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8-10-23 08:00 | 來源:金華新聞網 2008-05-30 | 查看:6551次
5月16日,子弟兵在北川中學搶險救援。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驚天動地戰(zhàn)汶川——寫在軍隊和武警部隊抗震救災向縱深推進之際
新華網北京5月29日電(記者 賈永、曹智、黎云 解放軍報記者 徐生)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fā)生里氏8.0級地震。突如其來的災難,頃刻間奪去數以萬計的生命,數十萬人受傷,數萬人失蹤,無數的房屋倒塌……
面對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的特大地震災害,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果斷指揮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迅速挺進地震災區(qū)。
揮師汶川,拯救生命。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人民子弟兵,繼年初全力參加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后,又一次向地震災區(qū)大規(guī)模出擊。
一份份發(fā)自中南海和軍委總部的命令、電報、指示,一場場爭分奪秒拯救人民群眾生命的殊死決戰(zhàn),生動地記錄下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心系災區(qū)群眾,一切為了人民,指揮13萬大軍不畏艱險、奮力救災、共克時艱的偉大壯舉。
出兵,增兵!肩負起拯救生命的神圣使命
從特大地震發(fā)生那刻起,數萬被掩埋在坍塌物中的生命,數十萬受災群眾的安危,無時無刻不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
地震剛剛發(fā)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就發(fā)出指示,要求災區(qū)附近駐軍和武警部隊迅速出動,協助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抗震救災。
在5月12日晚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再次要求,立即組織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和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盡快趕赴災區(qū),全力搶救受傷人員。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迅即出動兵力馳援災區(qū),成為軍隊抗震救災工作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
正在駐昆明部隊調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根據胡錦濤主席的重要指示,立即對組織部隊參加抗震救災作出安排,并趕赴四川災區(qū),奔波于各個重災地域,在第一線指揮部隊抗震救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在北京主持召開軍委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部隊抗震救災工作。以總參謀長陳炳德為組長的軍隊抗震救災指揮組迅即成立,在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統(tǒng)一指揮下展開工作。指揮組先后4次開會,分析研究形勢與任務,部署指導部隊抗震救災。
遵照胡錦濤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命令,總參謀部快速下達命令,調兵遣將??傉尾考皶r發(fā)出做好部隊抗震救災政治工作指示,并派出工作組到一線指導。總后勤部火速調集大批救災物資,組織醫(yī)療隊奔赴災區(qū)。總裝備部為救災部隊調配的各種專業(yè)救災器材,源源不斷運往災區(qū)。陳炳德、李繼耐、廖錫龍、常萬全等總部領導,親自進行具體部署。
