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6-12 15:23 | 來源:新華網(wǎng) 2024 05/04 12:29:17 | 查看:8971次
奮斗,是勞動者最美的樣子。
??在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天上、地上、水上,到處都有勞動者奮斗的身影。
??依山傍海的福建,以山為脊、以海為懷,勞動者們更是遍及“海陸空”。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前后,我們走近這些上天入地下海的勞動者,聆聽他們的奮斗故事。
??陳漢杰:從事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yè)之一,全國僅有2400多人
??東南閩地,背山面海。海中有一個形似仕女眉黛的小漁島,叫湄洲島。島嶼與海岸中間,一灣海水碧藍澄澈,即為湄洲灣,這里分布著大大小小五個港區(qū)。
??船舶靠泊是船舶駕駛過程中難度最大的環(huán)節(jié)。為避免發(fā)生觸礁、碰撞等事故,船長會申請引航服務,熟悉港口航道、水深、潮汐規(guī)律的引航員便會登輪。于是,在湄洲灣港口,經(jīng)常能看到高級引航員陳漢杰的身影。
??1991年,陳漢杰從集美航海學院畢業(yè),進入當時中國最大的遠洋運輸企業(yè)——廣州遠洋運輸公司成為一名遠洋海員。歷經(jīng)十年,他從實習生做到了船長,最長的一次在船上干了超兩年才回家。后來,陳漢杰進入湄洲灣港口成為一名引航員。
??引航員培養(yǎng)周期相當長,全國僅有2400多個?!澳莻€時候湄洲灣港口只有兩個引航員,一個月也只有一條船進港,小的兩三千噸,大的不超過7萬噸?!标悵h杰說,隨著港口大規(guī)模建設,每年引航的船舶數(shù)量越來越多,到了2023年有1250艘,船的最大噸位也變?yōu)?0萬噸。
??海上情況錯綜復雜,瞬息萬變,引航員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yè)之一。陳漢杰說,當船舶遇到緊急情況時,引航員作為搶險的指揮者,必須當仁不讓,力挽狂瀾,其壓力之大責任之重,唯有親歷者才能感受到。
??一次驚心動魄的搶險讓陳漢杰終生難忘。2020年6月13日,一艘30萬噸的散貨船在進港中,主機突然停止工作,成了“死船”,情況十分危急?!耙驗閼T性,再有三分鐘船就要偏離航道,可能造成觸礁危險。”陳漢杰說,綜合當時水流情況,他迅速指揮六條拖輪為貨船充當“剎車”和“動力源”,不斷變換拖輪位置,最終才化險為夷。
??每一時刻的水文情況都不相同,每一條船都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無論寒風酷暑,引航員必須24小時待命,半夜起來前往港口引航是家常便飯?!坝械臅r候早上五六點引航,凌晨兩三點從家里出發(fā),除了要花時間做準備工作,開快艇到達引航海域也需要一個多小時。”陳漢杰說。
??雖然辛苦,引航員也有屬于自己的快樂?!爱斪约阂樌侩x港口,特別是受到外籍船員的贊賞時,一種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标悵h杰說。
??在從業(yè)引航的20多年里,陳漢杰成功引航船舶2000多艘次,先后被授予全國十大“最美海員”“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耙簧岩患赂珊镁椭懔??!边@是陳漢杰說的,也是一直這么做的。
??林浩彪:大風大雨別人越往家跑,他越往外沖
??在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海拔近千米的金雞嶺上,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坡陡彎急線型差,養(yǎng)路砂石靠遠拉,山洪兇猛多水毀,李屋養(yǎng)路人人怕?!?/p>
??一把鐵鍬、一抹橘紅,公路養(yǎng)護工林浩彪在李屋村G205國道上一干就是18年。
??“脾氣跟牛一樣倔,工作上就是‘一根筋’?!痹谟浾叱醮蝸淼烬垘r市連城公路事業(yè)發(fā)展中心李屋公路站時,這里的養(yǎng)路工這樣評價林浩彪。
??李屋公路站記錄員饒林鳳記憶猶新,那是在2022年2月19日,連城冰災,氣溫零下5攝氏度,噼里啪啦的冰柱掉落聲此起彼伏,林浩彪半夜帶著四五個養(yǎng)路工去清理倒伏的路樹,并沿途撒鹽除冰,養(yǎng)護路段37公里,林浩彪冒著寒風來回撒了兩遍鹽?!盎貋淼臅r候手腳直打抖,雙眼冒著血絲,大家勸他瞇一會兒讓別人接力,他不肯,一定要帶頭把所有的事干完,一直做到第二天晚上7點?!别埩著P說。
??“遇到事了,你不帶頭干,怎么才能解決?”林浩彪皮膚黝黑,身材精瘦,帶著一副眼鏡。當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G205國道上修路。
??機械轟響,林浩彪推著切割機沿著路縫作業(yè),路面打出來的水泥灰飛揚在林浩彪的臉上,汗珠子成了灰色?!皠偨佑|這行時還是細皮嫩肉,天熱經(jīng)常用手擦汗,導致整個臉開裂,火辣辣地疼,現(xiàn)在皮糙肉厚比較扛曬?!绷趾票胝f。
