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8-10-27 08:00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08-8-16 16:24:14 | 查看:1470次
1989年,鄭久強唐鋼技校畢業(yè)后,來到一煉鋼轉爐車間工作,那年他19歲。第一天上班,登上轉爐平臺,一股熱浪夾雜著粉塵撲面而來,惡劣的環(huán)境一下子打破了他對煉鋼的浪漫想象,尤其是那種輻射熱,象一支支鋼針刺的眼睛和皮膚生疼,還有那飛濺的鋼花,不光是五彩繽紛的色彩,稍不小心落到身上,就是一個燎泡。幾個月下來,他才慢慢地摸到了一些門道,身邊的老師傅對他熱心傳授技術和爐前老黨員那種忘我的工作熱情,使他覺得,煉鋼的確是個技術活,并暗暗立下了 “學習一流的煉鋼技術,做一流的煉鋼工人,干出一流的成績”的志向,從此,他的青春和火紅的鋼水、飛濺的鋼花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煉鋼廠的爐前工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每個煉鋼爐前,有一個爐長,四名助手,爐長是技術水平最高的。下面是一助手二助手三助手末,新工人都要從末助手干起,為了使自己盡快掌握技術,提升級別,組里的活,他不管份內份外,總是往前干。半年下來,三助手以下的活計都掌握的得心應手了,到入廠一年的時候,就被破格提拔為煉鋼二助手。更加激發(fā)和堅定了他學好技術,練好本領的信心,不管苦臟累險,他都干在最前面。這種學技術的熱情,也感染了老師傅們,他們把自己寶貴的經驗和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使他的技術水平迅速提高。為了練觀察鋼水的溫度本領,我一爐一爐地盯,根據(jù)鋼水顏色判斷溫度,一班下來,眼睛又疼又腫。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久后舉行的全廠技術大比武時,考十次目測爐溫,十次上下不差5度,最準的一次1度不差,在場的許多老師傅都挑起了大拇指。入廠不到四年,他被破格提為煉鋼爐長,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爐長。低合金鋼是新開發(fā)的建筑用鋼,對冶煉要求非常嚴,我們廠用的是6噸轉爐,爐子小,成份較難控制,當時全廠的煉成率很低,我?guī)ьI小組,一遍一遍地試,摸出了一套簡單實用操作方法,總結f3納出了冶煉低合金鋼的“5 1 9”操作法。按照這一操作法,我們小組的煉成率一下子提高到9 5%,在全廠推廣后,全廠1 6個煉鋼小組也的煉成率都超過90%,每年多創(chuàng)效益80多萬元,小組也因此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共產黨員關鍵時刻沖在前
1999年,一煉鋼廠進行了技術改造,淘汰所有的6噸小轉爐,全部換成頂?shù)讖秃洗禑?50噸氧氣轉爐。當時,這是我省容量最大、工藝最先進的煉鋼設備。廠黨委決定,讓他們小組煉第一爐鋼,僅給了三個星期的準備時間,他們既激動,又有很大壓力。鄭久強深知這爐鋼的分量,啥也沒說,一頭扎進了新廠房,夜以繼日地學習、研究150噸轉爐生產的有關資料和規(guī)程,不斷地尋找機會到其他單位觀察類似轉爐的生產操作,密切關注操作人員工作時的每一招、每一式,晚上又拿起《煉鋼原理趴《煉鋼500問》等書本挑燈夜讀。那些日子,他把所有預想到的情況一一列出,記了厚厚一本學習筆記。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在原來經驗煉鋼的基礎上,掌握了新的煉鋼原理和操作方法。6月29日正式開爐,小組有序調試設備、裝鐵備料。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精心冶煉,第一股鋼水滾滾涌出,在場人員舉手歡呼,忘情擁抱……
2003年,河北省的重點建設項目,唐鋼的生命線工程——超薄熱帶生產線建成,它的冶煉技術在鋼鐵領域是最先進的。領導再次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就在準備開爐的最關鍵時刻,他突發(fā)高燒,站都來站不穩(wěn)。但一個共產黨員、一名爐長的責任感受驅使著他,拔下輸液的針頭,始終堅持在現(xiàn)場。工友們找來濕毛巾蒙住頭給他降溫,領導把一把椅子騰出來讓他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于一舉成功。而他休克在工地上,打針、輸液,什么感覺都沒有了……
共產黨員學習知識走在前
