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05-29 22:32 | 來源:中國甘肅網(wǎng) 2019-04-30 09:14 | 查看:1897次
原標題:陽光在心 向暖而行
——記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個人張森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志娟
張森初次接觸志愿服務時,剛剛18歲。
從那時起,他從一個人的一善心光到動員組織更多人與愛同行,整整19年。
19年間,經(jīng)歷過的事千千萬,幫助過的人萬萬千,他記不清給予過他人的許多幫助,只琢磨接下來怎么去幫助更多人。
19年間,有幾個時間張森記得清楚,那是生命中的分號,轉(zhuǎn)折、并列、承接著他陽光在心、向暖而行的人生篇章。
2000年3月2日:一念而生
在校大學生張森,那天第一次無償獻血,所以難忘。
那天當他路遇獻血點,知道有人急需用血而焦慮萬分時,張森想:不過是伸出胳膊抽點血,就能救人一命,舉手之勞,何不為之?于是體重剛剛過百的張森無償獻血400毫升。
獻血點的大夫問他是否愿意幫助更多人做一個無償獻血志愿者時,他想既然與己無損、與人有利,于是沒怎么猶豫就答應下來。
這天發(fā)生的事,不是句號;400毫升,只是一個開始。之后,張森一次次地伸出胳膊獻出熱血。到今天,他無償獻血83次,累計16600毫升,約相當于一個成年人的周身血液換了四次。
也是從那天起,志愿者張森活躍在校園里,與同齡人一道為幫助他人奉獻著青春之光。2002年10月,張森創(chuàng)建了“中國西部首個大學生干細胞無償捐獻庫”,并對其進行了廣泛宣傳。2007年,張森加入中華骨髓庫甘肅分庫,“遺憾的是,12年了,還沒有配型成功?!?/span>
2013年7月11日:一心助人
31歲的張森,在這一天,與其他志愿者共同創(chuàng)立了陽光公益,所以難忘。
起因有些偶然。在網(wǎng)上聊天時,一位網(wǎng)友說蘭州的西關什字有位老奶奶找不到家了。張森說,那我們過去看看吧,之后迅速找到迷路的老人,和網(wǎng)友一同將患有老年癡呆癥的老人送回家。
盡管之前已從事公益多年,但就在那一刻,張森更加明確了方向。他和其他志愿者商議:不如我們成立一個公益組織,動員更多人一同幫助需要幫助的老人。
陽光公益應運而生。需要幫助的人有很多類,幫助人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陽光公益將幫助對象主要集中于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
有朋友勸他公益可以做,但是做教育類的公益項目應該更好些,隨著資助對象的成長,愛可以延續(xù)。而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太瑣碎太艱難,很多時候也難有回應。張森想:可是那些老人和兒童太需要幫助了,再說如果我的愛需要別人知道,我就不做這個事了。
于是,張森和同伴們走進一貧如洗的家、扶起病臥在床的老人、教“星星的孩子”畫一個圓……那些細微而又深刻的交流,有多少人知道?沒關系,自己知道;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有多少人知道?沒關系,老人與孩子的些許回應就是最好的回報。
加入到陽光公益的人越來越多,1116人成為注冊志愿者,其中年齡最大的67歲、最小的6歲。志愿服務的范圍逐步擴大,從“天天捐助一元錢,天天付出一小時”到“愛心醫(yī)院”再到精準扶貧項目“喜羊羊”……截至目前,陽光公益募集各類物資價值657萬余元,幫扶3.2萬人。
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每一份愛都值得珍惜,陽光公益竭盡全力把錢花在最需要的人和事上。
替別人奔走呼吁、募錢募物,張森和愛人卻依然租住在30多平方米的舊房子里,父親患病時借的錢還沒有還完。有人勸他多想想為自己家改善生活環(huán)境,張森卻想,“如果我這樣做了,別人怎么相信我?”縱然這樣,在張森獲得一些榮譽時,會有人退群離去、會有人覺得張森是為自己謀取名利;當看到張森依然一年年地微笑著堅守公益事業(yè)時,離去的人重又歸來。
信任,由時間和行動累積而成。
一路走來近20年,問起張森的心愿,他說“期待更多人的加入。”心動易、行動難,陽光公益遇到過很多次:活動已是箭在弦上必須開展,被救助者的期待目光使人不能半途而廢,而報名踴躍成行者卻寥寥無幾……
“請加入我們?!睆埳瓚┣衅谕R驗橹挥懈嗳说募尤?,才能幫助更多人。
2015年12月10日:一往無前
33歲的張森,在生日這一天,簽署了“無償捐獻遺體器官志愿協(xié)議”,所以難忘。
生日前一天,當張森再一次給母親說無償捐獻器官這事時,母親依然反對?!案鶕?jù)規(guī)定,簽署無償捐獻器官協(xié)議,必須經(jīng)過父母、配偶或成年子女三方中的兩人同意?!蹦赣H這一贊成票,必不可少。張森苦口婆心,說到60歲去世的父親,如果能等到合適的捐獻器官,也許還會多陪家人一段時光……
生日這天一大早,母親給兒子端上一碗雞蛋面,看著兒子吃完后,說:“去吧,兒子。”張森問:“干啥去?”母親說:“你不是說捐獻器官嗎?”張森笑了,“媽,不是現(xiàn)在捐,是去世后捐?,F(xiàn)在只是簽署捐獻的志愿書?!蹦赣H一聽,緊皺的眉頭舒展了,“走!媽陪你去簽協(xié)議?!?/span>
于是2015年12月10日這天,在母親與妻子的陪同下,張森為自己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成為甘肅第28名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
在張森的帶動下,他的姥爺、姥姥、岳父母、母親、妻子也一同簽署了“無償捐獻遺體器官志愿登記表”,成為全國登記捐獻人數(shù)最多的家庭。
與此同時,張森發(fā)起成立甘肅省無償捐獻遺體器官志愿服務隊,他們走訪入戶慰問捐獻遺體器官志愿者683戶,解答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咨詢類問題合計26720人次。截至2019年3月31日,甘肅省捐獻遺體器官志愿者已從2015年的總計28人增長到總計5435人,增長率為6596%。
生命是一首跌宕起伏的歌,有的生命戛然而止,有的生命卻峰回路轉(zhuǎn)。張森說:生命如花,我們需要每個人的加入。
心有陽光、向暖而行的張森始終微笑著。他說,也許我們做了點什么,但還有更多事等待我們?nèi)プ?。生命不息、公益不止?/span>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