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3-24 08:20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0-03-22 | 查看:2058次
3月19日下午,記者與本報讀者在遼寧大劇院一同欣賞了遼寧歌劇院建院50周年交響合唱音樂會。風雪天并沒有擋住觀眾欣賞音樂會的腳步,遼寧大劇院被鮮花裝點一新,暖意融融。舞臺上,遼歌人滿懷激情地用歌聲為觀眾講述他們半個世紀的光輝歷程,迎來觀眾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劉熾“閉關”一星期寫出《我的祖國》
半個世紀的歷程中,遼寧歌劇院不僅排演出一部部經(jīng)典歌劇,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經(jīng)典歌曲,還培養(yǎng)出一個個藝術家。 《我的祖國》、《英雄贊歌》、《讓我們蕩起雙槳》等一首首經(jīng)典電影金曲至今仍縈繞在我們的耳畔。演出現(xiàn)場,一位在遼寧歌劇院工作50年的老演員說,這些歌曲都是著名作曲家劉熾創(chuàng)作的,劉熾是遼寧歌劇院藝委會主任、第一副院長。他向記者講述了有關這些歌曲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那是在1956年,電影《上甘嶺》的導演沙蒙找到劉熾,帶來歌詞第一稿請他譜曲。因為第一稿歌詞并不瑯瑯上口,硬是被劉熾換掉,喬羽重寫了《我的祖國》歌詞。也正是“一條大河波浪寬”中的詩情畫意,給了劉熾創(chuàng)作靈感,他把自己“閉關”在小屋里一個星期后,終于有了后來《我的祖國》的優(yōu)美旋律。
《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因為《我的祖國》的成功,電影《英雄兒女》主創(chuàng)找上門來,翻閱了電影劇本后,劉熾很快進入狀態(tài),《英雄贊歌》的歌詞讓他激情迸發(fā),他很快譜上曲子。像《我的祖國》一樣,《英雄贊歌》同樣博得了人們的喜愛,至今經(jīng)久不衰。
觀眾趙女士說:“以前并不知道劉熾是遼歌人,今天在音樂會上聽到這些經(jīng)典老歌仍然讓我激動不已。 ”
一位帶著孩子的女士說:“今天,特意領孩子來聽這場音樂會,這些經(jīng)典老歌不僅激勵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同樣也會鼓勵現(xiàn)在的孩子。孩子太缺少這樣的歌了,現(xiàn)在的孩子聽到的多是一些小情小調(diào)的歌。 ”
秦詠誠20分鐘譜就《我為祖國獻石油》
演出中,指揮孟欣得心應手地調(diào)動著交響樂團豐富的表現(xiàn)力,時而慷慨激昂,時而美妙悠揚。當臺上演員們合唱 《我為祖國獻石油》時,臺下觀眾沉浸在大慶石油工人為祖國獻石油的激情年代……
一位觀眾說:“聽到 《我為祖國獻石油》,仿佛又看到鐵人王進喜帶領大慶石油工人在冰天雪地中戰(zhàn)天斗地的身影,太鼓舞人了! ”
這首歌的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秦詠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秦詠誠曾在遼寧歌劇院工作過,且這首歌與遼寧歌劇院首任院長李劫夫有關。采訪中秦詠誠說:“我得感謝劫夫,沒有他,我也去不了大慶,也就沒有《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歌了。 ”
1964年3月,中國音協(xié)組織全國各地音樂名家去大慶深入生活,開始并沒有秦詠誠,是李劫夫點名要秦詠誠和他一起去。在大慶,秦詠誠和另外兩位音樂家有幸被安排與王進喜一起生活,跟王鐵人在一起的三天,改變了秦詠誠的一生。三天后,大慶宣傳部拿了一摞子的歌詞,由曲作者挑選自己中意的歌詞并為之譜曲,其他人選完了。秦詠誠翻到了《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詞,驚呆了,于是,就在大慶指揮部食堂,秦詠誠用20分鐘一氣呵成把這首歌曲寫完了。
沒想到我們遼寧還有這么優(yōu)秀的歌劇院
王先生是一位歌劇愛好者,他對記者說:“我是《遼寧日報》的忠實讀者,也是遼寧歌劇院的忠實觀眾,遼寧歌劇院從上世紀60年代的《草原烽火》、《阿詩瑪》、《歸去來》、《情人》到現(xiàn)在的《蒼原》、《滄海》、《在那遙遠的地方》我都看過。希望貴報多舉辦這樣的活動,我覺得,媒體主辦這樣的互動活動很好,是普及高雅藝術的一種手段。 ”
一位李姓觀眾說:“沒想到我們遼寧還有這么優(yōu)秀的歌劇院,通過大屏幕才知道,遼寧歌劇院歷經(jīng)從白手起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到走向輝煌的過程,很感人。 ”
觀眾席上人民表演藝術家李默然也在其中,他說:“演出非常精彩。舞臺一片新面貌,隊伍素質(zhì)使人振奮,生機盎然,新人輩出,充滿活力,真是可喜可賀,令人高興。這是一條劇院團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 (記者楊競)
(責任編輯:吳雄)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