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11-09 22:07 | 來源:遼沈晚報 2019年11月05日 04版 | 查看:1641次
柳玉璞。本人提供
106歲的柳玉璞講述他的經歷。 遼沈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曲值 攝
柳玉璞,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
一見面,笑容可掬的老人就伸出略顯消瘦的手。那雙手有些涼,但是握得很穩(wěn)。
他是開國工匠,用這雙穩(wěn)穩(wěn)掌控毫厘的手打磨出一個個迫機炮管,雕琢出急需的高射炮炮栓,用日夜不休的苦干支援著前線將士浴血奮戰(zhàn);他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精益求精,為國家的工業(yè)崛起,為“中國制造”的騰飛無私地奉獻了一輩子。
畢竟年紀大了,有時候出去遛彎,如果不是孩子跟著,很容易就走丟??墒翘崞甬斈隇閲瞰I的事,老人清楚地記得當年讓新中國建設者熱血沸騰的口號。
“叫工廠冒起煙來!”
“前方要得急,后方趕得快!”
“后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
老人的眼神依然清澈,老人的聲音依然響亮,家國待興時,每一個建設者,無不奮勇當先,胸有凌云志,滿懷報國情。
這個英雄城市無私支援國家的歷史應該銘記,向那些默默無聞卻平凡而偉大的建設者致敬!
第一次見到機器 就決定要干這一行
雖然已經年過百歲,但是老人的記憶還是比較連貫。只是有時候提到傷心事,老人會突然沉默下來。比如說到他的父親,辛辛苦苦一輩子,最后因為生病,不想連累家人,上吊自殺了。
柳玉璞的老家在丹東大東溝,現(xiàn)在叫東港。家里原本開了個店,日子還可以,能供柳玉璞上學??墒翘煸鈾M禍,在柳玉璞12歲那年的臘月二十八,鄰居家一場大火連累了他們家,店與房子幾乎被燒成了空地。寒風中,一家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各奔東西。
柳玉璞孤身一人到了大連投奔親戚,飯店、藥房、錢莊他都干過,不過都不是他喜歡的。有一天,他突然在一個廠子里看到一臺機器,他馬上就跟親戚說:“我就想干這個!”因為他念過幾年書,算是有文化了,所以那個制造榨油機的工廠留下了他。
因為是學徒,等于是白白干了三年,老板最后給了他十元錢讓他走了。經人介紹,他到了日本人開的一家工廠。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觸到了比較先進的車床。
“不干不行啊,我媽帶著弟弟妹妹還在要飯。”柳玉璞每個月能掙二十元,他只留下飯錢,剩下的全都寄回家,才讓家里人在那個朝不保夕的黑暗年代沒被活活餓死。
作為中國人,對侵略者是有著天然仇恨的。終于,柳玉璞忍不住了。因為柳玉璞技術好,工廠給他安排了一個學徒?!斑@小子是日本人,我干活的時候越看他越來氣,忍不住就揍了他?!崩先诵Φ煤荛_心,“我把他打跑了”。不過,打了日本人,柳玉璞自己也得跑了。
1939年,柳玉璞到了沈陽,從此在這個城市一住就是一輩子。
人窮志氣大 不給日本兵工廠做工
提到沈陽,老人最先想到的竟然是東站。“那個火車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建的,不是小日本的”。老人說到這里,語氣滿是自豪。始發(fā)站為東站的奉海鐵路,是張作霖著手投資的第一條自主鐵路干線,也是東北第一條真正由中國人修建的鐵路干線?!熬拧ひ话恕笔伦兒蟊蝗哲娗终肌?/p>
在那個國土淪陷于日寇之手的年代,工廠都是為日本人服務的。柳玉璞在沈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永遠鐵工廠”,而這也是他在抗戰(zhàn)勝利前的最后一份固定工作。
因為有精湛的車工技術,柳玉璞到沈陽后的第三天就到這個工廠上班了。可是當他熟練地掌握了新機床的使用技術之后,廠里又給他分配了別的工作。這時,柳玉璞才知道這家工廠竟然是給日本人造武器的?!叭烁F志氣大!”老人的聲調高了起來,雖然當時他要養(yǎng)活一家老小,但是他毫不猶豫地辭職不干了。
沒了固定工作,柳玉璞就開始到處打零工,直到日本投降。
之后的三年,柳玉璞先后在幾家工廠里做車工。這期間,他接觸到了先進的美式機床設備。
1948年8月,當時的大型軍工企業(yè)第五機器廠(新中國成立后改為第二機床廠,后又改名為中捷友誼廠)招聘車工。因為薪水高,很多人前去應聘,柳玉璞也是其中之一??荚囶}目為實際加工操作,考試題目復雜,精度要求很高,很多人看完圖紙后,搖搖頭轉身就走了??荚噲D紙到了柳玉璞手中,他對各種設備的了解和精湛的技術派上了用場。
柳玉璞以完美的表現(xiàn)一次就通過了考試,最終,只有柳玉璞一個人被招進了工廠。
技術過硬 與全國勞模共同工作
雖然柳玉璞說自己沒什么大本事,只是肯學肯干,但言談間對自己的車工技術充滿了自信。
柳玉璞剛入廠一個月的時候,有一批零部件加工任務分到了同班組其他兩名工人手中。由于工藝復雜、精度要求高,兩個人干起來比較吃力,一天加班加點也只能加工五件。
午餐的時候聊到了這件事,大家都感覺這個零部件不好干。問柳玉璞一天能干幾個?他笑著說:“我一天干十個八個的應該沒什么問題!”
