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7-16 12:19 | 來源:解放日報 2018年07月16日 07 特稿 | 查看:42760次
5月19日,中國好人網(wǎng)發(fā)起主辦的第九屆好人論壇結束后,眾人紛紛拉著談方(臺上右二)合影?!】琢罹z
■本報首席記者 孔令君
近日,59歲的談方又從廣州出發(fā)了,開著自己的車,跟著數(shù)位志愿者再跑一次“幫好人萬里行”,去給全國各地的“困難好人”送慰問金。
這是談方跑去給人送錢的第七個暑假,也是他在華南師范大學教授生涯的倒數(shù)第二個暑假。他告訴記者:“明年還有一個暑假,爭取去上海一帶開展第八屆‘幫好人萬里行’”。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幾乎都跑遍了。想想也挺“傻”的,打著他自己創(chuàng)辦的“中國好人網(wǎng)”的名頭,翻山越嶺給素未謀面的好人們送錢。曾有志愿者去某位烈士家中,沒說兩句就被連推帶罵地趕出來:“騙子!哪有上門送錢的好事?”后來多虧談方找了當?shù)匚拿鬓k,才自證清白。
記者認識他已7年,他創(chuàng)辦“中國好人網(wǎng)”已整10年。前不久,他在中國盲文圖書館的會議室里,舉辦了“中國好人網(wǎng)”創(chuàng)辦十周年的“十佳”頒獎典禮,給記者頒發(fā)了“十佳”新聞報道獎。會議室不大,記者落座后發(fā)現(xiàn),簡樸的頒獎典禮同時也是“全國第九屆好人論壇”。再細看主辦與協(xié)辦單位的落款,不由感慨:天南地北的文明辦,分布尋不見規(guī)律,有甘肅、青海的,又有烏魯木齊、開封、洛陽、桂林、贛州的……這或許正是出于談方“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想法。
作為一個民間公益網(wǎng)站,“中國好人網(wǎng)”的網(wǎng)頁設計并不精美:醒目的“好人”二字處處皆是,宗旨是“說好人、幫好人、做好人”,欄目鏈接更是清一色的“好人”,比如“當代好人”“歷史好人”“幫好人”“做好人”“好人圖片”“好人研究”……這樣的網(wǎng)站,竟然堅持了10年?
“滿屏幕的好人好事,看著不覺得怪怪的?”記者直言不諱地問。談方饒有深意地看了記者一眼,說:“你跟好人還有點距離。”
“說好人”之外,更要“幫好人”
不少人最初只是覺得,談方“理論研究得傻了”,不以為奇。
畢竟,多年來他一直在高校教授思想政治課,有這樣“單純”的辦網(wǎng)站以改變人心的想法,也屬“正?!薄<幢闶窍鄬α私庹劷淌诘难芯可?,都曾困惑不已。
更多人覺得,談方也許是一時興起,就像當年一些“獻愛心”志愿者活動一樣,一陣風過去,便涼了。
想不到,他是真的下了決心要做。一位大學教授,能發(fā)動的人不多。他拉著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的兒子做網(wǎng)頁設計和維護,然后召集學生們不斷地開會商量網(wǎng)站的欄目設置與內容。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連他這個老資格的思想政治教師,當時能從網(wǎng)絡上找到的,多是“老一輩”的好人好事,當代的、普通人的故事并不多。絕大多數(shù)新聞網(wǎng)站更沒有好人好事的專欄,只能在一些社會新聞欄目中零星找到一些志愿者的故事。談方覺得,那時辦“中國好人網(wǎng)”正是一個“好機會”。
2008年,網(wǎng)站開張了。談方一直堅信,宣傳好人文化會是一項受歡迎的事業(yè)。他還相信,思想政治課并不乏味,年輕人不喜歡聽,不過是“內容與真情不對”。他舉例,比如他講紅軍長征與抗美援朝,即便自己五音不全,也要在課堂上試唱那幾首關于長征與上甘嶺的老歌,學生們反響很好。
不得不說,談方是位“老派”的人。他說文藝最動人,因此就萌生要用文藝演出和晚會的形式來宣傳好人;無論探討任何問題,他每次向記者舉例,都要借用中國革命史上先輩的例子,李大釗如何,瞿秋白如何……采訪過他好幾次,記者相信,談方是真心要做一番好人事業(yè),因此才能面對這么多冷嘲與熱諷。
他自己帶的研究生,有人背地里說他“有病”;課堂上還曾有一位女生猛然站起,說“別再跟我們講好人文化了”……類似的事,太多了。然而,談方不以為然,他總想著不光要“說好人”,關鍵還要“幫好人”。
幫誰呢?他閉眼想了想,哪位好人被幫助了,得了善報,大家都會覺得高興呢?他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后,廣州一位雙腿殘疾、用手走路的乞丐,傾其所有,前后4次給災區(qū)捐款上百元。曾有記者采訪那位乞丐,他說:“我的錢也是別人捐給我的,災區(qū)比我更困難。”媒體報道一陣火熱后,到當年年底,不再有人管他了。好人應該有好報,談方想。他先是四處問愛逛街的學生們,得知這位乞丐近期還在廣州某商圈出現(xiàn)過,之后便計劃帶著學生們上街找乞丐。
“幫好人”要落實,比談方的設想要難一些。事情還未做,便在公安、街道、消防、城管和商場管理者這幾關卡住了。有人問:你們這樣一折騰,乞丐們都來了怎么辦?談方挨個單位去說服,用他課堂上的口才,反復講自己想做什么,為什么要找一位乞丐。華南師范大學教授的名頭起了一些作用,各單位最終被他說服了。談方還想約幾家媒體,萬一找不到乞丐,也能算得上一次“宣傳好人”的活動,可絕大多數(shù)媒體不理他。談方揣測,記者們或許是生怕陷入一次“炒作”與“營銷”之中。
實際上,他偶爾會冒出一個稍偏激的想法:正能量的事,即便“炒作”又何妨?