北京西郊,設置在這里的軍隊抗震救災指揮組辦公室異常忙碌——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工作人員面色凝重,腳步匆匆,通報災情,籌劃用兵,調配運力,下達指示,忙而不亂,緊張有序。
災情緊,軍情急。一道道命令火速下達。一趟趟軍列晝夜兼程。一架架軍用飛機緊急升空。一支支精銳之師奔赴抗震救災的戰(zhàn)場——
地震發(fā)生13分鐘后,軍隊應急機制全面啟動。
地震發(fā)生2小時07分鐘后,成都軍區(qū)2架察看災情的直升機冒雨起飛;5小時30分鐘后,揚名海外的中國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以北京軍區(qū)某工兵團為主組成,共227人乘專機緊急趕赴災區(qū)。
第一時間,駐災區(qū)部隊第一批9100人緊急出動,南北并進急馳抗震救災一線??哲姼鳈C場、各部隊、所有運輸機全部按照隨時出動的要求,完成夜間起飛準備。
地震發(fā)生不到10個小時,就有1.2萬多名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進入災區(qū)展開救援。
爭時間,搶速度,救生命!空軍展開了我軍實施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強度最大的一次空運行動。
?。翟拢保橙眨窌r45分起,23架軍用運輸機和12架民用客機,不間斷飛行78架次,將在洛陽、武漢、開封等地集結的10891名官兵及救災裝備運抵成都地區(qū)4個機場。
這一天,中國航空史和我軍歷史上單日空運兵力最高記錄被改寫。
這一天,成都、綿陽機場上空始終有飛機在盤旋等待降落,油料補給和空管保障馬不停蹄地運轉。
非常時刻,非常決策。5月14日,黨中央又作出決定,增派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消防特警,并配備必要的器械和工具,迅即趕赴災區(qū)一線,全力投入搶險救災。胡錦濤主席多次打電話給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要求部隊全力搶救被困群眾,在抗震救災中發(fā)揮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翟拢保等?,經胡錦濤主席批準,中央軍委再次調集61架軍用直升機火速轉場執(zhí)行救災任務,16小時內從全國各地全部飛抵災區(qū),我軍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直升機行動在川西北展開。
隨后,中央軍委決定動用軍隊戰(zhàn)略儲備,再次向災區(qū)緊急空運12700頂班用帳篷、10萬份單兵作戰(zhàn)食品、20萬件御寒衣被、18輛醫(yī)療救護車、200臺野外發(fā)電機、200臺切割機、100萬雙手套、100萬副口罩,共計1450噸急需物資器材。
?。程鞎r間內,中央軍委連續(xù)兩次大規(guī)模增兵。
空中運送、鐵路輸送、摩托化開進、徒步強行軍、水路突進……奉命參加抗震救災的部隊全力挺進受災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濟南軍區(qū)著名的“鐵軍”趕到了,曾經威震上甘嶺的某空降兵部隊趕到了,遠在南海之濱的海軍陸戰(zhàn)隊趕到了,廣州軍區(qū)某陸航團趕到了……解放軍總醫(yī)院高級專家醫(yī)療隊、第三軍醫(yī)大學醫(yī)療隊、沈陽軍區(qū)醫(yī)療隊、“華益慰醫(yī)療救援隊”等105支部隊醫(yī)療隊和2個野戰(zhàn)方艙醫(yī)院也緊急趕到。
在隴南和陜南,蘭州軍區(qū)、空軍及當地武警部隊4000多名官兵也在第一時間迅速抵達災區(qū)展開救援……
數日之間,先后投入抗震救災的部隊總兵力達13萬多人,來自各大軍區(qū)、各軍兵種和武警部隊,專業(yè)兵種包括地震救援、偵察、通信、工程、防化、測繪、氣象、醫(yī)療防疫、修理等20余個,涉及范圍之廣、各種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均創(chuàng)我軍抗災歷史記錄。
出兵,增兵,向著同一個目標——地震災區(qū)。
?。保橙f大軍,肩負著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的重托——拯救生命,救助人民。
突擊,突破!沖破千難萬險為受災群眾送去生命的希望
特大地震發(fā)生后,汶川及周圍的茂縣、北川等地,一時間音訊皆無。
震中汶川,中南海尤為關注。2個小時過去了,4個小時過去了,10個小時過去了……那里的災情究竟如何?10萬受災受困群眾的情況到底怎樣?
