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14 20:04 | 來源:浙江文明網 2023-03-10 10:26:21 | 查看:1094次
寧波晚報 記者 賀艷
3月7日,陳巍與奉化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生張國平一家,自駕近2000公里,回到張國平的家鄉(xiāng)內蒙古自治區(qū)和林格爾縣。
今年51歲的陳巍是奉化區(qū)稅務局的一名干部,奉化當地人,但他卻熟悉和林格爾縣的大街小巷,對他來說,這一趟也是“回家”。
2000年,陳巍在這里認識了張國平和其他幾位孩子,開始了漫漫助學路。20多年來,他和妻子卓旭萍一起兌現承諾,先后結對了8名學生,投入30多萬元助學。他們還積極發(fā)動身邊20多位親朋好友加入助學隊伍,共結對學生30多名。
如今,這些受到資助的學生,有的成為研究員,有的成為醫(yī)生,有的成為護士……陳巍和他的妻子,則猶如一道光,照亮了孩子們的人生,改寫了他們和家人的命運。
視頻制作 記者賀艷
先后結對8名學生
這是三年來,張國平第一次回家。期間他要給90歲的奶奶過生日,于是邀請陳巍一起前往。20多年來,陳巍早已成為了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3月8日,陳巍(右二)和張國平(右一)以及他的家人合影
2000年冬天,陳巍隨友人一起到內蒙古自治區(qū)和林格爾縣旅游。坐火車路過原新店子鄉(xiāng)時,上來七八個小學生,其中一個學生和列車員的對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叔叔,平時我回家要走十幾里路,今天實在走不動了,但我現在只有2毛錢,能不能讓我坐一回火車?”這個八九歲的男孩,手里緊緊攥著兩張紙幣,小聲地跟列車員說??粗⒆有⌒囊硪淼膭幼?,陳巍心里隱隱作痛。
和孩子聊天后得知,他們都是新店子鄉(xiāng)小學的學生,他們當中有人因為家里條件不好而早早輟學,也有人因為買不起5角一張的火車票而步行十幾里路回家……聊完后,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了,當即寫了一張紙條:本人陳巍,愿意資助兩名學生,我的聯系方式……寫好后,托其中一名學生帶給該校校長。事實上,早在1998年,陳巍就開始資助奉化本地的一名小學生。
三天后,陳巍接到時任新店子鄉(xiāng)小學校長孫日紅的電話?!澳钦f真的嗎?不是在開玩笑吧?”孫校長對這樣突如其來的資助有所懷疑,反復向陳巍確認。打消顧慮后,孫校長給他介紹了2名家庭條件不好但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他們就是張國平和小田。
“只要你們好好學習,愿意學習,叔叔一定資助你們到高中、到大學?!标愇』貞?,小學階段,每人每學期資助1000元,到了初高中,每人每學期資助2000元,大學階段,每人每年資助5000元。
同時,陳巍還許諾孫校長,如果還有家庭困難的學生,他愿意繼續(xù)提供幫助。此后7年,陳巍兌現承諾,又結對了6名學生,每資助1名學生,他都會到其家里上門了解情況,因此先后去了14趟內蒙古。
似父似兄般陪伴成長
自從資助這些孩子后,每年年休假,陳巍都會到內蒙古看望他們。
張國平家里有兄妹三人,父親早逝,家里靠母親一人苦苦支撐。
小田的媽媽身體不好,年幼的他跟著爸爸一起下地種玉米,并以此撐起一個家,住的是破舊的房子,土炕上沒有一塊像樣的毯子,窗戶上沒有玻璃,靠幾張紙糊在窗棱上抵御寒風。讓陳巍欣慰的是,貧苦的生活并沒有壓倒孩子們,反而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孩子們邊干農活邊上學,成績還名列前茅。
平時,孩子們和陳巍寫信聯系。時至今日,他家中仍積攢著一大疊泛黃的信件?!拔疫@次期末考試名次又提高啦!但是語文分數不高,粗心丟掉了8分。”“老師讓我參加作文比賽,說實話我有點緊張?!薄?/p>
在信件中,孩子們向陳巍訴說著煩惱和心事,也尋求著安慰與支持?!拔蚁M麄儼盐耶敵伞畼涠蠢详悺?,可以輸出心事,也能夠汲取能量。”陳巍把這一封封書信像寶貝似地藏在臥室里,同時回信鼓勵他們積極樂觀,好好讀書。
受助學生寫給陳巍的書信
為人父的陳巍深知,對于這些孩子,金錢的資助是一方面,參與他們人生的重要節(jié)點也非常重要。
“印象最深的是初中畢業(yè)那年,他帶我們第一次走出新店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睆垏秸勂鹉且淮纬鲂校允峙d奮。當年中考前,陳巍承諾孩子們考上目標名次后就帶他們到草原玩。雖說是內蒙古的孩子,卻從未到過草原。“第一次喝可樂,第一次住賓館,第一次……”張國平說,人生中許多的“第一次”,都是陳巍帶他領略、陪他感受。
發(fā)動20多名親朋好友加入助學隊伍
結對學生越來越多,工薪族的陳巍一度也感到了經濟壓力:“2008年至2013年這段時間壓力比較大,每到快開學時,要拿出2萬元-3萬元?!焙迷谄拮幼啃衿挤浅VС?,協助陳巍詳細制定了一套涵蓋從小學到大學的資助方案,確保孩子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
陳巍在經濟上偶有捉襟見肘時,卓旭萍也會想辦法補齊,寄出后感覺完成了承諾,夫妻倆都很安心。除了學費、生活費,陳巍還經常給孩子們寄去衣服、被子、文具等。
陳巍夫婦像寶貝一樣保存著孩子們的書信
陳巍夫婦踐行承諾,助學幫困的消息在朋友圈不脛而走,在他們的發(fā)動下,這些年,有20多名親朋好友加入到了助學隊伍中,結對學生30多名。
時光荏苒,孩子們沒有辜負陳巍的期望。2008年,張國平如愿考入寧波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后進入奉化區(qū)人民醫(yī)院,成為一名醫(yī)生?!瓣愂迨逑褚皇?,照進我的人生,改變了我和家人的命運。我也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人,所以立志成為一名醫(yī)生,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睆垏秸f。
小田大學畢業(yè)后進入當地一家國企工作,如今已結婚生子。另一位受資助的學生小許,2017年進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工作……
如今,逢年過節(jié),陳巍夫婦總能收到天南地北“孩子們”送來的祝福與感謝,這是20多年來一份份愛心的見證,也是他們最珍視的“家產”。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