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11-09 09:17 | 來源: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2010-11-03 | 查看:1136次
收養(yǎng)的大兒子亞君細心地給媽媽洗臉擦手 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中國好人網(wǎng)責任編輯盧亞飛配圖)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11月3日訊 大河網(wǎng)-河南日報農(nóng)村版報道:11月1日,在聽到36歲的曾瀟冰收養(yǎng)4個孩子視如己出,自己卻不幸離婚并患上絕癥的消息時,記者第一時間趕到鄭州人民醫(yī)院,見到了這位躺在病床上美麗善良而又堅強的母親。
十幾歲就成了三個孩子的媽
曾瀟冰的老家在西華縣城。小時候,她的母親在醫(yī)院上班,姐姐開了家診所。兄妹五個當中,曾瀟冰是老三。
姐姐的診所里會有各種各樣的病人,1988年,一個在這里呱呱墜地卻不幸遭到遺棄的小男孩讓這個大家庭犯了難。送福利院?看著可愛的孩子,曾瀟冰的母親于心不忍,她決定收養(yǎng)這個孩子。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情居然一發(fā)不可收,接下來的歲月里,他們家又先后收養(yǎng)了兩個這樣的孩子。3個孩子都稱呼曾瀟冰“媽媽”,而當時她才十幾歲。
盡管當時還不太清楚當“媽媽”需要負多少責任,但1992年的時候,18歲的曾瀟冰開始到鄭州打工掙錢,想貼補家用。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鄭州商業(yè)大廈賣鞋,3年下來,她積攢了四五千塊錢,而且經(jīng)人介紹,和一個看中她心地善良的男人處上了對象。
有了積蓄的曾瀟冰在衛(wèi)生路上開了一家婦科診所,又在診所旁租了一間28平方米的大房間,把3個孩子全部從老家接過來一起生活,還給每個孩子繳了1500元借讀費,送進了一所不錯的小學讀書。就這樣,她對3個孩子承擔起了一個母親的全部責任。
一年當中經(jīng)歷三重打擊
診所的生意剛開始還不錯,每個月能收入兩三千元,曾瀟冰過上了勞累但卻幸福的日子。在這期間,她又臨時收養(yǎng)了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
回憶起那段日子時,曾瀟冰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她說:“那時候我每天早上5點鐘就起床給孩子們做飯,把他們送走后,就開始忙診所的事情。因為沒有洗衣機,天天都要用手一大盆一大盆地洗衣服,經(jīng)常累得腰酸腿疼?!北M管如此,曾瀟冰卻沒有任何怨言??粗⒆觽兺砩蠂谝粋€大圓桌上寫作業(yè),聽到鄰居們夸孩子們聰明懂事,她的心里美滋滋的。
1997年,23歲的曾瀟冰和相處了幾年的男朋友結(jié)婚了,這個年輕的大家庭更增添了幾分溫馨。但好景不長,婚后兩年,親生女兒柯欣出生后,丈夫的茶葉生意開始走下坡路。再加上幾個孩子漸漸長大,物價日益上漲,家庭開銷越來越大,丈夫就開始煩躁起來。
盡管丈夫發(fā)火的時候,不想吵架的曾瀟冰總是選擇沉默,但還是沒能留住丈夫離開這個家的腳步。他開始幾個月都不回家,后來干脆就不回家了。
2005年,曾瀟冰離婚了,也正是這一年,最疼愛她的母親去世了。曾瀟冰的心一下子消沉到了極點,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死的心都有了?!边@一年,根本沒有心情再做生意的曾瀟冰關掉了自己的診所。
突發(fā)絕癥見證母子深情
關掉診所沒多久,曾瀟冰意識到這個家?guī)缀鯖]有了經(jīng)濟來源。生活沒有給她任何安靜下來舔舐傷口的機會,她必須馬上再去找份工作干。
經(jīng)朋友介紹,她到建業(yè)外國語中學當了一名校醫(yī),一個月能領1000元的工資。這個時候,曾瀟冰臨時收養(yǎng)的那個女孩已被其福建的親生父母領走,年齡最長的養(yǎng)子張宇也已開始打工掙錢養(yǎng)家,日子勉強能夠維持。
但是,2007年,一場更大的不幸向曾瀟冰襲來。由于長時間心情不好,她竟然患上了乳腺癌!
起先,曾瀟冰想瞞著孩子,但聰明的孩子們還是知道了實情。治療過程中需要給她輸入新鮮的血液,而醫(yī)院當時又沒有合適的血源,懂事的孩子們就偷偷跑去分別化驗了自己的血型,竟然都是“O”型,和曾瀟冰相同。當鮮血從孩子們稚嫩的胳膊上抽出來,輸進曾瀟冰的身體里時,一向要強的她心疼、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這一次,曾瀟冰做了根治切除術。
手術后的兩年時間,曾瀟冰的身體沒有再發(fā)病。一家人原本以為這場災難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去年秋天,她出現(xiàn)了由乳腺癌引起的嚴重的腹水癥狀。鄭州人民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的大夫回憶當時的情形時說,她的腹部脹得像孕婦一樣,走路和呼吸都很困難,根本無法坐下。醫(yī)院為她進行了4個療程的全身化療、抽腹水、腹腔內(nèi)灌注CIK細胞等一系列治療后,曾瀟冰的腹水完全消失了,而且到武警部隊醫(yī)院進行PET-CT檢查,身上已無任何病灶。為節(jié)省開支,她沒有聽從大夫讓她再做4個療程化療進行鞏固的建議。她對護士長說:“我把錢都花完了,孩子們怎么辦啊?”
今年10月中旬,曾瀟冰的病情再次復發(fā),命運再次捉弄了這位善良而堅強的母親。
得知情況后,張宇立即放棄了在世博園區(qū)內(nèi)的工作回到了鄭州。大大小小4個孩子一起,簇擁著母親進了病房。當天晚上,張宇和為貼補家用也都已開始打工的另外兩個養(yǎng)子女開了個會,張宇告訴記者,我們商量的是,如果媽媽走了,我們一定要供小妹妹完成學業(yè)。
現(xiàn)在,3個養(yǎng)子女輪流守護在母親身邊,一刻也不愿離開,生怕她出現(xiàn)一點點意外。住校的小女兒臨去上學時,悄悄地在媽媽的衣兜里放了一封信,寫道:“……媽媽,這是11歲的女兒第一次給您寫信。這幾天看您的樣子,女兒只好給您寫信。您的病還沒有好,一生氣又會復發(fā),一復發(fā)就沒有辦法活。因為女兒不想離開媽媽,離開媽媽,在我心中就像沒有呼吸;沒有媽媽的懷抱,女兒很難過;沒有媽媽和我在一起,女兒很寂寞,所以求求媽媽別生氣了,好嗎?……”
其實,其他孩子們的心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張宇說:“3年前媽媽第一次發(fā)病的時候,我覺得天都要塌了,不知道自己將來該咋辦。但我是家里的老大,如果有什么意外,我一定替媽媽撐起這個家?!?(作者:記者 陳瀟 實習生 劉云逸)
(責任編輯:盧亞飛)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