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8-28 08:36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1-06-16 | 查看:13098次
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中的志愿者——陳允廣篇
作為兒子,他七年里只回過兩次家看望年邁的父母;
作為丈夫,他沒能在傾盆大雨之時幫助妻子用油氈蓋住房頂漏雨的窟窿;
作為父親,兒子生病時,他卻在為爭取貧困學生助學金奔忙……
而作為草原孩子的大哥哥,他卻為他們爭取教育基金,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了上學的夢想。
8年來,他冒著強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翻山越嶺、奔波募捐、家訪學生,累計行程2萬多公里,走訪了40多個嘎查村的400多名貧困學生,募集捐款45萬元,幫助全旗300多名貧困學生重返校園……
他是陳允廣,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草原孩子的愛心大使。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助人為樂類候選人。
全國百名優(yōu)秀志愿者、全國優(yōu)秀西部計劃志愿者、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個人陳允廣。
【深度閱讀】
草原孩子的愛心大使——陳允廣
他是一名普通的80后大學生黨員,一名志愿服務西部計劃10萬名志愿者中的一員,他放棄了扎根城市的夢想,來到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19個邊境旗縣之一的達茂旗。8年來,陳允廣冒著強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翻山越嶺、奔波募捐、家訪學生,累計行程2萬多公里,走訪了40多個嘎查村的400多名貧困學生,募集捐款45萬元,幫助全旗300多名貧困學生重返校園。孩子們親切地叫他“大哥哥”,老人們稱憨厚的他為“好后生”,人們稱他為草原上的“愛心大使”。
“祖國培養(yǎng)了我,我要到西部去當志愿者”
陳允廣出生于山東省郊區(qū)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父母靠種地維持生活,他深感“上學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家庭和自己的命運”。1999年,陳允廣考上了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為了湊齊6000元的學費,父母不知說了多少好話,跑了多少腿,最后,還是在老師、學校的幫助下申請的助學貸款和平日里的勤工儉學才算勉強完成了學業(yè)。畢業(yè)后,同學們都忙著找工作就業(yè),陳允廣憑著自己的學識和不怕苦的精神在西單的一家合資企業(yè)找到了工作,遠在老家的父母總算放了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徹底改變了陳允廣的生活軌跡。2003年6月12日晚,原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趙勇同志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作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講座中號召“讓我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青春的火焰在西部燃燒,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播撒在祖國的每個角落”,年輕氣盛的陳允廣動心了,紀實片中西部地區(qū)的貧困、失學孩子們無助的眼神,勾起了他童年的回憶,如果沒有國家助學貸款的幫助,也許自己的學業(yè)根本無法維持到現(xiàn)在,也和西部那些孩子一樣面臨失學,“只有知識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祖國培養(yǎng)了我,現(xiàn)在我成了一名大學生了,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祖國,到西部去當志愿者,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鍛煉??!”想到這些,更堅定了他到西部去的信念。他不顧同學的質疑、家人的反對,放棄了北京優(yōu)越的工作,于2003年8月來到了達茂旗,開始為期一年的志愿服務。
“我是志愿者,是黨員,幫助貧困孩子付出再多也無悔”
初到達茂草原,陳允廣被分配到旗紀檢委服務,每月只有600元的生活補貼和服務地匹配的200元補助,他克服了陌生的環(huán)境、寒冷干燥的氣候、語言飲食的差異等困難,和同事一起深入基層查辦案件、幫助農(nóng)牧民秋收、秋儲。寂寞的時候,就仰望草原明朗的夜空,數(shù)星星,寫詩歌、散文,排譴內(nèi)心的孤獨。每到一處查辦案件,低矮的土房、簡陋的布局、失學的孩子都深深地牽動著他的心:要幫幫他們,要讓他們像我一樣幸運,成為一名大學生,改變貧窮的現(xiàn)狀。
2004年3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樣隨同事到烏克中學下鄉(xiāng),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穿著破舊,神情茫然,一臉無助地站在那里,遠遠地望著他們,那天中午,陳允廣得知,男孩今年上初一,母親生他之后就一直生病,年邁的奶奶身體也時好時壞,妹妹上小學,全家人的生活全靠父親一個人種地、打工掙錢維持,平時他和妹妹住校,回到家里要照顧母親和奶奶,給妹妹做飯?;氐剿奚崂?,陳允廣認真地計算自己的每一筆開銷:還助學貸款、吃飯、買日用品……微薄的工資除去開支所剩無幾,但那男孩無助的眼神讓他寢食不安,一到周末,他就一個人來到了烏克鎮(zhèn),找到了男孩的家,把身上僅有的200元錢留給了男孩,鼓勵他一定要堅持下去,好好學習。從那一天開始,陳允廣把自己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走訪和幫助貧困學生上。2004年8月,志愿服務期滿后,他和同是志愿者的戀人通過考試留在了達茂旗,繼續(xù)為幫助貧困學生努力著。
