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5-16 22:03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3-05-28 15:40 | 查看:1174次
如果說醫(yī)生承載著病人對生命的無限希望,那么他為這份希望傾注了三十年如一日的激情;如果說醫(yī)生擔負著社會對道德最厚重的期許,那么他為這份期許堅守了大半輩子的清貧;如果說醫(yī)生意味著對忙碌、寂寞生活的恪守,那么他在這份恪守中完成了超越常人的錘煉。
行醫(yī)三十余年,不拿一分禮,不出一個錯。嚴偉洪,一個始終在無影燈下默默堅守的骨科醫(yī)生,以最簡單而又最執(zhí)著的方式踐行著“救死扶傷”的職業(yè)誓言。
他從來把患者的康復看為最大的事,自己的生死卻仿佛不曾在心
2012年2月17日清晨,骨二科主任嚴偉洪跟往常一樣,7點半查房,8點半進入手術室,那里,有三臺手術正等著他。見到一同上手術的副主任醫(yī)師劉志偉,他輕輕說了句:“最近我身體有點小問題,要讓泌尿外科動個手術,這段時間,病房的工作要辛苦你們了?!备S嚴主任多年、早已情同父子的劉志偉幾乎懵了,向來如鐵人般的嚴主任,三十年來從未休息過一天,不是大病,怎會倒下?可他輕描淡寫的語氣,淡定的神情,還有即將開始的三臺手術,又哪像一個重病在身的人?
10點半,第一臺關節(jié)鏡下膝關節(jié)手術完成,15分鐘后第二臺股骨粗隆手術開始,下午4點半,第三臺腰椎手術完成,仿佛什么也沒有發(fā)生,手術刀在他手里,一如平常。
幾位剛工作就跟著他的年輕醫(yī)生每次想起,不由得哽咽。一個多月前,嚴主任出現(xiàn)血尿,但他總是忙,檢查一拖再拖,最后,被家人硬逼著去做了個CT,回來卻只跟同事說做了個常規(guī)檢查。每天照例是三四臺手術,一站就是一整天,還忙著張羅科里的各種事務。這個人,從來就是每個人心里的那棵大樹,可以永遠巍然不倒,可誰也沒想到,他拿到的那份CT報告上,赫然寫著“膀胱腫瘤”。
第二日,是星期六,他的身影又出現(xiàn)在骨科病房,查看病人的術后情況,傾聽年輕醫(yī)生對重癥患者的治療思路,關照手術患者的注意事項。直到快十二點了,泌尿外科病房打來電話:“嚴主任怎么還沒住進來,他明天就要開刀了哇!”很多人這才知道,那個正在照顧病人的嚴主任自己也是個病人。
第三日,星期天,嚴偉洪三十年來第一次缺席病房查房,他被確診為膀胱腫瘤,接受了手術。
手術剛滿一星期,還在做灌洗化療,他又一早跑回科室,已經(jīng)有病人等候在辦公室外,要請他看一眼CT片,定一下手術方案。
同事們說,心里裝的都是別人,從來沒有自己,這樣的人并不只在電影里才能看到。他們還說,生死在他面前仿佛不存在,患者才是他心頭最重的。
他從不覺得自己有多好,卻有滿屋子患者送的錦旗、牌匾、感謝信,無處堆放
一天中午,一位年輕母親帶著孩子來到病房,堅持要等嚴主任下手術。二十年前,還不滿10歲的小女孩王麗患上左大腿骨巨細胞瘤,鄉(xiāng)下醫(yī)院條件有限,治了1個多月未見好轉(zhuǎn),輾轉(zhuǎn)找到嚴偉洪時,病情已十分嚴重。好多人說只能截肢了,嚴主任看著才10歲的小王麗,說,孩子還小,以后的路還長著??!根據(jù)對病情的準確判斷和手術方式的把握,他大膽選擇了骨腫瘤切除及腔內(nèi)植骨的手術方式。二十年后,當年的小女孩幸福地結婚、生子,她一定要帶自己的孩子見見這位當年堅持為她保留幸福的“爺爺”。她說:“嚴主任,我能健康地生活到現(xiàn)在,擁有美滿的家庭,最要感謝的人就是您,是您讓我擁有了常人的幸福?!?/span>
都說外科手術是“良心活”,手術要不要做,怎么做,做得好還是壞,全憑醫(yī)生一把刀,病人卻要靠自己的身體去體驗其中的全部。正是在這種病人無從把握的“良心活”里,嚴偉洪傾注了他精湛的醫(yī)術和高貴的良心。不論就醫(yī)者是高官還是農(nóng)民,對醫(yī)生是信任還是懷疑,他投入的始終是自己醫(yī)德醫(yī)術的全部。
共事十多年的護士長吳美芳說:“很多病人找嚴主任看過一回病就完全依賴了他,就是家里人有個頭疼腦熱的,也習慣來找他。”因為了解嚴主任的脾氣,他們不敢送任何錢物,可感激之情無處表達,只得把一面面錦旗、一塊塊牌匾、一封封感謝信送到科里,漸漸地,整理這些也成了難題,一批撤下沒多久,又一堆擺滿了。
他不擅言辭,不露威嚴,卻只要一個眼神,就可使年輕的主刀醫(yī)生內(nèi)心安定