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急需了解汶川的情況,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焦急等待來自汶川的消息。
空中路線被暴雨和濃云阻斷。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派出的直升機6次試圖著陸都無法成功。
“不惜一切代價進入汶川!”中央軍委向部隊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聞令而動。腳下,是湍急的江水;頭上,是不斷滾落的山石。冒著一次又一次余震,救援官兵組成一支支突擊隊爬山、涉水、攀巖,夜行軍、急行軍,英勇無畏地踏上了徒步挺進汶川的征途。
突破!突破!5月13日23時15分,武警某師參謀長王毅,率領200人挺進分隊21小時強行軍90公里進入汶川縣城,用海事衛(wèi)星電話第一個報告了汶川的情況,為黨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14日凌晨,四川省軍區(qū)副司令員李亞洲帶領的300人救援分隊,到達汶川縣城。成都軍區(qū)某高炮團副參謀長楊衛(wèi)東帶領20名官兵,于13日13時35分突進汶川映秀鎮(zhèn)。
與外界隔絕30多個小時后,汶川盼來了穿迷彩服的救援官兵。那一刻,激動萬分的受災群眾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共產黨好”“解放軍好”的口號。
5月14日,由成都軍區(qū)某紅軍師600名官兵組成的救援隊,把繩子綁在身上相互牽拉著,從懸崖峭壁上開辟出營救受災群眾的生命通道,由地面迅速趕到茂縣??战当耻娞胤N大隊,100名傘兵全部立下生死狀,15名神勇傘兵冒著生命危險超條件傘降到茂縣,迅速報出了當地災情。
地面交通癱瘓,空中投送再次成為迫在眉睫的拯救生命之選。中央軍委一聲令下,空軍、陸軍航空兵……各部隊想方設法從空中向災區(qū)投送救災物資和人員。
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直升機和空軍伊爾-76、運-8飛機騰空而起,一批緊接著一批向著震中災區(qū)進發(fā)!進發(fā)!再進發(fā)!僅14日一天,他們就飛行112架次,向汶川縣城、汶川縣映秀鎮(zhèn)和茂縣、理縣等重災區(qū)空投空運了63.8噸救命物資,接出傷員156名。陸航團的突出表現,受到溫家寶總理的高度稱贊。
強烈的大地震使災區(qū)斷水斷電,道路被毀。沒有路,大型裝備就進不來,大型救援就無法實施,那些被重壓在坍塌物里的生命就得不到及時救助。
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指揮下,打通交通運輸“生命線”,成為部隊抗震救災的又一場攻堅戰(zhàn)。
?。保慈障挛纾渚煌ú筷牼o急抽調各地機械操作手組成搶險突擊隊進駐都江堰紫坪鋪鎮(zhèn);第二炮兵從全國7個省市抽調的上千名工程技術人員也迅速在北川集結……一支又一支工程部隊和武警水電部隊,在懸崖邊,在高山上,展開搶通生命通道的接力。
在一處處廢墟上,大型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輪番作業(yè);切割、起重、定向爆破,部隊工程專業(yè)技術人員全力突破阻隔生命的障礙……
在崎嶇山路上,機械的轟鳴聲、指揮員的口令聲和鋼釬、鐵鍬與頑石碰撞發(fā)出的“叮叮咚咚”聲,匯成了雄渾激昂的搶通生命通道交響曲……
地震發(fā)生后,通往汶川映秀鎮(zhèn)的交通全面癱瘓。5月14日,成都軍區(qū)某集團軍工兵團、炮兵團調集30余艘沖鋒舟、快艇及4座門橋,克服岷江江流湍急、漂浮物多等困難,開設了兩個漕渡場,首先打通了通往映秀鎮(zhèn)的水上交通線。與此同時,緊急運送推土機、挖掘機等大型工程機械裝備,投入1000余名官兵南北對進,分段突擊,人工爆破與機械作業(yè)并舉,連續(xù)奮戰(zhàn)47個小時,全線打通了汶川縣漩口鋁廠至映秀鎮(zhèn)的陸路通道。
在寶成鐵路甘肅徽縣段被堵塞的109隧道和嘉陵江河道,解放軍理工大學兩名爆破專家指導蘭州軍區(qū)某工兵部隊先后組織了5次爆破,清除了上萬立方米的泥石流……
15日18時,綿竹至北川的道路被打通;15日21時40分,武警水電三總隊在清理了4000多方滑坡山體和數十塊幾十噸的巨石后,打通了通往汶川縣城的317國道;15日23時15分,丹巴至理縣40公里道路被搶通……截至5月20日,救援部隊已在災區(qū)打通道路1835公里。
一條條生命通路的搶通,掃清了救援大部隊全速進入災區(qū)的障礙。
一處處無助等待的地方,盼來了救援官兵,升起了生命希望。
搜救,搶救!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
在抗震救災進入關鍵時刻,5月16日,胡錦濤主席作出指示:新增派的3萬部隊要盡快到位,要采取措施盡快進入所有村莊。
偏遠山村受災群眾的安危,深深牽動著胡錦濤主席的心。在四川抗震救災第一線的胡錦濤主席當面指示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和有關部隊領導,迅速組織精干的小分隊,帶著食品、飲用水和藥品,徒步進入深山區(qū),火速趕往這些村莊救援,把抗震救災工作擴展到所有鄉(xiāng)村、進村入戶。
第二天晚上,胡錦濤主席在成都召開的抗震救災工作會議上再次發(fā)出號令:“要充分發(fā)揮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公安消防特警突擊隊作用,在救援隊伍進入所有鄉(xiāng)鎮(zhèn)的基礎上,盡快進入所有村莊,排查每一處倒塌房屋,竭盡全力搜救被困群眾。”
?。保谷樟璩?,剛剛回到北京的胡錦濤主席在軍隊有關情況匯報上批示,要求部隊“深入責任區(qū)內村莊,營救被困群眾,醫(yī)治傷員,幫助群眾解決困難。要爭分奪秒,時不我待?!?