??晴天一身塵和汗,雨天一身水和泥,養(yǎng)路工作還具有一定的危險。在林浩彪的兩條腿上,記者看到大大小小十多處陳年已久的瘀青,這來自看似簡單的割草作業(yè)?!安輩?、密植里藏著的小石子、玻璃碴、鐵片,常常隨割草機刀片飛快旋轉,即使穿了護具的工人也可能被擊傷流血?!绷趾票胝f,李屋公路站位于大山之間,山區(qū)公路蜿蜒、密草叢生,養(yǎng)路工每季度要進行割草作業(yè),一個來回就要半個月。
??閩西山區(qū),是福建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fā)多發(fā)地區(qū)之一,有“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的說法,防汛、防臺風等極端天氣的應急搶險成為李屋公路站工作的常態(tài)。
??去年6月,李屋公路站所管養(yǎng)的公路超過100米的溜方就有13起。“養(yǎng)路工就是這樣,大風大雨別人越往家跑,我們越往外沖?!绷趾票胝f,路通了,自己的心也順暢了。
??“金雞嶺上不老松”俞玉亭、優(yōu)秀站長王普炎……數(shù)年來,大山深處的李屋公路站涌現(xiàn)了一批又一批模范人物。2018年,林浩彪被授予福建省“勞動模范”稱號。他說,養(yǎng)好腳下的路,走好人生的路,就是“他的路”。
??黃智斌:在驚濤駭浪中,“把希望送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
??“把希望送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用這樣的話來形容交通運輸部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一點也不為過。
??2018年9月16日,超強臺風“山竹”正面登陸廣東。一艘塞拉利昂籍貨船在汕頭海門灣附近擱淺,船上9名外籍船員被困超過24小時,命懸一線。接到任務后,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B-7310”機組從廈門高崎機場起飛,前往汕頭海域貨船出事地點實施緊急救援。
??大風、降水、雷暴,直升機顛簸嚴重,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艱難飛行到達事發(fā)點,此時距離臺風中心只有10海里,風力達到12級,貨船卻不在報警海域,飛行隊只能順著風向搜尋。在前方約3公里處,貨船現(xiàn)身,但一排足以摧毀直升機的聯(lián)排高壓線近在咫尺。因為順著每秒33米的風速加上自身速度,此時直升機已經(jīng)來不及“剎車”,在這兩三秒的緊急關頭,飛行隊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通過倒飛的方式向出事貨船靠近。
??調轉機身,以前沖的動力對抗風力,直升機通過倒飛慢慢接近貨船,并成功停靠在貨船甲板上,被困的9名船員一個一個鉆進機艙,成功獲救。從發(fā)現(xiàn)貨船到船員脫困,僅用時6分鐘。指揮這次生死救援的機長,正是黃智斌。
??“沒有先例,沒有過倒飛訓練,甚至連害怕的時間都沒有。”黃智斌說,飛機一旦起飛,在茫茫大海就停不下來,他駕駛的直升機,就是遇險者的一線生機,不管發(fā)生任何特情,救援工作必須“沖得上去、救得下來”。
??最初選擇這個工作,黃智斌也曾帶著一絲懵懂。黃智斌說,當時從航海專業(yè)畢業(yè)的他本以為會成為船長,卻成了一個飛行員。在飛行訓練時因為自己笨手笨腳,他一度氣餒。2009年,作為大陸在臺灣海峽的唯一空中救援力量,東二飛組建了救助飛行隊,黃智斌帶著1000多小時的飛行時間,和在外面“摸爬滾打”練就的一身飛行本領,來到了這里。
??24小時在線,隨時待命出發(fā),或出現(xiàn)在驚濤駭浪的惡劣海況里,或出現(xiàn)在擱淺碰撞的危機情形中,這是屬于黃智斌的工作日常。
??驚心動魄的搜救背后,是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F(xiàn)在的黃智斌已經(jīng)是一名教員機長,除了承擔救助任務,還需要帶飛新的機長。
??“師傅對日常細節(jié)摳得很細,經(jīng)常詢問一些航前準備方面的問題,回答稍微有遲疑就會‘被返工’。”正在跟著黃智斌練習搜救副駕駛改裝的鄭傳焱說,他們知道,這是對自己負責,對戰(zhàn)友負責,對群眾安全負責的體現(xiàn)。
??入行整整20年,黃智斌執(zhí)行救助任務178起,成功救助172人,飛行時長達4500小時?!笆嗄昀?,我救過的人大部分都沒見過正臉,看到的都是他們的背影?!秉S智斌說,救下的這100多個人,背后是100多個家庭。
??近年來,黃智斌先后被評為廈門市勞動模范、全國交通運輸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懊恳淮尉仍拖褡哌^一次人生,我覺得榮譽不是評給了我個人,換了我的隊員也是實至名歸,它評給的是我們的職業(yè)?!秉S智斌有感而發(fā)。 (記者邰曉安 周義)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