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11-05 19:58 | 來源:中國青年網(wǎng) 2021-10-24 15:41:00 | 查看:2402次
在我國西部高原,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喀喇昆侖山。這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巍巍昆侖,莽莽雪山;這里,高寒缺氧,人跡罕至,卻獨守一份神圣自然之美;這里,留下了戍邊軍人堅實的足跡和響亮的誓言“生時戍邊防,逝矣鎮(zhèn)昆侖”。
一座座精神豐碑,映襯著他們用生命捍衛(wèi)和守候萬家燈火??鲋?,在這里代代相傳!
守護祖國西大門。杜海兵攝
喀喇昆侖美在自然天成
神圣的喀喇昆侖。說到神圣,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會首先想到青藏高原上的布達拉宮,那是很多信徒心中的圣地。在那里,放空心靈,或看或走或思,都會有不小的收獲??稍谖铱磥?,人跡罕至的喀喇昆侖神圣得更加純粹。
走進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縷氣息,能夠讓人心曠神怡,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洗禮。
倘若問我,是何種力量讓人感到神圣?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時光之力。從“天路第一城”葉城縣驅車駛向喀喇昆侖腹地,可以讓你體驗到“一日走遍春夏秋冬四季”的獨特歲月之境。然而你可曾想過,千百萬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汪洋,萬物豐富,但隨著歲月變遷,大自然的偉力造就滄海桑田巨變,就如遙望樓蘭古國,想當年繁華似錦,而如今則是荒涼不堪。走在喀喇昆侖高原,千山萬壑,荒涼與生機并存,雄壯與廣袤相間,有幸的話你可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瑰寶——海洋生物化石,如貝殼、魚類狀的化石,還有奇石相間等,這些似乎印證了滄海桑田的時間變遷,那是來自遠古的呼喚。
縱情于喀喇昆侖,無論在哪一片天地,如果你是有心人,都能夠感受到大自然于喀喇昆侖的歲月洗禮,如此靜謐而又神圣。
靈動的喀喇昆侖。一路行來,從綠洲走向戈壁荒灘。車窗外,天然草場、青天碧水相間,看著滿山的駱駝群趕場,從路左旁的青草連天處奔向路的右邊,尋找新的希望;看著黃羊跪伏在山腰處憩息,與山水融為一體,仿佛你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看,在這邊,野牦牛正在河岸草灘吃著青草。聽,在那邊,紅柳依依,青青河畔,是一抹冷冽清澈的山泉水。在這碧水青天、白云紅柳相依之處,停車小憩也別有一番風味。
其實不光在紅柳灘,在219國道沿線,只要你不是匆匆過客,沿途很多風景會讓你流連忘返。如果來得巧,說不定還會趕上一兩次的小雪,靜靜的飄落人間,待到片片雪花靜靜地依偎在紅柳枝頭,仿佛這世界都會在這一秒定格。
幸運的話,你會遇上高原最美的精靈——藏羚羊,還有那肥肥壯壯卻又不失可愛的黃羊群;而最有趣的,你可能還會看到雪山狼群與羊群角逐,上演最真實的動物世界。
“我”眼中的喀喇昆侖。巡邏路上,奇景連天,也許初上高原的戰(zhàn)友只覺得這里怪石嶙峋,滿是荒涼,凈是高原缺氧,但這也是造化天成的產(chǎn)物。一座座山脈均有屬于它自己的名字,而這其中,最神圣的是中國的領土。
印象最深的是一座被官兵們稱為“小布達拉宮”的小山。初看這座小山,與其它群山?jīng)]有兩樣,光禿禿的滿是荒涼,但停下來細看卻發(fā)現(xiàn),它和藏傳佛教圣地布達拉宮竟是那般相像。一座宮殿坐落于群山萬壑間竟沒有一絲違和感,倒是給這荒無人煙的邊防線增添了一抹獨特的風景,讓人越看越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小布達拉宮”。 陳偉攝
這里還有個天神灣,雖沒有天仙,卻有上天賜予的湖泊風光。坐落在天文點附近的姊妹湖,又名為鴛鴦湖。清澈的湖水就像戰(zhàn)士們純凈的心境。
喀喇昆侖山美景。杜海兵攝
走在湖畔,那波光粼粼的艷影能夠讓你看到小小的無鱗魚兒在水中遨游,那是高原上的圣物。再往前走,金光閃爍、朝陽映天、紅霞映晚。每當日出日落時分,霞光照射群山之巔,金光灑滿每個角落、漫天飛射,猶如人間仙境。到了初冬時節(jié),天上飄落的雪花還不能在這山巔處落下根腳,唯獨山頂那一處還殘留著一片雪景。
下雪,讓人歡喜。尤其是第二天清晨,伴隨著集合哨聲響起,望著遠方環(huán)繞群山的朦朧霧氣,山頂處片片雪花折射出清晨的陽光。
清晨,金光灑滿喀喇昆侖山。杜海兵攝
喀喇昆侖美在渾厚壯闊
飛舞黃沙、戈壁荒灘,是喀喇昆侖的真實寫照。走在這廣袤的天地間,能讓你感受到大自然的渾厚與壯闊。
就說喀喇昆侖和昆侖山吧,名字差不多,景象卻完全不同。
