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07-02 15:11 | 來源:澎湃新聞 2021-06-15 11:56 | 查看:1068次
以下文章來源于地球知識局 ,作者南城賽金花
地球知識局
人文+地理+設計,全球視野新三觀
2021年5月27日,北京856路公交上。一位自稱“正黃旗”的中老年大媽要求一位乘客讓座,并用歧視性語言謾罵。這一幕被其他乘客錄成了短視頻,經(jīng)過幾天的發(fā)酵傳播,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6月8日大媽被行政拘留。
這一事件已經(jīng)塵埃落定,但是,北京大媽引以為傲的正黃旗身份究竟意味著什么,頭頂通天紋的“正黃旗”人,出門為什么要擠公交,這背后發(fā)生了什么?
文 | 城南賽金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原文首發(fā)于2021年6月12日,原標題為《正黃旗,哪來的自信?》,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白山黑水間的爭奪
八旗是建州女真設立的軍事制度,這一制度的形成,對后金崛起、滿族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入關后,它也是清朝統(tǒng)治者維持統(tǒng)治的基石。一項制度并不會憑空出現(xiàn),成功的制度往往是社會、歷史、和其它先進制度共同影響下形成的產(chǎn)物。所以想要明白一個制度為何會出現(xiàn),先要了解上述的這些因素。
黃白紅藍與鑲黃白紅藍,共八旗
(圖:Wiki@Sodacan)▼
明初期和明中期最大的外部壓力來自蒙古高原,雖然相較于元帝國不可同日而語,草原各部族也斗爭不斷,但是其軍事實力依舊不容小覷。為了與之對抗,明代加強北方軍備的同時,也在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
蒙古高原的壓力使得東北地區(qū)在地緣上非常敏感,燕山山脈及關寧錦走廊分隔了關內與關外,一旦突破這道屏障,作為首都的北京就會危在旦夕。所以,如果敵對勢力同時控制蒙古高原與東北,這將為明朝帶來巨大的邊防壓力。
明朝北方防線長期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
給邊防和財政造成了巨大壓力
如果要同時應對兩個方向,恐難以招架▼
當時東北生活著女真民族的各個部落,他們有相似的語言和生活習慣,部落之間相互通婚、攻伐。有的部落與遼東漢人關系密切,融合較好,有的部落蒙古血統(tǒng)成分較多。在無法完全控制的前提下,如果明朝不團結女真各部落,女真各部落就可能倒向蒙古勢力,這顯然不是明朝皇帝愿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朝鮮李朝也在加速北擴,勢力已影響到如今的中國東北地區(qū),一旦當?shù)夭孔灞焕畛耆珴B透,也是明朝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永樂初年,明朝冊封對其有功的女真胡里改部,建立了建州衛(wèi),不久以后斡朵里部逐漸遷移到建州衛(wèi)附近,明朝又先后建立了建州左衛(wèi)和建州右衛(wèi),任命斡朵里部的首領孟特穆掌管左衛(wèi),其弟弟凡察掌管右衛(wèi)。
孟特穆便是日后清朝皇室的祖先,被清廷追認為肇祖。而胡里改部與斡朵里部成為了建州女真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隨著女真各部的發(fā)展與融合,逐漸形成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分。
這三部分的名字與方位頗為對應
頗有種內分封而外夷狄的味道▼
建州女真與明朝合作較為緊密,漢化程度更高。建州三衛(wèi)和明朝直接控制的衛(wèi)所不同,自治程度極高,為羈縻[mí]衛(wèi)所。作為指揮官的指揮使往往由當?shù)厍蹰L擔任,通常世襲,朝廷對這里的影響有限。
建州女真也并不總是忠于明朝,他們不時會出兵劫掠明朝或朝鮮的邊民,使之成為奴隸或工匠。明朝則不時出兵攻擊作為反制措施,還會利用建州女真的內部矛盾削弱其力量。建州女真則在服從和叛逆之間反復橫挑,利用擄掠來的人口和資源,擴充自己的勢力。
長白山脈在這里其實形成了一道地理屏障
使得明朝的郡縣組織很難擴展到漁獵部落的腹地
而長白山西部也成為大明與女真部落的爭奪焦點▼
2
旗人哪來的?