從16日深夜起,一支支部隊晝夜兼程,迅速向救援人員還未到達的偏遠受災村莊挺進。川西北山高路險,有的幾戶人家就是一個小村莊。看似很近的地方,也要繞好幾條山梁。
19日這一天,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與總參、成都軍區(qū)和武警部隊領導分別帶工作組,乘直升機到災區(qū)的鄉(xiāng)村,對部隊“進村入戶”情況進行實地檢查。 這一天,近80名將軍分赴災區(qū)鄉(xiāng)村,檢查督導部隊“進村入戶”行動。
這一天,救災部隊于14時28分前到達了指定的244個鄉(xiāng)鎮(zhèn)、2044個行政村。
?。玻比?,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趕赴甘肅災區(qū),代表胡錦濤主席和中央軍委看望抗震一線官兵,慰問村寨受災群眾,指導部隊抗震救災工作,勉勵官兵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堅決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边@是黨和政府對災區(qū)群眾的莊嚴承諾,是人民子弟兵在抗震救災緊要關頭的堅定行動。
從城市到村鎮(zhèn),從一個個震后“孤島”到一處處重災區(qū),部隊官兵連續(xù)奮戰(zhàn)170多個小時,在深山間、在密林里,從殘垣斷壁中,從一座座廢墟底下,尋找著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
104小時,26歲的賀晨曦成功獲救;
164小時,61歲的老人李明翠獲救;
196小時,61歲的老人王友瓊獲救;
?。玻保缎r,35歲的電廠女工崔昌會獲救……
“就是動員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官兵,能救出一個受災群眾來,也值!”被譽為“鐵軍”的濟南軍區(qū)某師官兵的話語,道出了13萬救災指戰(zhàn)員心中“絕不放棄”的堅定信念。
正是懷著這樣一種信念,余震來臨需要暫時躲避時,正在奮不顧身搶救傷員的戰(zhàn)士忍不住跪地大哭:“讓我再去救一個吧,我還能救活一個!”
正是懷著這樣一種信念,正在家中休假的總參某部士官李明明,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災中,徒手挖出了91條生命。
正是懷著這樣一種信念,5名海軍陸戰(zhàn)隊兩棲偵察隊員,從直升機上跳入北川縣漩坪鄉(xiāng)苦竹壩水庫,泅渡1小時,從一個孤島上成功解救出被困9天的9名群眾。
正是懷著這樣一種信念,160名官兵為剛剛救出卻依然昏迷的女孩唱起了生日歌,生日快樂的歌聲把20歲的女孩賈正嬌從昏迷中喚醒。
正是懷著這樣一種信念,大批官兵攜重型裝備和爆破器材云集大山深處,與一個個堰塞湖和危險水壩展開殊死搏斗。
正是懷著這樣一種信念,解放軍首次啟用衛(wèi)星網遠程救治來自四川安縣的地震傷員,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的專家與西安西京醫(yī)院、成都軍區(qū)總醫(yī)院的專家聯網,為傷者實施聯合會診……
截至5月28日20時,抗震救災部隊官兵共從瓦礫堆中解救生還者3336人,巡診、救治傷員31萬余人,轉移受困群眾66萬余人。先后趕到的208支野戰(zhàn)醫(yī)院、醫(yī)療隊、防疫隊等衛(wèi)勤分隊4235名衛(wèi)生人員,奔忙在傷員和災區(qū)最需要的地方。
大災當前,廣大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形成了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生動局面——
在抗震救災部隊中,不少官兵的家就在災區(qū),有的至今沒有家人消息,有的默默承受著失去親人的悲痛。成都軍區(qū)某陸航團團長余志榮家在汶川,他駕駛直升機一次次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降落,搶救傷員、運送物資,卻至今不知道父母的消息。綿陽市游仙區(qū)人武部部長鄭強的29位直系親屬在地震中遇難或失蹤,但他選擇的是去救助廢墟中的群眾:“我是軍人,災難中我失去了一些親人,但災區(qū)群眾都是我的親人?!?
