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11-17 22:36 | 來源:工人日報 2013-06-16 01版 | 查看:2412次
23年時間里,王金清在黃河上義務救起了150多條生命,對于開價打撈尸體的人,他難以理解
王金清和他的救援艇。 本報記者 張璽 攝
本報記者 張璽 本報實習生 山丹 楊宇清
編者按
這是一個關于好人的故事。
23年,150多條生命,雖然不是每個被救起的人都對他感恩戴德,但他從未放棄對生命的挽救和努力。
繼湖北荊州的“挾尸要價”風波后,今年5月26日,浙江溫嶺又現(xiàn)類似事件——打撈者向溺亡者家屬開出數(shù)千元“撈尸費”。任由溺亡者在水中載浮載沉的圖片沖擊著人們的視覺神經,也沖擊著社會的道德底線。
在這些人面前,王金清是一個“大寫的人”。他開著自家做生意的游艇,在黃河上守護著那些需要救援的生命。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在有些人道德淪陷的同時,仍有一種力量可以溫暖你我。
致敬,向這位樸實的“黃河義士”!
王金清個子不高,皮膚黝黑,身體強壯,40歲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一些。與人交談時操著內蒙古西部方言,話語不多。只是聊起在黃河岸邊救人的事情時,他才會顯出一些激動。
可就是這個貌不驚人的漢子,23年時間里在黃河上救了150多條生命??赡苁沁@個原因,小名王三兒的王金清,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喜歡叫他“三哥”。
“ 能救別人的生命 , 我愿意去做 ”
王金清家住內蒙古包頭市稀土高新區(qū)萬水泉鎮(zhèn)畫匠營子村。他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在河里游泳嬉戲,或者坐在岸邊靜靜地看著黃河水,是他最難忘的兒時記憶。他說,黃河是他的又一個母親,從小就離不開,一天不來河邊,心里就不痛快。
17歲那年夏天,時逢學校放假。正在河邊的王金清聽到有人喊救命,原來是兩名學生在黃河舊橋附近嬉戲,滑入深水區(qū),無望地亂“撲騰”,站在岸上的另一個孩子則急得大聲呼救。王金清顧不得脫去衣服,直接跳入水中救人,背起一個,又用手拖起一個。兩個孩子都得救了。
回憶起第一次救人的經歷,他說:“那兩個孩子比我小不了幾歲,我水性好,當時啥都不怕。”
后來,王金清為了謀生,買了一條快艇,拉客人游覽黃河。這條快艇也成了他救人的工具。
2009年的一天,正在岸邊休息的王金清聽到有人沖他喊:“王三兒,快來,有人跳河了!”王金清急忙開快艇沖到公路橋下。一名女子正伸著雙手在河里撲騰,眼看就要沉下去了。王金清熟知這里的黃河水情——橋下有漩渦,水深有十幾米。“要快救人!”這是他當時的唯一念頭。身手敏捷的他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女子的頭發(fā),慢慢抓住衣領,這才把她拖上了快艇。
但好心得到的不一定是“好報”。一會兒,這名女子醒了,正當王金清心里高興時,這名女子開口就罵,質問為什么要救她,還打了他一記耳光。最后,這名女子哭著跑遠了。
王金清所在的黃河地處包頭市萬水泉鎮(zhèn),有兩座公路橋和一座鐵路橋通過,與南面的鄂爾多斯市相連?,F(xiàn)在每年都會有人從公路橋跳河輕生,一年至少十幾起。
王金清說,來黃河跳河自殺的人有幾種,有失戀的年輕女子,有生活壓力大的中年人,有考試不理想的學生,更多的是得了重病或者子女不孝順的老年人。
23年來,王金清救下了150多條生命,成為黃河岸邊的生命守護者。附近的村民都知道有個好心腸的“王三兒”,一遇到有人落水,就喊他來施救。
王金清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救別人的生命,挽救一個家庭,我愿意去做?!?/span>
救活一個人時,王金清感到很寬慰,覺得做了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兒。但如果救人失手,他會難過好幾天。
一次,4名男子開船游玩時落水,王金清奮力施救,但只救上來一個人,其他三個人沉入了十幾米深的黃河河底。王金清望著湍急的河水在岸邊呆坐了好幾個小時。
母親的言傳身教讓他善待生命
王金清出生于1973年,他在家里7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在他兒時的記憶里,推開屋子窗戶就能看到黃河水,聽到流水聲。