2008年12月30日,談方和100多位本科生、研究生帶著橫幅、照片和傳單,去了火車站和鬧市區(qū)。橫幅上寫著:“尊敬的好乞丐,您在哪里?我們看您來啦!”本以為是大海撈針,沒想到不多久,在市民們的幫助下,乞丐找到了。人們才知道,此人名為龔忠誠。談方還記得,龔忠誠面對興奮的人群,不知所措。談方上前細講緣由:我們是專門幫助困難好人的,您曾在那么困難時還給地震災區(qū)捐款,冬天冷了,我們給您帶點毛衣和慰問金來。談方的兩位研究生,一位給龔忠誠提鞋,一位背他上廁所。那之后,媒體記者蜂擁而來,大家稱龔忠誠“義丐”。
如談方所希望的,人們看到了社會對好人的尊重。當?shù)卣块T與志愿者協(xié)會對龔忠誠伸出援手,還有企業(yè)家資助他開了家涼茶鋪,廣東省、廣州市領導都來涼茶鋪“捧場”。兩年后,龔忠誠回老家河南駐馬店開了雜貨鋪,一位海南女孩看到報道,特意找到他,愿意嫁給他。龔忠誠快當父親之前,給談方打過一次電話,話音輕快。
“內心認同才是最高境界”
“幫好人”達到了預期效果,談方很高興,卻沒想到這是煩惱的開始。
媒體記者、政府部門與公益組織紛紛上門,反復問談方,如此“引起領導重視”的策劃,究竟是怎么想出來的,有何“秘方”?談方回答:“跟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span>
來者不理解,特意支開旁人:談教授,您能否私底下說說實話,究竟是什么動機?談方反復強調,自己根本沒有策劃,也不會策劃,只覺得自己能感受到的善意,相信別人也能感受得到。“內心認同才是最高境界?!闭劮秸f。
于是,在背后議論談方這人有點“二”的,日漸超出了這所大學的范圍。
接下來的事,讓談方哭笑不得。一次,談方和學生們給龔忠誠的涼茶鋪送去“好人有好報”的錦旗,遇到一人正憤憤不平。那人對談方說,自己把“幫助義丐”的事情講給國外的朋友聽,朋友嘲笑他:這種事你也信?肯定是騙子!還有一位開辦教育培訓機構的女士,聽了龔忠誠的事,也一個勁地搖頭說不信,還有這種好人好事?你做的?不可能!一迭聲的反問、驚嘆,聲調漸上揚。
談方倒不惱,他相信總會好的。他對這位女士“放話”:過幾年,再請看看中國好人網(wǎng)。
數(shù)年后,網(wǎng)站確實辦得不錯,捐款多了,名氣響了,尤其是談方在2011年牽頭成立“攙扶老人風險基金”之后。那時他成立公益律師團,為攙扶老人后被訛的“冤枉者”免費幫忙打官司,若敗訴則負責賠償。那一兩年,正值全國各地“攙扶老人反被誣陷”、“老人摔倒無人敢扶”新聞頻現(xiàn)之時,談方和律師志愿者們“四處出擊”,不過并沒有太多實際“收獲”,只幫過一位大學女教師,資助了508元的訴訟費和醫(yī)療費,還有兩位當事人因為種種顧慮,拒絕了救助??赡菚r起,談方最多一天要接受十幾波記者的采訪。中央電視臺《新聞1+1》 欄目也聯(lián)系了談方,主持人白巖松請談方談觀點、聊想法。
談方和中國好人網(wǎng),這個人名和這個網(wǎng)站名稱,被眾多媒體屢屢提及。聲名鵲起,他被邀請出席各類活動。但同時,流言四起,老有人說談方不務正業(yè)。一次教師聚會,明明都是圈子里熟識的人,可當有人說“談教授,我在電視里又看到你們好人網(wǎng)的報道了”,一桌子竟無人接話,沉默半天,甚是尷尬。談方很失落:怎么連思想政治教育的從業(yè)者,也不理解好人事業(yè)的邏輯?
所幸,談方至少已經影響了他的學生們。
等到人們“見怪不怪”那一天
曾經,談方上思想政治課,講到孔繁森、焦裕祿,常有學生在下面笑。笑什么?學生們答,現(xiàn)在哪里還有這樣的好人?