有的部隊官兵,寧愿自己忍饑挨餓,也要把隨身攜帶的干糧送給受災群眾。有的部隊三四名官兵分到的一瓶水,也要省下來給受災群眾。二炮某工程技術總隊一邊搜救受困群眾,一邊組織部隊幫助綿竹高東北鎮(zhèn)玉馬村27戶村民搶收小麥120畝8000余公斤,為受災群眾奪得了一份“救命糧”。
由總政治部組織軍隊駐京15家出版社捐贈的救災手冊、中小學生教輔讀物、文藝圖書和科普讀物等四大類價值1100多萬元的圖書,迅速送往受災群眾手中。在地震災區(qū),救災部隊已為受災群眾搭設帳篷12萬余頂。一座座八一帳篷學校,傳出了災區(qū)學子瑯瑯的讀書聲。僅總裝建在綿陽的八一帳篷學校,就可供1050名災區(qū)學生上課。
總政治部組織的我軍第一支心理服務專家組一到災區(qū),就分赴都江堰、綿竹等抗震救災責任區(qū),為895名受災群眾提供了心理服務,進行團體咨詢78場,并為駐地醫(yī)療機構和救災部隊培訓了216名心理干預治療骨干。親切的笑容、溫暖的話語、科學的疏導,驅散了受災群眾心頭的陰霾,喚起了他們重建家園的信心和力量。
既是救災勇士,又是災區(qū)衛(wèi)士。5月20日,某預備役團的一支救援分隊,在雅安將從廢墟中挖出的價值近1000萬元的現金、存折、金銀首飾、有價證券等如數上交。5月19日和21日,在北川,第二炮兵兩支工程部隊應地方政府求援,出動大型裝備,先后掘開中國農業(yè)銀行北川支行和北川縣農村信用聯社金庫,一個個保險柜、一只只錢袋從廢墟中取出,國家巨額財產轉危為安。
民兵預備役人員的救災行動彰顯了寓軍于民的偉力。截至5月28日,成都軍區(qū)和蘭州軍區(qū)共出動民兵預備役人員66800余人,組成搶救隊、搶修隊、運輸隊、保障隊、巡邏隊、宣傳隊等6類專業(yè)突擊隊投入抗震救災,解救生還者2298人,搭建帳篷和簡易住房12030間,運送救災物資33355噸,搶修道路349公里。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座座軍營,愛心涌動。上至軍委領導,下到普通一兵,全軍官兵紛紛向災區(qū)群眾伸出關愛之手。截至5月23日,全軍和武警部隊已向災區(qū)捐款4.27億元,衣被2.1萬件(套)。
“解放軍來了,我們就有救了!”這是災區(qū)人民群眾發(fā)自肺腑的心聲。
5月16日,趕赴四川地震災區(qū)指導抗震救災工作的胡錦濤主席,在北川中學救援現場接見了正在搶險救援的部隊官兵,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廣大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胡錦濤主席動情地說——
“在這場特大地震災害面前,你們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指示,牢記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迅速趕赴災區(qū)一線,奮不顧身地投入抗震救災斗爭,作出了重要貢獻。你們以實際行動使災區(qū)群眾增強了信心,感受到希望,增添了力量。你們不愧為人民子弟兵,黨和政府感謝你們,全國人民一定會銘記你們的功績!”
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zhàn)。人民軍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在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來臨的時候再一次向世界閃亮展示。
(責任編輯:周仙姿)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