明朝后期海西女真哈達部、葉赫部是女真中最強勢的力量,他們傾向于與朝廷合作。這一時期建州女真相對受壓制,同時對明朝、海西女真多有不服。建州出身,與明朝邊官交好的野心家尼堪外蘭也建議明朝出兵征討建州。
凡察(曾掌管建州右衛(wèi))的后人王杲帶領建州女真部隊偷襲撫順,并大肆劫掠,之后又進攻遼陽,殺死數(shù)名明朝軍官,震動了明廷。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便集結兵力進攻建州右衛(wèi)。此時王杲的力量甚至不足以統(tǒng)一建州,所以必然無力抵擋集結了兵力的明軍。權衡利弊后,王杲的親家建州左衛(wèi)指揮使覺昌安和女婿塔克世選擇暗中投靠明朝。
王杲死后,其子阿臺再次反叛,覺昌安為了救出自己嫁給阿臺的孫女,和兒子塔克世進入被圍攻的古勒城。尼堪外蘭出面勸降古勒城,然而勸降成功后,明軍背棄承諾屠城,二者也被誤殺在了城中。
努爾哈赤是覺昌安的孫子,塔克世的兒子,王杲的外孫,面對家族受到重創(chuàng),他要求明朝邊官處置尼堪外蘭。然而后者沒有受到處置,反而背靠明朝成為了女真各部的強勢人物。
對于努爾哈赤,明朝也僅僅讓他承襲祖爵,做了建州左衛(wèi)指揮使。但這并沒有“安慰”努爾哈赤的怒火,后來他選擇起兵進攻尼堪外蘭,并將其勢力消滅。遼東總兵則接受了這一既成事實,沒有出兵干預,努爾哈赤成為了女真一霸。
其實從大明角度來看
長城以外打成什么樣,最后都只能承認既成事實
一方面懶于干預,一方面已經(jīng)無力干預了▼
利用難得的發(fā)展良機,努爾哈赤修筑城寨,逐漸統(tǒng)一了建州各部,并和以弓馬嫻熟聞名的葉赫部、哈達部結為姻親,并依靠自己田莊的收入,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部隊。隨后,建州女真成功抵御了海西女真葉赫、哈達、輝發(fā)三部聯(lián)軍的進攻,還與蒙古建立了同盟關系。具備了整合女真各部的實力。
決定性的轉變發(fā)生在1599年,建州利用聯(lián)姻等手段,趁著哈達部受到葉赫部攻擊,又遭遇饑荒時將之吞并。吞并一個同樣強大的部落,為建州帶來新生力量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管理難題。
原本建州的軍事制度具有濃厚的漁獵民族風格,延續(xù)了狩獵小隊的編制。以血緣為紐帶,將統(tǒng)一村或一寨的壯丁,每10-12名編為一個小隊。這樣的編制固然靈活,親朋好友變?yōu)橐粋€小隊也方便配合。但是這顯然為軍官的工作增添了很多麻煩,一旦參戰(zhàn)人數(shù)較多,就會變得難以控制。
1601年,努爾哈赤參考金代的軍事制度,對舊軍制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與重建。軍事制度變革之后,建州爆發(fā)出驚人的戰(zhàn)斗力,1607年擊敗輝發(fā)部,1613年吞并烏拉部,人口和實力迅速膨脹。
1615年,軍政合一的組織——八旗制度雛形初現(xiàn),每300戶為一個牛錄(佐領),五個牛錄為一個甲喇(參領),五個甲喇為一個固山(旗),每一級都由相對應的額真統(tǒng)帥。
然后在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zhàn)后
組織能力大幅提高的努爾哈赤成功“下山”
從此大明的遼東局勢一發(fā)不可收拾▼
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八旗制度逐漸成熟。至少在1622年,四正色旗和四鑲邊旗的八旗型制正式確立。
3
望文生義的正黃旗
然而,現(xiàn)代人所指的正黃旗,并不是與努爾哈赤親密度最高的那一批人馬。
