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9-24 08:01 |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7月30日 21:36:52 | 查看:991次
著名科學家、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教授7月30日6時許在上海逝世。錢偉長生于1912年。這是錢偉長生前照片(1988年3月攝)。 新華社發(fā)
新華網上海7月30日電(記者 楊金志)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錢偉長院士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先生已去,教誨長存,他生前的許多談話,今天看來依然是極具針對性的真知灼見。
——我不是黨員,不過我還是拿黨的事業(yè)作為我的終生事業(yè)。為了我們的民族,我們個人吃點虧不要后悔,不值得后悔。我們歷史上有許多英雄人物靠這么點精神,為我們中華民族立了大功績!這就是公而忘私。我們先哲對我們的教育是很多的,譬如像范仲淹那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就很精彩的!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為天下著想,也就是為中華民族、為黨的事業(yè)著想。
——我一輩子就是這樣,所以有人說我不務正業(yè),今天干這個,明天又干那個。我說我是看國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我的基礎好一點,有這個能力可以這樣做。我可以臨時開一個題目,保證三個月內就可以開展。我會查資料,看書也快,今天干完這個,明天就可轉到另外一個題目去。我的題目很雜,什么都有,因此有人說我是“萬能科學家”。其實不是萬能,不過我會去學一類東西,我會看人家的東西,看懂了我自己能下結論,并在這個基礎上再做下去。我懂得爬在人家肩膀上,我要永遠爬在人家肩膀上。
著名科學家、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教授7月30日6時許在上海逝世。錢偉長生于1912年。這是錢偉長生前照片(1987年3月攝)。 新華社發(fā)
——我不是天才,我的學習是非常勤奮的,我發(fā)現很多東西我還不懂,需要,我就學。你們不要相信天才論,關鍵是在于刻苦和努力。沒有學不會的東西,問題在于你肯不肯學,敢不敢學。
——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全面的人,是一個愛國者,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一個有文化藝術修養(yǎng)、道德品質高尚、心靈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yè)知識的人,一個未來的工程師、專門家。
——應該覺得自己不懂的東西很多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學問;你覺得什么東西都懂,你大概是沒有學問的。我們要培養(yǎng)這種人,滿肚子都是問題的人,這種人是我們國家需要的。培養(yǎng)博士生就是使一個沒有問題的人變成有問題的人,也懂得力所能及來解決問題。
——那種把學科與學科之間界限劃得很嚴、各種專業(yè)分工過細、互不通氣的孤立狀態(tài)必須打破。長期以來,在我國形成的理工分家、文科和理工農各科分家的現象,業(yè)已明顯地影響培養(yǎng)建設四化人才的質量,現在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我們主張理工合一,文理滲透,反對現在國內中學就文理分家的現象。
著名科學家、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教授7月30日6時許在上海逝世。錢偉長生于1912年。這是錢偉長(中,當時為清華大學教授)和教員們一起進行科學實驗(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什么是應試教育?就是學校忙于應付考試,小學應付考中學,中學應付考大學?,F在的考試非??贪?,數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選,家長就要交許多錢。搞到最后,成了哪個學校升學率高的,那個學校就是好學校。即使僅就智育而言,這也是片面的。
——學校體育很重要。好處之一是自身健康,另外運動也可以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人的分析能力、決策能力。運動場上情況瞬息萬變,要應付環(huán)境,就要有分析、決策的本事。運動是培養(yǎng)人的體力,增強體魄,激發(fā)拼搏爭先的斗志,形成合作的團隊精神的最好形式。
(責任編輯:吳雄)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