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9-23 16:01 | 來源:天津文明網(wǎng) 2024/08/29 | 查看:8202次
夫病重 子離世 妻子堅強撐起家庭希望
何桂蕓,女,1964年5月生,武清區(qū)泗村店鎮(zhèn)倉上村居民。1996年,何桂蕓的丈夫在工作中突發(fā)疾病導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從此她便一邊照顧丈夫一邊種地,用柔弱的雙肩扛起了一個家庭的重擔。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2年意外再次降臨到了這個不幸的家庭,她兒子發(fā)生車禍離世,留下了一個智力低下的孫子。既要照顧丈夫和孫子,還要照顧年逾九旬的婆婆,她不拋棄,不放棄,用愛和堅強撐起這個家。
丈夫突發(fā)疾病,打破家庭平靜
1984年,年滿20歲的何桂蕓嫁給了剛從部隊退伍回來的尹春義。結(jié)婚后第3年,何桂蕓夫妻倆有了孩子,他們給孩子取名尹亮,寓意照亮未來幸福的生活。然而就在1996年的一天,一切都開始變了,年僅34歲的尹春義在工作中突然感覺身體不適,胳膊失去了知覺,送往醫(yī)院后被確診為帕金森綜合征,失去了勞動能力,家庭的頂梁柱倒下了,從此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落到了何桂蕓的肩上。
丈夫、婆婆生病需要服藥,兒子上學要交學費,面對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何桂蕓一個人當成幾個人用,種地、養(yǎng)羊、打零工,每天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2006年何桂蕓丈夫又患上了腦血栓,留下了全身癱瘓的后遺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舉一動都需要人照料,此后何桂蕓不僅要維系家庭開銷,還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來照顧丈夫。
兒子意外離世,磨難接踵而來
何桂蕓的丈夫生病喪失勞動能力那年,孩子才9歲,為了讓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她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累,也都咬牙堅持,無怨無悔。隨著兒子長大成人,并且能為自己分擔家庭重擔,何桂蕓終于可以放松了些,看到了希望??墒牵煊胁粶y風云,2012年6月,何桂蕓的兒子發(fā)生了車禍不幸離世,這一噩耗猶如晴天霹靂一般,讓何桂蕓備受打擊,丈夫尹春義的病情也因此進一步加重。隨后兒媳改嫁,留下了一個智力低下,年僅5歲的孫子,何桂蕓面對眼前這一切一時之間無法接受,但是看著病重的丈夫和可愛的孫子,她明白這個家以后就要靠她了,她一旦倒下家就散了。
敢于面對困境,積極向上生活
面對生活的種種磨難,她沒有頹廢,沒有一蹶不振,她依舊馬不停蹄地忙碌著,除了要照顧丈夫吃飯吃藥,接送孫子上下學,給婆婆喂飯喂藥,她還要去地里耕作。
隨著自己年紀的增長和常年不分晝夜的勞累,何桂蕓身體也開始出現(xiàn)了狀況,先是患上腦血栓,一只胳膊和手變得不再靈活,隨后腿上也長了骨刺,常常疼得徹夜難眠,被鑒定為三級殘疾,但她沒有向困難低頭,依舊積極生活。
心懷感恩之心,竭力回饋社會
生活逐漸平穩(wěn),何桂蕓心懷感恩,她沒有忘記幫助過自己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她在自己院子種了很多蔬菜,每到收獲季節(jié),她挑最好的菜送給左鄰右舍;誰家需要幫助她知道后一定過去幫忙。大家都說她是一個樂觀、善良、堅強的人,面對這么大的困難她從沒退縮過,還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由于夫妻兩人高額的醫(yī)藥費,再加上還要供應上學的孫子,她平時省吃儉用,不敢亂花錢,但是新冠疫情來臨時,她卻毅然決然地向村黨組織捐款200元。
面對生活的苦難,何桂蕓用柔弱的雙手,照顧著家里的老人孩子,她以堅強的意志,艱難地支撐起這個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真諦,在平凡的舉動中醞釀了不平凡的愛心,演繹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美德。
推薦單位:武清區(qū)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