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1-05 10:03 | 來源:羊城晚報 2009年9月27日 第A08版 | 查看:1202次
文/朱四倍 圖/采采
“在中國行善其實很不容易!”面對學者的感嘆,我們說什么好呢?其實,不獨學者,連一般公眾恐怕也有這種感覺,要不然,怎么有普通公眾對“被捐款”的憤懣呢?
再進一步,富豪階層也對“行善”頗多不滿。在“2005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中,余彭年以捐贈7500萬元位列排行榜第二。但是,他說,“我做好事,錢要真正交到百姓手里,才放心?!边@也是很多人對“被捐款”憤懣的一個理由。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我們經(jīng)常對美國比爾·蓋茨等富豪的捐款表示敬意,作為數(shù)落國內(nèi)富豪的證據(jù),而事實上,在美國與擁有巨大財富的人相比,低收入的人在他們總收入的百分比中,用于捐款的比例更高。正如有人所說,在每一位比爾·蓋茨的身邊,都站立著數(shù)以百萬計的熱心慈善事業(yè)的普通百姓。這是因為低收入的人更接近社會底層,更了解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需求。
“在中國行善其實很不容易”,在筆者看來,并非僅僅是一個與制度相關(guān)的問題,而是一個與財富倫理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度的問題。離開了對財富倫理的理性認知,單一地指責制度的“不方便”,并非解決問題的上策。應(yīng)該說,一個缺乏對弱者關(guān)愛的社會,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慈善事業(yè);一個缺乏善愛之心的社會成員,也不會真正無償?shù)叵虼壬茩C構(gòu)或社會脆弱成員捐獻。如何樹立積極健康、有益于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代財富觀,勇敢承擔社會道義,熱心公益事業(yè),做一個誠實守信又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仍是一個課題。對普通公眾來說,是如此,對富豪來說,同樣如此。
(責任編輯:孫賓)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