嚴偉洪出生在一個醫(yī)學世家,父親嚴東方是六七十年代聞名常州的骨科專家,母親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麻醉師。父母親的言傳身教,良好的家風薰陶,使當年熱愛物理學的嚴偉洪最終選擇了跟他們一樣的道路。
選擇,一旦成為信仰,就會化為無怨無悔的行動。
讀書期間,他苦練基本功,人體206塊骨亂放,閉眼一摸就能叫出名來;人體各個層面的解剖圖譜隨手畫來,肌肉、血管、神經(jīng)與教科書上分毫不差;工作后雖然從事骨科專業(yè),但內(nèi)外科疾病他都細心鉆研,幾乎所有常見的外科手術他都拿得下來;年近花甲,他仍保持著每晚學習至12點的習慣;每次手術前,一定要與助手反復討論方案,琢磨手術要點,他的手術,素來以精準細膩,層次分明,出血少,恢復快而備受同行贊譽。
這個醫(yī)術高超、經(jīng)驗豐富的老主任最大的心愿卻是把自己一生的積累傳給后輩。給骨折病人復位,他總要講解再三,手把手地教年輕醫(yī)生體會不同的手法要領;科里的手術幾乎每臺都上,卻最常站在助手的位置,關鍵處提醒幾句,或是默默地遞上一把最適用的手術器械。年輕醫(yī)生常說:“只要嚴主任在,哪怕不上臺,只是往邊上默默一站,一個眼神,就能讓我們心里安定。”
有位年輕醫(yī)生第一次做頸椎前路手術時,十分緊張,手術開始的幾個步驟都做得不到位,嚴主任無絲毫責備,一邊頻頻點頭給他鼓勁,一邊提醒手術要點。整整8個小時,嚴主任始終站在他身旁,關注著他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jié)。手術成功了,他比這位年輕醫(yī)生還高興。許多在他手下成長起來的業(yè)務骨干,心中滿是兒子對父親才會有的愛戴。
他從沒想刻意影響誰,卻被許多人視為人格楷模,默默跟隨
無論同事還是病人,提起嚴偉洪,都覺得言語貧乏:“他的好說不盡,數(shù)不清,只能體會!”
平均每天四五臺手術,從早上8點做到晚上8點是常事,因為手術病人前一天晚上就開始禁食,時間長了容易饑餓、焦慮,他就習慣了不吃午飯,一臺接一臺地趕,好讓病人早點做上手術。
術中為病人做X光檢查,他一定要支開所有人,獨自一人推著笨重的機器給患者透視,有時候一天十幾趟做下來,年輕醫(yī)生也會累得頭疼,大家想要替他,他卻以很少見的口吻命令道:“你們出去!”事后又戲言:“我老胳膊老腿的,吃點射線沒關系?!?nbsp;而事實上,為了讓病人少吃射線,一次性獲得理想的檢查結果,他常親自扶著病人的肢體以保持正確的體位,根本不顧自己一次次完全暴露在射線下。嚴主任這次患病,很多醫(yī)生痛心自責,“都是老嚴平時多吃了射線的緣故”。
逢春節(jié)這種闔家團圓的大日子,值班的醫(yī)護人員輪流更換,但嚴主任的身影卻總會在每個春節(jié)出現(xiàn),查病房,下醫(yī)囑,甚至清創(chuàng)、換藥、打石膏。一路走來,三十多個除夕夜,三十多個年初一,他從未缺席。
“患者的病情就是醫(yī)者的使命。”他從未這樣講過,卻始終這樣行動。一天24小時,他時時待命;一年365天,他天天備班;一萬多個日日夜夜,他未休過一天完整的假,未下過一個準時的班;只在每個周六的下午,在辦公室瞇一個午覺,就算把缺了一周的覺補過來了。
也許人人都有點私心,但他完全沒有;也許人人都會有疲乏的時候,但他只要手術刀在手,白大褂在身,便永遠如沖鋒陷陣的勇士,神采奕奕。
在有些人眼里,嚴偉洪這30年,透支的時間,清貧的生活,忙碌受累卻一無所得??伤较吕?,他身邊的人卻聽到過這樣動人的話語:“當醫(yī)生的,如果有病人信得過你,愿意找你看病,那就是最大的幸?!庇幸晃煌赂锌溃骸八轻t(yī)之大者,為患為民?!痹谒劾?,他自身無足輕重,那些不平凡的事,在我們看來感天動地,而他,日日做,時時做,仿佛本該如此,不足為道。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這個從沒想刻意影響誰,從不曾登高一呼的人,讓無數(shù)人默默跟隨——與他一起工作的醫(yī)生們,有很多人自覺地像他一樣對待患者;在他的科室,不收紅包,被認為是醫(yī)生必須遵守的基本信條。用盡心血,不負生命囑托,這樣的信念早已滲透入他的人生細節(jié),成為整個兒的他自己,更成為他感染、帶領身邊人的本色力量。
錙銖必較者難以理解他的豁達,汲汲名利者無法讀懂他的淡泊,他自在他的境界里,靜默,從容,滿懷歡喜。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