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8-11-20 08:00 | 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2008年02月15日 15:38 | 查看:2888次
今年6月1日,商場將停止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而早在17年前,北京豐臺區(qū)豐臺街道就有一位老人開始自己制作布質(zhì)的環(huán)保購物袋贈送給他人。如今,這位名叫劉穎的老人已經(jīng)做了3000多個布袋了,她也因此被社區(qū)群眾評為環(huán)保之星。
走進劉穎老人的工作室,記者看到,一臺蝴蝶牌的縫紉機擺放窗前,桌子上、床上整齊地碼放著各種布料和半成品。老人中等身材,體態(tài)勻稱,齊耳白發(fā),顯得很是干練。老人耳不聾,眼不花,背不駝,思維敏捷,談吐幽默,很難讓人相信她已經(jīng)是78歲的老人了。老人告訴記者,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0點準時睡覺,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制作布袋上了。
老人原籍天津,1987年離休后,還當上了老年舞蹈隊的隊長。說起做布袋的初衷,老人告訴記者,她自幼學習女紅,就喜歡繡個花、做個衣服什么的。離休后閑來無事的時候,就用碎布頭縫了個布袋。一位來串門的老姐妹見了喜歡得不得了,要了去說是買菜用?!澳菚r候早就沒人用菜籃子了,買東西都給塑料袋?!崩先苏f:“看著滿樹的白色垃圾,我就想應(yīng)該多做一點布袋送給親戚朋友們,多一點人不使用塑料袋,白色污染就會少一點?!?
于是,老人把自己家里沒用的布全部拾掇出來,又去各種展銷會買那些攤位甩賣的小布頭,設(shè)計剪裁,做出來的布袋款式多樣、美觀實用,深受大家的喜愛。
記者看到,老人縫的布袋針腳又密又勻,就連內(nèi)側(cè)接縫的地方都包著布。老人的離休費并不高,家里還有正在上大學的孫子和患眼疾的女兒、孫女需要補貼,她每月的離休金除了自己的生活及貼補家用外,全部用在了制作布袋和幫助他人上。
“兒女們非常理解我,支持我的行動。”老人向記者細數(shù)起制作布袋的好處來:裁剪過程鍛煉腦子,要合理使用每一塊布,別浪費;買布可鍛煉身體了,“我到過民族文化宮、木樨園、地壇等好多布匹批發(fā)的地方,坐公交,有時候要倒兩三次車,每次買的布頭都有二三十斤重,都是我自己背回來?!?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17年來老人已經(jīng)送出了3335個布袋,花費大概已經(jīng)超過9000元了。(記者 孫穎 通訊員 楊戰(zhàn))
(責任編輯:周仙姿)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