昆侖山多是一片生機與綠意,而喀喇昆侖多的是戈壁茫茫、皚皚雪山。行駛在219國道,打開車窗,看著兩旁山脊陡坡,從庫地到麻扎,再到黑卡向前走,海拔高度忽升忽降,兩千余米到四千余米,再向上升至五千余米。這一路下來,也難得遇見生機勃勃的天然草場和紅柳。能看到的,大多是一片荒涼。
有時,喀喇昆侖落到你眼中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是連綿無盡的雪山。看著那茫茫雪原,道路與風雪連成一片,你在感嘆其巍峨壯闊的同時,也會感到寸步難行。
但靜下心想一想,黃沙戈壁、風雪邊關也是一種別樣的美。無論是茫?;囊暗娘w沙走石、還是冰冷凜冽的萬里雪飄,都是給戍邊生活增添了一抹粗獷豪放的韻味。正如那西北漢子一般,以最狂烈的方式迎接最好的朋友,喀喇昆侖高原正以粗獷的風雪黃沙、荒漠戈壁,為我們的戍邊將士進行一場獨特的接風和高原洗禮。
神仙灣哨所。杜海兵攝
喀喇昆侖美在敢于超越
即使在沒有風的日子,行走在喀喇昆侖,尤其是5000米以上的地區(qū),在氣壓低、缺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也無時無刻不在挑戰(zhàn)人們身體的極限。常年駐守在這里的辛苦,不言而喻。
而我們,為什么在這片土地上屹立不倒,堅守不退?
因為,這是中國的領土,是無數(shù)先輩英烈用生命和鮮血開創(chuàng)的疆土,是一代代官兵犧牲奉獻戍邊的邊關。漢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宋有“靖康恥,猶未雪”。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相比不值一提,我們能超越它。
因為,這是我們的信念,不論海拔再高,空氣再稀薄,高寒再缺氧,也阻擋不了我們堅定的戍邊信念。英雄的官兵用腳步丈量祖國的邊防線,用生命捍衛(wèi)祖國的尊嚴,即使向前一步氧氣便少一分,也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巡邏路上險象叢生,每向前一步,危險便多加一分,但依然堅定而從容向前。因為我們知道,每向前邁出一小步,對于國家而言,那就是超越了一大步,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的地方就是中國。
年輕的官兵,他們的腳步從未停歇;年輕的官兵,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挑戰(zhàn)生命的極限;年輕的官兵,他們用行動捍衛(wèi)祖國的領土尊嚴。
這就是,我們高原官兵的忠勇之美、超越之美、傳承之美。
戍邊戰(zhàn)士手拉手攀爬5500米巡邏路。杜海兵攝
喀喇昆侖美在薪火傳承
決不能把領土守丟了,決不能把領土守小了。在雄偉壯麗的喀喇昆侖之上,一代又一代的人為此堅守。
從1962年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到喀喇昆侖“鋼鐵哨卡神仙灣”、“團結戰(zhàn)斗模范連天文點”的建立,再到今天的新時代的衛(wèi)國戍邊軍人。他們之間有一種紅色血脈在傳承,那是喀喇昆侖的精神,是戍邊軍人的信仰,更是無數(shù)先驅者用生命印證的精神之光。
生時戍邊防,逝矣鎮(zhèn)昆侖。在康西瓦,矗立著一座座精神豐碑,1962年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英雄們就長眠于此。幾十年過去了,他們的音容笑貌也許在時代的長河中漸漸變得模糊,而他們鏗鏘有力的誓言卻銘記于每一位戍邊軍人心中;他們的精神和使命也跨越時空傳承到了每一位革命軍人肩上。
也許你不信。那是因為你沒有看到過,面龐黑里透紅,嘴唇紫黑龜裂的戍邊戰(zhàn)士。他們在全軍海拔最高的哨所河尾灘堅守崗位,舍小家為大家,把青春年華留給了祖國的邊防。
正是這群朝氣蓬勃的“90后”“00后”,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在喀喇昆侖精神的洗禮下,在去年的邊境斗爭中發(fā)揚“逢敵敢亮劍”的斗爭精神,勇敢無畏、守土衛(wèi)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邊防軍人的絕世風采。這充分證明了,他們已然握住了先輩手中的接力棒,薪火相傳、勇往向前!
也許有人說,喀喇昆侖是“生命禁區(qū)”,而在我輩眼中,喀喇昆侖是大自然的恩賜,是雄渾壯美的精靈,是祖國的大好河山。作為戍邊軍人,無私奉獻、戍邊衛(wèi)國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我們甘愿用生命捍衛(wèi)喀喇昆侖,堅守祖國邊防線,守護身后萬家燈火?。ㄗ髡撸汉t林 馬騰飛 杜海兵)
(編者注:原文標題為《喀喇昆侖之美 薪火相傳!》)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