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8-10-21 08:00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08-07-07 | 查看:2240次
陳小銀,一位普通的山區(qū)婦女,九年如一日,悉心服侍一位爛腳公公和兩位癡病婆婆,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孝賢之歌。
寧愿不改嫁,也要帶著苦命的婆婆,1997年12月,陳小銀的丈夫匆匆地走了,給她留下一個年僅10歲的兒子和年逾七旬的癡呆婆婆馬秀花。從此,一家里里外外的事全由陳小銀這個弱女子承擔,她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燒菜做飯,還要給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一口一口地喂。不少好心人見陳小銀心地好,人又勤儉,就想幫她介紹對象。但是,因陳小銀堅持要帶癡呆的婆婆改嫁,一個個本想娶陳小銀的男人都被嚇跑了。但陳小銀卻態(tài)度堅決“我寧愿不嫁人,也不能拋下苦命的婆婆。”
1998年3月底,同村未婚村民蔣龍水被陳小銀的孝心深深震撼了。他摒棄種種世俗偏見,接受了陳小銀這種特殊的條件,將她迎娶進門。當時,村里人都將這事當成笑料,笑蔣龍水窩囊。蔣龍水卻說:“我正是沖著陳小銀這樣賢惠、心地好,才娶她的,和她們這樣善良的一家人生活有什么不好?!睆拇艘院螅謇锶藢κY龍水一家尊敬有加。婆婆喜歡吃的菜,每天跑10多公里的山路去買,陳小銀寧愿自己挖野菜吃,甚至喝鹽湯,也要省下好一點的菜給婆婆馬秀花。婆婆喜歡吃蛋糊,她就專門養(yǎng)起六七只蛋雞和蛋鴨,每天蒸蛋糊給婆婆吃;婆婆喜歡吃豬肉、蘿卜、黃瓜、包菜,她就每天翻山越嶺跑10多公里的山路,到棠溪鎮(zhèn)上的菜市場上去買。
神志不清的婆婆每天喜歡滿村亂跑,甚至還跑到棠溪鎮(zhèn)上去。陳小銀一看婆婆要出門,不管有多忙,都會馬上扔下手里的活兒去尋找,生怕婆婆年紀大了,走山路有個閃失。近幾年來,婆婆的病情一天天嚴重,常常隨處大小便。陳小銀就每天堅持為婆婆的臥室打掃衛(wèi)生,以確保清潔,衣服沾上惡臭的臟東西,她立刻拿出去洗;房間弄臟了,她仔細拖洗干凈。每天早上都幫助婆婆穿好衣服,幫她洗臉、梳頭,然后一口一口喂婆婆吃飯。晚上則幫婆婆解衣蓋被,半夜里還常常要到婆婆的床前查看,生怕婆婆踢掉被子,受風著涼。
像親生女兒一樣服侍現(xiàn)在的公婆,蔣龍水的父親蔣北海早在20年前就得了爛腳病,天天得洗腳涂藥。這幾年隨著年齡的增大,身上的毛病一天天多了起來,先后又得了膽結(jié)石、腎結(jié)石、小便排不出等毛病,躬身彎腰都比較困難,陳小銀每天晚上配好藥水,彎身為公公清洗,并小心翼翼涂上藥膏。他的母親葛小鳳也年老多病,整天肚子痛,每天大便3至4次,還經(jīng)常頭暈,一旦頭暈病發(fā)作,什么家務(wù)活都干不了,而且常常象得了夢游癥的人那樣到處亂跑。每當婆婆葛小鳳喊肚子痛時,她都設(shè)法放下手中的活,為婆婆按摩肚子,減輕婆婆的痛苦。自己辛辛苦苦掙到的幾個工錢,除了給婆婆買菜,就全花在送公婆到東陽、磐安等鄰近縣市的醫(yī)院看病上了。
陳小銀一人要服侍一個公公、兩個婆婆,還要拉扯小孩,下地干農(nóng)活,在家做來料加工,常常忙得通宵達旦都無暇休息。也正是這樣拼命地干,她的眼睛因此常常布滿血絲,有時還紅腫著。長年累月地過度勞累,年僅45歲的陳小銀,額頭上已經(jīng)布滿了一道道皺紋。她精心照料婆婆和細心服侍現(xiàn)在的公公婆婆的事跡,在村民眼里就是自己子女最生動的學(xué)習楷模。該村原村委會主任蔣文友告訴筆者:“村里誰家兒子、兒媳對公婆不夠體貼,鄰居就會上門拿陳小銀當例子進行教育。如今,全村150戶人家家家戶戶的兒子、兒媳都對自己的公婆非常孝敬?!?/P>
(責任編輯:祁建梅)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