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5-01 08:05 | 來源:鳳凰網(wǎng) 2012年04月28日 08:33 | 查看:1516次
鳳凰衛(wèi)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太平紳士在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式上演講(圖片來源:鳳凰網(wǎng)華人佛教 攝影:曹立君)
編者按:2012年4月27日下午,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在香港圓滿閉幕。為期兩天的論壇,來自兩岸四地、及日本、印度、柬埔寨等世界各地的十余位高僧大德、專家學者發(fā)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鳳凰衛(wèi)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太平紳士在演講中提出要善用佛教文明的成果,促進道德重建。以下為文字實錄:
去年十月在衡陽國際道教論壇的發(fā)言中,我們憤聲譴責了因為十八個冷漠的路人面對一個被車輪碾過的女童而無動于衷的嚴重事件。當這一切言猶在耳的時候,近期規(guī)?;纳a(chǎn)地溝油、毒膠囊事件又震驚了世界。如果說我們的媒體和網(wǎng)民的批評如芒在背難以接受,那么這次事件直接涉及某些官員和企業(yè)已經(jīng)不僅僅是缺德,他們與自己信奉的理想和主義決裂的如此徹底,已經(jīng)到了聽任骨子里的貪婪為所欲為的程度。
我們到底怎么了?解決的路徑究竟在哪里?溫家寶總理在最近的講話中指出:不改革中國就死路一條。同理,精神層面的改革和反思同樣重要,沒有道德倫理、沒有精神救贖,所有的改革成就及其成果都有可能崩塌。盡管物質極大豐富,然而精神世界不能活在一片沙漠之中。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所謂的成功,瘋狂的索取一切,而生命的意義和真相茫然無知,肆無忌憚的為自己的眼前利益所毒害,摧殘著一切生命的幸福。毒牛奶、毒膠囊、地溝油這些污垢發(fā)展下去甚至有可能從物質、精神雙層面上摧毀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道德危機其實就是文化危機、信仰危機,而深層次的危機則是人們沒有深層文化的共識,因此從民族深層心理和傳統(tǒng)精神文化的方向上探索解決之道是我們的方法之一。從人類歷史上看,信仰的產(chǎn)生是一種進步,宗教信仰之所以會出現(xiàn),是因為人們的天性中一些天生的弱點。弗洛伊德稱:宗教是人類心靈的拐杖。事實證明人類是需要這個拐杖的。據(jù)聯(lián)合國2000年統(tǒng)計,現(xiàn)在全球人口62億人中,宗教信仰的人數(shù)為48億,占人口總數(shù)的百分之七十八。曾幾何時,中國的宗教文明將“仁民愛物、道不遠人、因果報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這些基本的價值理念灌輸于民族文化之中,成為我們民族最深沉的印記、最普遍的共識。
佛教在世界幾大宗教中有著特殊的教導,他沒有偶像崇拜、甚至可以說是無神論者。有學者指出,佛教似宗教又非宗教,類哲學又非哲學,通科學又非科學。西方現(xiàn)代精神文明和工業(yè)文明的大發(fā)展和兩次殘酷的世界大戰(zhàn)之后,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了一股心靈探索的風潮,在這股風潮中,佛教對西方的影響日隆,許多科學教、社會學家、政治人物都對佛法所倡導的智慧產(chǎn)生了興趣并且身體力行,誓言改變世界的蘋果的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就是一個代表,他是西方最尖端科學的代表,同時也是一個佛教徒。出于佛教的理念,他的許多奇妙的想法都是來自于他的信仰。將佛教放在全球化、道德危機的背景之下來思考,就會看明佛教的包容、慈悲與超脫的精神,對于人心向背的這種促進作用,對中華民族品格完善的促進作用。
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許多屈辱使中國人引進了西方“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所謂人類生存法理。它曾經(jīng)喚醒了沉淪麻木的民族奮起抗爭,但是回頭來看,這種價值觀確實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F(xiàn)在是向中華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時候了,如果我們承認佛教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認佛教在融入中國的過程中其實已經(jīng)跟我們這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心靈融為一體的話,那么我們就需要理解和善用佛教的價值觀、人生觀、生死觀和和諧觀。
從歷史上看,佛教從來沒有過和中央政權太多的對立,相反,中國歷史上的盛世都是佛教大發(fā)展的時候;從現(xiàn)實看,佛教與我們國家的價值觀并不沖突。文明可以有多種形態(tài),都是合理合法,都是共通共贏的。一切的文明發(fā)展其實最終指向的都是心靈的覺醒,無論從歷史的縱深來看還是從世界橫向的版圖來看,21世紀都將是人類心靈覺醒的世紀。我們面臨的道德危機也許是一個契機,會將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明、我們的社會帶向新的覺醒。
(責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第1樓 湖北省武漢市2012-05-03 09:33:25 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