隨著建州的勢力越來越大,努爾哈赤久經(jīng)考驗的胞弟、子侄們開始摩拳擦掌,準備上演一場場父慈子孝的奪權大戲。努爾哈赤在八旗之上,又設置了諳班(大臣)和貝勒(王)。貝勒理論上總管各旗,實際上只能直轄各旗的護軍,形成與軍事將領額真?zhèn)兓ハ酄恐频木置妗?/p>
比如皇太極就是努爾哈赤的四貝勒,領兩黃旗▼
然而,在權力交接給皇太極的過程中,依舊出現(xiàn)了殘酷的權力斗爭,并波及到八旗制度。兩黃旗為努爾哈赤所統(tǒng)領,而正黃旗的名字前還帶有“正”字,通常會讓人誤以為它是排序第一的旗,不知道前幾天公交上的正黃旗大媽是不是也出現(xiàn)了這種誤解。
其實鑲黃旗才是排序第一的旗。日后,鑲黃旗下走出鰲拜,慈安太后這樣權傾一世的角色。慈禧太后則是鑲藍旗抬入鑲黃旗。正黃旗名人相比要顯得黯淡一些,能為大眾所知的,除了納蘭性德,便是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主和派琦善。
如果不考慮這個正字
僅從視覺習慣來看,也是右側圖案更高貴些▼
最初,不論鑲黃、正黃都不在皇太極手里,而是屬于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多鐸和阿濟格。于是,他便將原本的鑲黃、正黃降格為鑲白、正白,將自己統(tǒng)領的正白旗改為正黃旗。將鑲黃旗(即原鑲白旗)給了長子。之后正藍旗因為被卷入謀反事件,與正黃旗重新混編,形成了新的鑲黃、正黃旗。之前的鑲黃旗又變成了正藍旗。
入關后,半數(shù)八旗進入北京駐防,其余的則守衛(wèi)在長江、黃河、大運河沿線、關外、蒙古等重要城市的據(jù)點中。他們往往占據(jù)各個城市的一角或新建一座城,形成滿城。旗人作為軍事貴族,不但擁有俸祿米,而且享受免稅免勞役的特權,在入關之初,一度廣泛圈地。
可以看海,亦可滑冰
(圖:陳思宇117 圖蟲創(chuàng)意)▼
隨著清代擊敗各地反抗勢力,平定三藩,又擊敗強勢崛起的準格爾部,一步步進入到一個相對穩(wěn)定、和平的時期。依靠提供兵員換取經(jīng)濟、政治特權的八旗子弟們,迅速進入到了一個特權還在,但是義務大大減輕的時代,從平定三藩起就表現(xiàn)出不堪用的跡象。衣食無憂,缺少壓力的生活逐漸造成了整個階層的普遍墮落,武備廢弛成為常態(tài)。
就這樣,旗人從壟斷暴力,令人生畏的軍事貴族階層,逐漸淪為落魄貴族。他們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從讓人敢怒不敢言的老爺們,變成了日上三竿起床,去牛街吃口點心遛鳥的閑漢。
隨著人口膨脹,八旗子弟的經(jīng)濟特權也不再優(yōu)越,不少八旗子弟生活困頓,有些甚至走向流氓化。最終作為清朝武裝力量核心的八旗,既無力鎮(zhèn)壓起義,也不能御外辱。使得滿清政權不得不依賴漢人大臣與團練武裝,旗人地位進一步下滑。
辛亥革命后,旗人的社會地位曾一度淪為底層。而如今,大清都已經(jīng)亡國110年了。
下班了下班了
(圖:潘笑沖 圖蟲創(chuàng)意)▼
參考文獻:
1.柯嬌燕,常書紅.八旗漢軍的起源與內涵新見[C].2002.
2.任玉雪.八旗牛錄起源時間問題再探[J].滿族研究,2004:82-91.
庫叔薦書
《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發(fā)展歷程》
華景時代
準確把握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的主要過程、主題、主線和本質,
闡述歷史上發(fā)生的重要會議、重大事件、重大決策,
以及取得的成就、經(jīng)驗,遇到的挑戰(zhàn)等。
圖文并茂,重點突出。
原標題:《正黃旗,哪來的自信?》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