優(yōu)秀學生,服務時間超過75萬個小時,覆蓋人數(shù)超過兩萬人。

  支教團成員把當一名好老師作為首要職責,始終奮戰(zhàn)在教學一線,錘煉業(yè)務,傾力付出,支持基層教育發(fā)展。第17屆支教團青海分隊成員集體編寫了青海首本《高中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材,第21屆支教團成員里面超過一半的同學都考取了教師資格證。為了進一步發(fā)揮支教團的優(yōu)勢,在云南南澗和陜西延安增設了支教地。整合各類資源,根據(jù)服務學生、服務學校、服務社會三個層面的目標,創(chuàng)新工作形式,建設“助夢計劃”公益體系,力求更大范圍地助力西部地區(qū)的發(fā)展。

  二是將研究生支教團作為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載體。我國的國情是非常復雜的,地區(qū)差距、城鄉(xiāng)差距仍比較突出,我們?nèi)栽跒榱舜蜈A脫貧攻堅的戰(zhàn)役進行沖刺。學校將參與研究生支教團作為開展國情教育的重要機會,鼓勵志愿者在完成支教任務的同時,深入當?shù)?,實踐調(diào)研,了解國情民情,“到人民群眾中去”。湘西分隊走訪了吉首市24個村鎮(zhèn),深入學生家庭,了解基層現(xiàn)狀。20屆支教團團長楊釗走進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貧困村,發(fā)現(xiàn)西藏地區(qū)的孩子很難有走出去的機會,西藏分隊利用寒假時間,帶領西藏30位學子來到北京游學,幫助他們拓寬視野。第18屆支教團成員白浩浩為支教地學校組織了國旗儀仗隊,在雪域高原培育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學校引導支教團成員在認識復雜社會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樹立認識問題的群眾觀點,以“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為指引,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三是將研究生支教團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平臺。學校黨委長期關心支教團成員成長發(fā)展,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育人理念貫穿選拔、培訓、服務和后續(xù)培養(yǎng)全過程。校領導定期走訪支教地,關心志愿者工作生活,指導校團委建立“一年完整周期培訓+一年在地支教服務+至少一年重要崗位鍛煉”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將研究生支教團隊伍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示范。我們在梳理支教團成員發(fā)展的時候得出兩個70%的數(shù)據(jù),一是支教團的同學返校入學后擔任“雙肩挑”學生政治輔導員的比例達到70%,二是70%的志愿者在畢業(yè)后選擇前往基層或重點行業(yè)工作。比如第一屆支教團成員楊海軍,現(xiàn)任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第九屆支教團成員趙永圣,現(xiàn)任遼寧省沈陽市政府副秘書長;第14屆支教團成員王佳明,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現(xiàn)返回四川綿陽市做基層公務員;第16屆支教團成員黃成,現(xiàn)任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也是新時代首都青年先鋒志愿者的一員。剛才雯芝的發(fā)言也讓我非常感動,她是研究生支教團工作的受益者,又積極參與到支教的事業(yè)中來,他們用自己的選擇和行動詮釋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體現(xiàn)了支教團的育人成效。

  下一階段,清華大學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繼續(xù)做好研究生支教團工作。一是圍繞國家戰(zhàn)略,助力支教地的發(fā)展。二是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培養(yǎng)志愿者的愛國情懷。探索推動在支教團中建立功能型黨支部,發(fā)揮黨建引領作用。三是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育人實效。學校將進一步加強資源匹配,支持支教團成員長期發(fā)展,將立德樹人貫穿全過程培養(yǎng),引導同學們“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成大事業(yè)”。

 ?。ㄖ袊嗄陥蟆ぶ袊嗄昃W(wǎng)記者 杜沂蒙整理)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