本是一句笑談,結果話傳到那兩名工人耳中,兩個人找到了工廠領導。第二天,那批零部件的圖紙和毛坯料就放到了柳玉璞的車床旁,大家竊竊私語,似乎都等著看他出丑。
柳玉璞也沒有想到會這樣,但是卻毫不在意:“正好讓你們心服口服!”
他憑借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術,才到中午,四個零部件就加工完成,到了晚上八點多鐘,剩余十個零部件全部加工完畢。工友們無不雙挑大拇指,佩服柳玉璞的精湛技術。從此,柳玉璞高超的技術水平在全廠傳開。
因為技術突出,柳玉璞直接被定為班長級,他所在的三車間有兩臺先進的美式車床,一臺分配給了柳玉璞,另一臺由新中國成立后的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全國著名先進班組——馬恒昌小組的創(chuàng)始人馬恒昌操作。新中國成立后,柳玉璞也成為馬恒昌小組的技術骨干。
沈陽解放第三天 就回到工廠建設新中國
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
新中國成立初期,沈陽成為解放戰(zhàn)爭的大后方,它的經濟潛力、戰(zhàn)略位置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軍工品的生產基地和工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
當時的沈陽城,“叫工廠冒起煙來!”成為最讓人精神振奮的時代口號。
工廠僅僅停工了兩天,柳玉璞就和工友們一起投身到新中國建設生產大潮之中。
1948年12月20日,沈陽市的工廠和街頭出現(xiàn)了一份新的報紙《工人報》,第一期就報道了全市軍需工廠全部復工的消息。
前方要得急,后方趕得快!為了爭取最后的勝利,不只是前方解放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后方的群眾一樣眾志成城、埋頭苦干。
為了攻堅克難,當時解放軍駐廠首長組織成立了由馬恒昌、柳玉璞等10個人組成的“技術革新小組”,由馬恒昌任組長,這就是后來聞名全國的“馬恒昌小組”,柳玉璞任副組長。
“馬恒昌小組”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加班生產,為前線戰(zhàn)場輸送了大量武器。
1948年末的一天,馬恒昌小組接到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原來在遼沈戰(zhàn)役中,解放軍繳獲了兩門美式高射炮,但炮栓已經被國民黨銷毀,在另一場戰(zhàn)役中,我軍急需這兩門高射炮來摧毀敵方工事。
加工兩個炮栓的任務交給了技術最好的馬恒昌和柳玉璞兩個人。時間緊、任務急,兩個人在數(shù)據(jù)缺失的不利條件下,邊測量、邊研究、邊加工,好在測量和繪圖都是柳玉璞的拿手本領。經過一天一夜的連續(xù)奮戰(zhàn),終于提前把兩個炮栓交到解放軍手中,經過試射,完全合格。
“我是黨員, 黨員就要有擔當”
1948年底,因為出色的表現(xiàn),柳玉璞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提起那段日子,柳玉璞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在小組成員的齊心合力下,馬恒昌小組還完成了閉鎖機的制造任務,接著又圓滿完成了子彈檢查機和子彈裝存機等多項任務。馬恒昌小組用半年時間就創(chuàng)造了10項新紀錄,改造了18種工卡具,工效提高了1-3倍。馬恒昌曾先后13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人民志愿軍應請求赴朝。
遼寧地區(qū)既是前哨陣地,又是重要后方。沈陽作為東北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和最大的重工業(yè)城市,始終承擔著后方戰(zhàn)略基地的重任。
“后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沈陽的工廠夜以繼日地為前線部隊生產,提供了炮鞍、飛機副油箱、炮車、軍鎬、炒米機、軍用餅干和大批藥品,沈陽的工業(yè)力量有力地支持了中國人民志愿軍。
隨著局勢的發(fā)展,柳玉璞工作的第二機床廠進行了戰(zhàn)略轉移,馬恒昌小組也搬遷到齊齊哈爾。因為柳玉璞是第二批轉移人員,沒等他動身,又有新指令,讓他留駐沈陽。
廠子因為大部分搬遷,勞動力不足,但是面對上面下達的緊急任務,全廠職工迎難而上。當時工廠承接了一萬把軍鎬的任務,時間非常緊迫。因為原材料都是從外面送來的,所以雖然工人們干得熱火朝天,卻時常出現(xiàn)原材料跟不上的情況。這時,柳玉璞站了出來。
“我是黨員!”老人的回答很簡潔。他自己趕著馬車一趟趟地把原材料運回了廠里。“大家伙都說,這下好了,可勁兒干!”
緊接著,又接到了加工鋼件的任務,可是這個鋼件需要熱處理,而廠子只有一個小鋼爐?!拔沂屈h員!”柳玉璞又站了出來,“黨員就要有擔當!有困難黨員先上!”柳玉璞幾乎走遍了沈陽的大小工廠,終于在一個礦山機械廠發(fā)現(xiàn)了三個新的煉鋼爐。上級交下來的任務順利完成了。
1973年,柳玉璞在中捷友誼廠光榮退休。
雖然已經是106歲高齡,每天柳玉璞都要看報,拿著放大鏡一點一點地看。他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要與時俱進。
從1948年沈陽解放到現(xiàn)在,他的精湛技術和工匠精神已經傳承了將近三十代。注重細節(jié),追求極致,誠心正意,術有專攻,這是柳玉璞老人對工匠精神精髓的理解。
有人笑著說,徒弟都傳了這么多代,您老可以申報世界紀錄了。老人說,那些都是虛名,他更愿看到的是扎實肯干、以廠為家、為國奉獻的精神能夠一代代傳下去。
遼沈晚報、聊沈客戶端主任記者 李振村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