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0-12-03 09:18 | 來源:遼沈晚報 2020年12月03日 03版 | 查看:1765次
李霞給臥病在床的母親每天擦臉喂飯。 受訪者供圖
“都說人生是一場戲,只要我們都把自己的戲演好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人生不就完美了嗎?”
李霞是這么說的,她也是這么做的。
當兒媳婦,公公想喝水坐不起來,她一手摟著脖子一手端著水喂;給婆婆洗尿墊,她雙手被長期用藥的尿液蝕出水泡;當女兒,伺候母親住院,她48小時衣不解帶;當母親,陪女兒上學,她一天折騰60多公里起早貪黑……
照顧婆婆 手被“藥尿”蝕出水泡
43歲的李霞是本溪明山區(qū)高臺子街道奚堡村的組織委員。
2012年,婆婆生病住院,李霞端屎端尿、擦洗身體,因為不戴手套洗尿墊,雙手被長期用藥的尿液蝕出了大片的水泡。
看到她這個樣子,病友們都羨慕老人有個好女兒。
“婆婆跟她們說是兒媳婦還都不太相信”。李霞說。
李霞這個兒媳婦被誤認為是女兒不止一次:
那年公公去衛(wèi)生院打針,不能走路,她把手推車鋪上木板被褥,扶老人躺下推著去。老人想喝水自己起不來,她一手摟著老人脖子、一手端著水喂,不認識的人也都認為她是老人的女兒。
因為惡性腦瘤,婆婆最后的日子是在家里度過的。李霞每天按時給老人量體溫、喂水、喂飯,還要給老人擦洗嘔吐物。老人大便不通,憋得受不了,每次李霞都要用手一點點往出摳。
為了婆婆能少遭點罪,李霞還專門跟姐姐學會了靜脈輸液,在家一天3次給婆婆打滴流,直到老人去世。
照顧術(shù)后母親48小時衣不解帶
2013年,李霞的父親被查出患了腦瘤,瘦弱的身體已經(jīng)不能承受開顱手術(shù)。為了能讓父親走得不那么痛苦,李霞撇下準備中考的大女兒和上學前班的小女兒,陪侍了父親66個日夜。
2019年3月,母親結(jié)腸癌術(shù)后住進重癥監(jiān)護室,每隔半小時要看看胃管還有沒有負壓、擠一擠引流管堵沒堵、看看尿袋滿了沒有,記好數(shù)量。李霞48小時衣不解帶守在母親身邊。
回病房后,扶著母親活動時不小心抻到了刀口,看到母親疼得滿頭大汗,李霞躲到?jīng)]人的角落放聲大哭。
術(shù)后不能正常飲食,8天才能喝腸內(nèi)營養(yǎng)粉、10天才能加奶粉,李霞總是不厭其煩。
因為哥嫂工作忙,母親出院時李霞直接拉到了自己家照料,直到母親能夠生活自理、堅持要回家才送去哥哥家。
有人夸她“真孝順”,她說:“母親拉扯我們長大更辛苦,我們報答不完?!?/p>
為女兒學習一天奔波60多公里
李霞自己只念到初中,對孩子的學習卻極其重視。她發(fā)現(xiàn)大女兒有音樂天賦,不顧家人反對把女兒送到本溪市青少年宮學唱歌。
“20多公里遠,每個周六周日坐大客過去?!彼f。
大女兒考上本溪市一中后,因為是從農(nóng)村中學出來的,學習有些吃力,她跟女兒說:“孩子,你哪門不會,想要補課媽就給你拿錢補?!倍碌呐畠褐兰依餂]錢,表示“我放學后多學一會,不用補課?!?/p>
為此,李霞領(lǐng)著兩個女兒在本溪市一中附近租了個房,“這樣,她晚自習回家后還能學習。要是住校的話,晚上到點熄燈就都得睡覺了”。
就這樣,每天早上大女兒吃完飯上學,她送小女兒去15公里外的市郊學校上課;然后回到租房處給大女兒準備午飯,送到學校;下午2時許再趕15公里路去接小女兒,回家后給兩個女兒做晚飯;晚上11時許再去接下晚課的大女兒。
3年后,大女兒考上了渤海大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大三了”。
同一年,李霞的丈夫被查出高血壓高血脂,“高壓都到200了,動不動就腦袋一熱,醫(yī)生說很容易腦出血”。
李霞專門給丈夫做些清淡的飲食,每天陪著丈夫走路鍛煉。
李霞說:“他以前抽煙一天多的時候三四盒,我就哄他唄,一點點把煙戒掉了?!?/p>
看電視 上網(wǎng)學 帶起村里第一支廣場舞隊
是孝順的女兒兒媳,是慈愛堅強的媽媽,是賢惠體貼的妻子,李霞也是她自己,是個愛唱愛跳的女人,在她的帶動下,廣場舞在奚堡村興盛起來,還經(jīng)常參加匯演。
提起廣場舞,李霞說那是五六年前的事了,還得感謝母親。
“母親所在的高官鎮(zhèn)屬于本溪滿族自治縣,那邊廣場舞興得早,母親跟我說了這事。我說這邊沒人跳,母親說我來陪你幾天。”
于是,李霞看電視、上網(wǎng)自學廣場舞,下載了樂曲。
“我就把音樂放上,開始跳,一開始就我一個人,有不少人來看熱鬧,我就往上拉,很快就有人上來跟著跳了?!彼f。
李霞一開始在自己家小院里跳,“都是土路,一跳一身灰”。后來就轉(zhuǎn)移到小賣店門前或者是誰家門前有水泥路面的,很快就有三四十人加入了廣場舞團隊。
“以前東家走西家串的、打麻將打撲克的,都愛上了廣場舞。”李霞說,幾年過去,現(xiàn)在廣場舞隊的主力,還正是最開始時候看不慣廣場舞、風言風語那批嬸子大娘,“都知道這是鍛煉了”。
李霞更欣慰的是兩個女兒也都繼承了她這一點,還都是熱心腸:大女兒是學生會干部、預(yù)備黨員。疫情期間負責學校大三班級的學生情況統(tǒng)計報表;小女兒也負責班里每天的健康接龍,都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遼沈晚報特派本溪主任記者 金松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