“我是志愿者,是黨員,我應該為他們服務”,陳允廣一方面深入學校開展調研,走訪貧困生,給他們帶去學習用品,做心理輔導,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好好學習,一方面通過同學的幫助,積極與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聯(lián)系,成為一名協(xié)調員,爭取助學金。為了盡快得到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的幫助,連續(xù)三個月,陳允廣沒有休息過一天,為了省錢,他租一輛三輪車,開始對烏克鎮(zhèn)的21名貧困學生進行家訪,偏僻的山村連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餓了就吃幾口方便面,渴了,就喝幾口隨身帶的白開水,沙塵暴的襲擊幾次讓他成了“土人”,終于,在孩子們放假的前幾天,他把整理好的21份貧困學生的文字資料和105幅圖片,寄到了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在上海和北京的負責部門。一個月,兩個月,眼看著孩子們又開學了,寄去的資料去音信全無。陳允廣坐不住了,他帶著家里全部的積蓄到了北京,卻得知基金會的負責人出差了,工作人員勸他回去等消息。想想孩子們那無助的眼神,他知道不能回去,一定要見上基金會的負責人,爭取助學金。住最便宜的招待所、靠方便面、烤紅薯充饑,每天準時守在基金會負責人的辦公室門口,第四天,終于見到了基金會的負責人,圓了21名貧困學生的上學夢。2005年9月27日,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為21名貧困學生匯來了第一筆助學金4200元,這更堅定了他要通過更多的途徑來幫助更多的孩子重返校園。
2007年12月,團中央、中國志愿者網(wǎng)、智聯(lián)招聘公司在全國開展了“尋找西部需要幫助的孩子”社會關愛行動,陳允廣緊緊抓住這個機會,主動聯(lián)系中國志愿者網(wǎng)的工作人員,當了一名義工。經(jīng)過3個星期的走訪,他把紅格塔拉種羊場學校的20名貧困學生的家訪情況傳到了中國志愿者網(wǎng)上,并通過新浪網(wǎng)、騰訊網(wǎng)博客發(fā)出了“大家來幫他們”的貼子。在他的努力下,包頭市僑辦捐贈20萬元,維修了紅格塔拉種羊場學校的教室和院墻;智聯(lián)招聘公司北京總部千名職工捐款3萬元,購置了新校服和課桌椅;山東、廣東等20多個城市的愛心人士捐款1萬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紅河集團捐贈圖書1600冊……
達茂草原上越來越多的貧困孩子得到了陳允廣的幫助,物質的、精神的,孩子們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他,喊他哥哥,可作為兒子他六年里只回過一次家;作為丈夫,他忙于走訪貧困學生、整理資料,妻子默默地獨自料理家務、照看孩子;作為父親,兒子生病時,他卻在為爭取貧困學生助學金奔忙……“和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學,少一個失學孩子相比,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微不足道的,因為我是志愿者?!痹陉愒蕪V眼中,他只是做了一個志愿者應該做的事。
“社會需要愛,我要把志愿者的精神傳遞下去”
“既然選擇了,就要相信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還有很多,社會呼喚愛、需要愛,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合格的組工干部、一個志愿者,我要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傳遞下去。”2008年3月,陳允廣調到達茂旗委組織部工作,他除了兢兢業(yè)業(yè)完成本職工作以外,爭取更多的時間到基層去走訪貧困孩子。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可以繼續(xù)上學,2009年3月7日,經(jīng)過多方協(xié)調“陳允廣愛心助學金”啟動了,感動包頭人物為他注入了首批愛心助學款11萬元,大學生志愿者、個體經(jīng)商戶、學生、黨員……被他感染了,紛紛為陳允廣愛心助學協(xié)會捐款,正如他想的那樣,志愿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正在草原上傳遞著。8月24日,自治區(qū)首家旗縣區(qū)愛心助學協(xié)會、全區(qū)第一個以大學生志愿者名字命名的包頭市首家愛心助學協(xié)會——“陳允廣愛心助學協(xié)會”成立。現(xiàn)場為20名貧困學生發(fā)放救助款23000元。
陳允廣用無私的愛心資助貧困學生的事跡感動了草原,感動了包頭,《人民日報》兩次報道了他的感人事跡。陳允廣更忙了,他要幫助更多的孩子回到校園里去,讓他們安心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可他自己每月仍堅持從還住房貸款剩余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為貧困孩子買學習用品、支付伙食費,年邁的父母卻很少能收到他寄回去的錢,妻子開玩笑說他倆成了最時髦的“月光族”,陳允廣卻深有感觸地說“我的努力和付出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帶來希望、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做這樣的‘月光族’,我終生無悔?!?
每當看到大學生就業(yè)的相關報道時,陳允廣就想把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他們,其實,人應該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祖國的很多地方還不發(fā)達、還很落后,那里更需要大學生、也更能發(fā)揮大學生的才干,在那里,一樣能有作為,關鍵看你是否有一顆服務社會的平常心。
陳允廣榮獲全國百名優(yōu)秀志愿者、全國優(yōu)秀西部計劃志愿者、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個人等榮譽稱號。(來源:包頭政府網(wǎng))
(責任編輯:李明俐)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