新一鋼兩座150噸轉爐的相繼投產,是唐鋼冶煉實現(xiàn)了歷史性的飛躍。原有的知識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現(xiàn)代化的煉鋼生產需要。為了盡快熟練掌握新的煉鋼技術,他利用業(yè)余時間攻讀東北大學冶金專業(yè)本科,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工作實踐經驗,總結撰寫了《磁選鋼渣在150噸轉爐上的應用》和《轉爐煉鋼的脫硫方法》等論文,并打印成冊,人手一份,帶領助手邊操作邊講解,手把手進行傳、幫、帶。
經過幾年的精心培養(yǎng),全組人員的煉鋼技術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人人都能煉出20多種鋼,這在整個公司絕無僅有。在每次技術指標評比中,他們組始終名列全廠第一。他們的爐齡由6000爐提高到12000多爐,每年不僅可以節(jié)約500多噸的補爐材料,還擠出60多小時的煉鋼時間。我在新一鋼當爐長時,一塊共事的10人中,現(xiàn)在已經有3人當了爐長,兩人當了一助手,現(xiàn)在都挑起了全廠煉鋼生產的大粱。組里有個職工叫張軍,剛來時,干啥事都不太主動。鄭久強就反復找他談心,談自己的成長經歷,手把手教技術。沒幾年,他從二助手到一助手,現(xiàn)在出去當爐長了,技術非常過硬,有的指標還超過了鄭久強小組。有的人笑著說他增養(yǎng)了一個競爭對手,他說:我臉上有光,誰當?shù)谝欢际翘其摰墓鈽s。由于技術精湛,被公司聘為煉鋼操作技能專家,享受高職待遇,工人也能成才,工人也能當專家,這在青年職工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激發(fā)了全廠青工學技術長技能的熱情。
共產黨員危難之際不退縮
危難險重任務,是對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考驗。焊條鋼是公司的主打品牌,過去老廠一直沿用小轉爐一一模鑄冶煉,在大轉爐一一連鑄工藝生產條件下,能否大批量生產決定著整個公司的前途命運。兩個攻關小組三次實驗都失敗了,這時領導找到了他,讓他們小組啃下這塊硬骨頭。當時班內有人勸我別接,怕他丟了名聲。但他沒有推、沒有拖,反復研究焊條鋼的特性和原理,細心分析了前三次失敗的原因,終于找出了是脫氧過程不合理造成的。在冶煉過程中,運用了“二次脫氧方法”取得成功,正品率達100%。其它如氣體保護焊絲鋼等高附加值產品,通過攻克難關,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使噸鋼成本下降50元,為公司創(chuàng)造了巨大為公司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一次冶煉中,他突然發(fā)現(xiàn)爐嘴漏水,爐內耐火磚刷刷掉渣。他立刻意識到,爐襯如脫落,把爐體燒穿,漏掉一百多噸的鋼水不說,還可能造成嚴重的爆炸事故。生死時刻,人命關天。他沒有大聲張揚,而是盡量讓自己鎮(zhèn)靜下來,告訴大伙停下手中的活,分成兩個組,一組搬耐火磚,一組和耐火泥,準備補漏洞。大伙看著他凝重的表情,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這時,作為當時在場的唯一的共產黨員,他毫不猶豫地扯上一件大衣,讓別人給他澆上水,把身子整個裹住,冒著1600多度的高溫,對準漏洞把和好的泥扔上去,一次、二次、三次……大衣袖子烤著了,再給他澆上水;臉和手烤出了泡,就一下一下沾涼水,經過40多分鐘的戰(zhàn)斗,爐嘴修好了,爐襯補好了,他也倒下了。大家后來談起這事,都說,危難之時,還是共產黨員經得住考驗。
共產黨員名利面前不動搖
2002年,全國冶金系統(tǒng)煉鋼職業(yè)技能大賽在唐鋼舉行,有資格參加的只有全國20多家,有100噸以上大轉爐的企業(yè)。幾輪篩選后,入圍的都是技術精英,他有幸作為代表唐鋼參賽的唯一選手,經過嚴格的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典得全國煉鋼狀元,同時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近幾年來,他被公司授予唐鋼功臣榮譽稱號,多次被公司和上級黨組織授予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兩次被評為省勞動模范,2001年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憑煉鋼技術成名了,在唐山周圍的一些煉鋼企業(yè)中也小有名氣,有的私企老板找到他,出年薪30多萬元聘請我,都被他拒絕了。(本文圖片來自:環(huán)渤海新聞網)
(責任編輯:盧亞飛)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