后來,背起龔忠誠的研究生被當?shù)赜浾邌柺欠裼X得“臟”時,回答道:不覺得臟,背他是一種榮幸與洗禮,因為他更高尚。
談方從此更注重“說好人、幫好人、做好人”。一日大風,上課時外面自行車倒了一片,談方便提議大家去扶自行車,體驗舉手之勞做好事的快樂。事后有學生發(fā)來長短信:“老師,說真的,我一直覺得在有人看得到的地方做好事好傻……剛剛我其實已經走過了那堆單車,心里好想扶,就怕有人看到……我扶完后走在路上,心里有種好放松的感覺……我會記住你的話,做個好人?!边@條短信,談方存了很長時間。
他還在廣州一所學院開設“好人班”,開講座,特地講得“粗淺”——食堂不插隊、自習不占座、圖書館不吵鬧,做好自己,就行了。
漸漸地,嘲笑、質疑談方及中國好人網(wǎng)的聲音少了。談方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招收全日制的公益慈善、好人文化研究方向的碩士生,還出版了一本國家出版基金重點資助的理論專著《中國好人》;從2012年起,他每年暑假開車“幫好人萬里行”,日常教學的課時,一節(jié)也沒有落下。
而“幫好人萬里行”的經費從哪來?談方把自己的儲蓄陸續(xù)都貼了進去,各界給“中國好人網(wǎng)”的捐款也越來越多,十年來已累計收到600多萬元。一位化名劉永泰的志愿者捐得最多,前后拿出70多萬元,其實那人只是普通人家,家里洗菜、洗衣服的水都會留著拖地、沖馬桶。
談方把每一筆捐款都公布在網(wǎng)上,社會上任何人隨時可以向他查捐款的明細與用途。偶爾有人質疑他好人事業(yè)的牟利,一查便不了了之。他記賬記得頗為仔細;堅持請記者吃過幾次飯,皆為路邊飯館或蘭州拉面,人均不過二三十元,堅持說明“自己的錢,報銷不了”;參加活動時,他與志愿者們一桌吃飯,最后他早已畢業(yè)的研究生偷偷把賬結了,談方感謝的話說了許久;“幫好人”的路上住宿,談方定了150元的標準,還一個勁兒地說要團購、要比價。
為什么一定要翻山越嶺,給各地的困難好人當面送慰問金?一方面是要“把眼神給他們”,讓好人有好報,心底有溫暖;另一方面是眼見為實,網(wǎng)絡上、媒體上出現(xiàn)過的各種困難好人,談方知道難免有“作假”的。
他幾乎給全國所有地方的文明辦打過電話,自報家門,強調不用接待、吃住行自理,只求對方提供點好人讓他幫助。對方顯然沒聽過這種要求。有直接拒絕的,說沒有政府公函恕不接待;也有婉拒的,說“沒有需要幫助的好人”;還有人坦言,你們這種騙子我們見多了。當然有不少地方被說動了,從“到了再說”,到“很忙就見10分鐘”,再到“談了3小時,主動提出一起吃晚飯”,最后“密切合作”。
談方難忘:一次去廣西某縣,一位當?shù)匚拿鬓k的科長陪著,特意要帶他去慰問一位孝敬老人的好人。這位科長介紹得很有激情,言語中待這戶人家又像家人,談方一度懷疑這戶人家與文明辦同志是親戚關系,猶豫著幫不幫,拖著等著,并讓志愿者們四處私下打聽,最后消除誤解,才送了慰問金。談方那時候很愧疚:“低估了當?shù)馗刹康墓ぷ鳠崆??!?/span>
還有一位地方衛(wèi)視的編導,想籌劃一個關于“平民英雄”的節(jié)目,數(shù)次找談方“訴苦”:怎么總也找不到好人呢?后來這位編導跟著談方和志愿者們“幫好人萬里行”,聽了看了,天天流眼淚,感慨世上好人真多。
談方也常淚流滿面——深圳一位叫叢飛的歌手救助了百余名孩子,自己卻得癌癥去世,談方哭了好幾次,帶頭捐款設立“叢飛助學基金”;看電視劇《焦裕祿》,最后兩集談方痛哭流涕,當晚就帶頭捐款設立“保護焦裕祿基金”,想保護焦裕祿式的好干部。
“心里有什么才能感受到什么?!?/span>談方說這話時,看看記者,帶著些教誨的意味。或許,針對的是記者所言“好人好事怪怪的”。
記者懂了——“中國好人網(wǎng)”設立的“攙扶好人獎”,已頒發(fā)過四屆,前三屆都能找到“冤枉獎”得主,到第四屆時談方發(fā)動學生們翻看了海量新聞,發(fā)現(xiàn)被冤枉者已經很少。
如今,“中國好人網(wǎng)”也有人模仿了,名為“好人網(wǎng)”,或是某某好人網(wǎng)。有人慫恿談方打官司,談方不肯,他倒高興:類似的好人網(wǎng)站越多越好,等到人們“見怪不怪”,好人事業(yè)就成功了。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