父母種地為生,孩子多,家庭生活壓力大。“當時,家里窮得叮當響,我七八歲的時候都沒有鞋穿,冬天喜歡在河面上滑冰,只能光著腳。”王金清說。
64歲的同村人楊二官說:“王三兒小時候家里窮呀,兄弟姊妹多,條件的確不好。我是看著他長大的,這孩子為人大方、厚道,鄰里之間誰家有個事情,只要張口,王三兒指定幫忙?!?/span>
初一沒念完,王金清就輟學了。之后,他種過地,打過魚,賣過釀皮,挖過煤,賣過炭。直到25歲時,他重回黃河邊,開了一家魚館。后來,又買了快艇,載客游覽,生活才逐漸有了起色。
王金清12歲那年,母親自己選擇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對他是個巨大的打擊?!熬拖顸S河里的石頭,壓得我多少年都喘不上氣兒。”雖然隔了近30年,但王金清提起來還是淚眼朦朧,幾度哽咽。
“我的母親非常善良。我小的時候,有人來這里跳河,母親見了以后也會盡力找人給救上來,有時還會收留他們住一個晚上,再給他們拿上回家的路費?!?/span>
也許是受了母親的影響,王金清對黃河邊和公路橋上的老年人特別留意。如果遇到有老年人精神恍惚,可能會跳河輕生,他會一直跟著,并適時勸勸。
二十多年來,王金清救人的工具從最開始的竹竿、救生圈,變成了后來的漁船,再后來又變成了游艇,工具在變,但他救人的淳樸觀念從來沒變過。
組建 “ 王三黃河自愿救援隊 ”
如今,王金清的愛人主要打理魚館的生意,而他自己則始終守在黃河岸邊,經營快艇生意的同時,守護生命。
天天守著這條“母親河”,哪里水急,哪里水緩,哪里有漩渦,哪里有暗流,王金清都了如指掌。
多年以來,在萬水泉黃河岸邊自發(fā)形成了一個旅游景點,燒烤,賣魚,觀河,尤其是夏季,游人不斷。
為了提醒游客和休閑的市民注意安全,王金清自費做了4塊牌子立在幾公里長的河邊,提示人們“水深危險,禁止下水”。
即便如此,落水的事一年還是至少十幾起。讓王金清苦惱的是,自己一個人救人效率不高不說,還有一定的風險。
一次,有一個體型較胖的人落水,王金清開船去救的時候,也被拉下了水。幸虧他水性好,拼盡全力才把人拖上岸,最后自己也累得癱倒在黃河邊上。
雖然冒著生命危險,但王金清不但沒有退縮,他還想再往前走一步——組建一個救援團隊。經過多方努力,今年4月28日,王金清組建了“王三黃河自愿救援隊”,拉起了七八個人的救援隊伍。這個隊伍平均年齡45歲,最小的是王金清本人,年齡最大的64歲,加入團隊的條件是水性好,熱心腸。
這個看似松散的民間組織實際上填補了當?shù)卣块T在黃河救援方面的空白。
王金清的義舉得到了認可。在當?shù)卣闹С窒?,他又?萬多元買了一條快艇。“我原來的旅游快艇做生意夠用了,新買的快艇主要是為了救援和做河面巡查工作。”
現(xiàn)在,每隔兩個多小時,王金清就要開著快艇在附近幾公里的河面查看有無需要救援的情況。
當?shù)卣块T還給這支救援隊配備了救生圈、救生繩等設備,同時給他們團隊里的每個人都上了一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讓他們在救人時更有保障。
“ 救人一命 , 不是為了圖回報 ”
23年來,雖然王金清救了150多人,但是回來找他、感謝他的人很少,甚至有跳河輕生的人還打他,罵他,不理解他,對于這些,王金清都報以慣有的笑容。
10年前,鄂爾多斯的一位王先生在游泳時出現(xiàn)意外,被王金清救了上來。王先生專程致謝時拿出一沓錢給他,王金清堅決不收。
王金清說:“救人一命,不是為了圖回報,不是為了讓人感謝。就是不感謝,遇到了也得救。”
“遇到有人落水,家人都急得不得了,這個時候容不得我們想別的,就得趕緊開船救人,因為也許再等十幾秒,一條命就沒了。那是救人性命,怎可開口要價?厚著臉皮要紅包的事兒,咱堅決不做。”
這幾年,王金清還配合當?shù)嘏沙鏊驌葡嚓P案件的尸體。打撈尸體時,王金清得約上好幾個人同時作業(yè),也很費時間,有時整整一天,也不見得能找著。
但王金清從來沒為自己做的事后悔過。直到現(xiàn)在,一遇到救人的事,他馬上就會放下手邊的生意開著快艇去救人。遇到打撈尸體的時候,他一天的生意就算泡湯了。
除了時間和生意,王金清還得搭油錢。目前,快艇的汽油費用是王金清救援和巡查河面最大的支出?!耙蝗菏锵聛?,油錢得三四十元?!?/span>
“我聽說有的地方打撈尸體要人家好幾千元,這等于是往人家已經裂開的傷口上撒鹽,挾尸要價這種缺德事兒我理解不了,也堅決不干?!蓖踅鹎逭f。
“掙錢要守本分,為了錢怎么能連道德良心都不要了?沒道德的錢不干凈,拿到手了也會良心不安,睡不好覺?!?/span>
每天在黃河上來回巡視,尋找需要守護和救援的生命,王金清說,這已成了他生命里的一種習慣。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