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12-20 20:38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05-26 | 查看:1122次
翻開《好人365》欄目,閱讀那些無私助人的好人故事,我發(fā)現(xiàn)好人們在提到做好事感受時,“高興、快樂、幸福、成就感”是他們最常提起的關鍵詞。
“鞋墊奶奶”蔣宗梅年過九旬,十余年送出了3萬余雙鞋墊。老人常掛在嘴邊的話是:“能干活俺高興,看見別人墊上俺做的鞋墊,俺更高興!”溫嶺天鷹救援隊是由熱心的志愿者自發(fā)成立的失蹤人員救助隊伍,當他們挽救了一條生命,隊員林瓏說:“一剎那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涌上了我的心頭。”“愛心鎖匠”陳海榮免費為小區(qū)的困難人群修鎖換鎖,有人問他為什么自己生活困難還要幫助別人,他說:“幫助別人,快樂的是自己。”“愛心大姐”丁秋菊身患癌癥、生活拮據(jù)仍熱心公益,有人勸她安心養(yǎng)病,她說:“每次幫完他人,我的心靈就像被洗滌了一次,連病痛仿佛都輕了很多。幫助別人是快樂的,我會一直做下去。”
在面對別人的不幸和苦難時,不少人總能找到理由選擇袖手旁觀,或者一味地對社會進行指責和抱怨。但是,當我們讀懂了好人的快樂時,我們會有更多的理由選擇向善行善。因為,當好人、做好事,不僅是為別人、為社會,更是為了我們自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個人在溫暖他人的同時,自身也能收獲心靈的慰藉,提升自己的心靈溫度,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價值上的實現(xiàn)感、靈魂上的凈化感。這是一種更深層次、更久遠的幸福。有研究證明,當一個人做出善意舉動,被別人所需要、所感激時,身體會釋放多巴胺和復合胺,這些都會讓人感覺良好。經(jīng)常助人的人,心理上能保持一種輕松、坦蕩、愉悅、積極、充實、滿足的狀態(tài)。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說的“君子坦蕩蕩”、“德潤身”、“仁者壽”也是這個道理。這就是“助人為樂”的核心涵義。
讀懂了好人的快樂,就會理解他們的堅守和執(zhí)著。好人們常說“做好事會上癮”,助人的快樂不停地沉淀在心、歷久彌新,讓他們愿意無求回報地堅持,所以好人們身上常常有著綿延不絕的堅韌力量,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為了他人投入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他們并不是傻,而是能感受到那種“幫助別人、升華自己”的美好境界,讓生命得以超越日復一日地庸常。
讀懂了好人的快樂,就能讀懂他們的謙虛和淡泊。許多人默默做好事,感受著助人的充實,收獲著心靈的坦然。當他們做的好事被眾人獲知受到贊揚時,他們態(tài)度總是那樣的謙卑,語言總是那樣的質(zhì)樸,覺得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心里舒坦。好人們往往并不需要悲情地沉重渲染或華麗的榮耀,而是有著一份靜水深流的怡然自得、恬然自安,有著一份不為世俗浮華與虛榮干擾的淡泊與安寧。
當今社會,在物質(zhì)潮流的沖刷下,人們?nèi)菀紫萑刖窕氖?、信仰萎謝、價值凋零的泥潭,當今社會焦慮癥和抑郁癥頻發(fā),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人極多?!逗萌?65》欄目幫助人們找到了人性中向善、向上的力量,正呼應著時代的精神需求。在好人們身上,那些清澈的眼神、溫暖的笑容、平凡而高貴的靈魂、真誠而質(zhì)樸的美好品格,讓冷漠的利己主義者重新找回信仰,讓我們心靈的天空更加遼闊、境界更為高遠,讓我們的世界陽光普照、春暖花開。致敬《好人365》欄目,致敬那些好人們?。玖郑?/p>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