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1-28 14:34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21年12月 | 查看:520次
人物故事:
楊興琴,女,1975年12月生,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鼎新鄉(xiāng)新發(fā)村村民。2003年,楊興琴的丈夫因意外去世。面對體弱多病的公婆、年幼的兩個孩子、身患智力殘疾的小叔子,她沒有任何怨言,堅強地扛起家庭重擔。她孝順公婆、養(yǎng)育孩子,對身患智力殘疾的小叔子,更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事無巨細、無微不至。楊興琴用大愛詮釋長嫂如母的情懷,用樸實、善良與愛心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當?shù)乇粋鳛榧言挕?/p>
“不管日子多苦,我都要替丈夫照顧好這個家”
1998年,楊興琴與同組村民周安銀結(jié)為伉儷,周安銀忠厚勤勞,對楊興琴疼愛有加。由于公婆體弱多病,小叔子患有智力障礙生活不能自理,都需要照顧,一家人的生計全靠丈夫擔著。為了讓丈夫安心掙錢養(yǎng)家,楊興琴不僅伺候公公婆婆起居、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還獨自承擔家里的農(nóng)活。
天有不測風云。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這個正有起色的家庭陷入絕境。2003年,丈夫周安銀因意外去世,家里的頂梁柱轟然倒下,楊興琴瞬間崩潰了。
看著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身邊還有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和智障的小叔子,楊興琴只能強忍著淚水,逼著自己振作起來。她意識到,丈夫走了,自己就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必須站起來,不能倒下,也不能放棄。
丈夫去世不久,公公因長時間沉浸悲痛之中,下地干活時恍惚失神,撞傷了眼角,視力受損,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此后,婆婆大多數(shù)時間都要照顧公公,無法分心照料小叔子。于是,照料小叔子的重擔便全落到楊興琴一個人的身上。生活的壓力讓楊興琴喘不過氣,她常常感到心酸又無助,可是擦干眼淚,又振作起來,將家里的一切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
“就是再婚,我也要帶上一家人一起出嫁”
楊興琴起早貪黑操持著這個家,村里一些好心人見她拖著一大家人辛苦過日子,都勸她趁著年輕早點改嫁,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面對眾人的勸說,楊興琴道出了自己的擇偶條件:“就是再婚,我也要帶上公公婆婆和小叔子出嫁,絕不會丟下他們不管,一家人一起出嫁。”許多想與楊興琴重組家庭的村民,都因為這個條件望而卻步。畢竟,服侍一個與自己沒有絲毫血緣關系的人,而且還是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智力障礙者,不是誰都有這個勇氣的。
最終,楊興琴的善良、大義,深深打動了同組村民周安孟,在村民們的撮合下,周安孟愿意來到楊興琴家,與她一起承擔照顧前夫家人的重擔。
結(jié)婚那天,楊興琴和周安孟商定:楊興琴留在家里種莊稼、養(yǎng)豬喂雞、照顧家人,周安孟到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建筑工地干活,掙錢養(yǎng)家。夫妻二人風雨同舟、齊心協(xié)力,共同撐起這個多難的家庭。
“嫂嫂就是媽媽,我要跟著她”
農(nóng)忙時,怕小叔子四處亂跑走丟,楊興琴就把他帶到田間地頭,既方便看護,又能手把手教他做一些簡單的農(nóng)活。每天晚上,楊興琴都要為小叔子洗臉洗腳,安排好小叔休息,她才離開。冬天夜里冷,擔心小叔子踢被子著涼,她時不時過來給他壓實被子。楊興琴像照顧自己的小孩一樣照顧著小叔子。18年來,楊興琴已經(jīng)記不起多久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在家里,小叔子也最聽嫂子楊興琴的話,楊興琴教他一些簡單農(nóng)活,他會很聽話跟著她學,也會學得很起勁,平時像粘著母親一樣,總是粘著楊興琴。
楊興琴的兩個小孩很懂事,每天看著媽媽照顧爺爺奶奶和小叔的點點滴滴,也經(jīng)常幫著照顧,還說等以后媽媽老了,還要繼續(xù)照顧叔叔、孝順媽媽。
說起楊興琴,村里人都豎起大拇指:“楊興琴是個很厲害的人,不僅要照顧公公婆婆和小叔子,還要下地種田種菜、撫養(yǎng)教育兩個小孩,但大家從來沒有看到楊興琴因此抱怨過、屈服過。她總是笑呵呵地對待每一個人,默默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十分不容易,我們都很佩服她?!保ㄘ熑尉庉嫞焊哧珊?趙來睿)
來源:貴州省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