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8-31 08:19 | 來源:北京時間 2017-08-31 07:33:10 | 查看:924次
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印邊境對峙事件以印度撤兵告一段落。但這一次,印度又盯上了李嘉誠。
28日晚,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yè)有限公司”發(fā)布了一份自愿性公告:印度稅務部門在2017年以來,先后兩次向公司追討稅款,直到最近,加上罰款的總費用已經(jīng)水漲船高至接近400億港幣。
這筆400億大罰單是10年前的舊賬,具體來看,包括:
1、資本收益稅790億印度盧比(96億港元);
2、資本收益稅的利息1643億印度盧比(200億港元);
3、資本收益稅的罰款790億印度盧比(96億港元)。
這筆所謂的“稅+利息+罰款”究竟什么來由?
簡單來講,就是在2007年,李嘉誠把印度移動電話子公司出售給英國電信巨頭沃達豐,獲得一筆693億港元的免稅收入,但沒有向印度政府報稅(按當時的印度法律和國際法不交稅條件,屬于合理避稅);
然而這些年,印度一直窮追不舍,試圖從李嘉誠身上薅羊毛:
2012年5月,印度國會居然朝令夕改,通過追補法例,將追溯期拉至超過50年,試圖推翻原判決并令其收購事項須在印度納稅。
當然,李嘉誠一直態(tài)度強硬,不給!這樣一來,十年的利息利滾利,從最初96億港幣,變成了現(xiàn)在近400億。
長江和記實業(yè)有限公司28日晚間在香港交易所發(fā)出自愿性公告,稱印度追繳的392億港元為不合理征稅和罰款,對此不會買賬。
此前,分析師們將此案視為試金石,認為可能影響外國投資者對印度商業(yè)環(huán)境的看法。事實上,據(jù)世界銀行統(tǒng)計,印度依然是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
據(jù)最新公布的《2017年營商環(huán)境報告》顯示,在所有國家中,印度營商便利度僅比去年上升了1位,排名130位。
雖然自莫迪2014年上臺以來,做出了諸多努力來改善印度營商環(huán)境,但目前來看,似乎收效甚微,和之前提出的將排名提升至第50名相差甚遠,難改印度生意難做的事實:
據(jù)世界銀行統(tǒng)計,印度稅負占GDP的比重只有16.6%,在新興經(jīng)濟體里幾乎是最低的。印度有13.2億人口,但只有3700萬人繳納個稅,納稅人比例不到3%。
由于稅收少、支出大,印度這些年的赤字率一直維持在3%的警戒線以上。2017—2018財年,印度政府總支出將達到約合3157億美元,財政赤字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比重為3.2%。而中國2017年中央、地方的全口徑預算支出超過4.8萬億美元,是印度的15倍。
莫迪力圖通過稅改,刺激經(jīng)濟騰飛,但印度政策頻繁變化,官僚體系貪污腐敗,翻舊賬隨意,將對印度投資環(huán)境帶來負面影響。
其實,在經(jīng)濟上,印度一直暗暗地跟中國較勁,像“印度超越中國”的言論一直大行其道,他們認為超過中國只是時間問題。
但印度同時又很矛盾,既想要中國的投資和技術,又口口聲聲喊著“抵制中國貨”。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抵制中國貨”的運動中,馬云也躺槍了。
印度民族主義極端組織國民志愿團附屬的右翼組織Swadeshi Jagran Manch號召抵制“印度版支付寶”,甚至還呼吁印度政府出于經(jīng)濟和安全原因禁止中國對相關公司進行投資。
印度經(jīng)濟如此依賴中國的情況下,搞這些小動作,最后的輸家可絕不會是我們?,F(xiàn)在,國際上有一種“龍象之爭”的說法,討論印度能否趕超中國。從數(shù)據(jù)上看:
在1962至2015年這50多年的發(fā)展中,對比中國GDP全球占比那10.74%的上漲幅度,印度不升反而下降了0.05%;
從其他方面看,印度正在卯足勁向中國“靠攏”:
28日,《印度斯坦時報》發(fā)表一篇題為《報告中提了67次中國,這是政府三年計劃的靈感源泉》的文章。報告建議在印度東、西岸仿效中國,設置大型經(jīng)濟特區(qū),讓印度成功轉型;另外,設立類似“孔子學院”的教育機構,以提升軟實力。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