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96歲老人為貧困生捐款15年 曾因家貧無書讀(圖)

發(fā)布時間:2010-03-13 10:24 | 來源:搜狐網(wǎng) 2010年03月12日02:25 | 查看:2296次

單車爺爺楊秀民和愛人郭奶奶給記者看助學對象寫來的感謝信

  96歲“單車爺爺”愛心助學記

  《法制周報》記者 李俊杰 實習生 何金燕/文 記者 周濤/圖

  毛主席曾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痹诤祥L沙,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叫楊秀民,長沙市衛(wèi)生局離休干部,今年已是96歲高齡。

  從1995年開始,每年春季開學前,這位老人都會蹬著單車來到長沙市青少年基金會,為貧寒學子送上一份愛心,10多年來風雨無阻,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單車爺爺”。

  老人堅持捐款15年

  今年2月25日,農(nóng)歷正月十二,剛上班,長沙市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以下簡稱青基會)負責人羊舒麟便接到了楊秀民老人打來的電話:“請你們到我家來一趟,我給希望工程再捐2000元”。

  96歲的楊秀民年事已高,腿腳也不太靈便。近幾年,每到這個時候,長沙市青基會的工作人員總能準時接到楊老的電話。

  1995年,長沙市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成立,標志長沙希望工程的啟動。從報紙上看到這則消息后,當年4月的一天,81歲的楊秀民老人蹬著單車,來到剛掛牌成立不久的市青基會,將1000元退休金捐給了希望工程。此后,每年過年后、開學前都把錢通過青基會送到貧困學生手里,已成了楊老固定的習慣。

  “那時,楊老的退休金并不算高,老人作出這樣的決定,是需要勇氣的”。對于當年的情形,羊舒麟仍記憶猶新,他說,楊老當時騎著單車,頭戴一頂草帽。那次,楊老與寧鄉(xiāng)縣3名瀕臨失學的貧困女生結(jié)成了幫扶對子。

  令羊舒麟沒有料到的是,楊秀民老人的這一行為執(zhí)著地堅持了10余年。老人總是在每年春季開學時騎單車往返于家和市青基會之間,為希望工程送去1000元。人們都親昵地稱他“單車爺爺”。

  在楊老的家里,至今仍保存著所有的捐款詳單還有3張結(jié)對救助卡。這3位來自寧鄉(xiāng)的貧困生分別是出生于1988的戴娜枝,出生于1986年的夏芳,以及出生于1987年的劉曉軍。

  三位學生均與楊老通過書信有過交往,在信中,楊老鼓勵幾位貧困學生:“不管你有什么困難,爺爺都會盡力相助”,楊老還給孩子們郵寄過書本和文具。

  劉曉軍的父母在給楊秀民老人的信中也提到:“您與我們素不相識,卻省吃儉用慷慨相助,使得我們的孩子在相對好的環(huán)境可以安心學習,我們的孩子是幸運兒,您是我們孩子的再生父母?!?/P>

  多年來,老伴郭奶奶也給了楊秀民莫大的支持。從2007年開始,兩位老人每年拿出2000元捐給需要幫助的人。

  “積累財富不如積累德行”

  “我之所以捐錢,主要是因為過去家庭貧困,沒讀過書,沒有文化什么都做不成,所以想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睏钚忝窭先苏f。

  3月3日,楊秀民老人在接受《法制周報》記者采訪時說,他1915年出生在河北寧河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現(xiàn)屬天津)。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由于家境貧寒,從小就沒有上過學。1942年,他參加了抗日游擊戰(zhàn)爭;抗戰(zhàn)勝利后,他在白區(qū)從事地下工作;1949年,身為南下干部的楊秀民來到長沙,參與“征糧支前”工作,從此便在長沙扎了根。先后在新華書店、長沙市委文教部(后改為宣傳部)、長沙市人民廣播電臺、長沙市教育局、長沙市衛(wèi)生局等單位擔任領(lǐng)導工作。

  希望工程的啟動,讓楊秀民得知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得不到基本的教育,不僅難以脫貧,而且會成為國家發(fā)展的負擔。于是,他決心通過自己的捐助,給貧困學生送去溫暖,并影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愛心行列中。

  “希望山里的孩子們也能讀得起書,學好知識,將來回報社會。”楊秀民說。在老人家里,柜子里保存的一大疊榮譽證書和希望工程捐款票記錄著老人的善舉,十多年來捐款金額已接近兩萬元。

  羊舒麟告訴記者,此前,她曾計劃讓受助學生為楊老祝壽,但這一設(shè)想遭到了楊老的反對。楊老認為,如讓這些孩子為他過生日,勢必會讓他們破費為他買些禮物,因此,他堅決反對。

  “給子孫后代積累財富,不如積累德行”,如今,96歲的楊秀民和84歲的老伴郭奶奶,已是五世同堂。樂于助人的兩老依舊耳聰目明。楊老稱,他要讓自己的愛心永遠傳遞下去,讓自己的子女后代們也加入到捐贈的行列中來。

  希望孩子們成才回報社會

  自1989年10月至2004年,希望工程在15年間累計接受了海內(nèi)外捐款22億多元,資助了250多萬名貧困學生上學讀書,援建希望小學9508所,培訓希望小學和農(nóng)村小學教師2300余名??萍疾恐袊萍即龠M發(fā)展研究中心評估表明:希望工程已經(jīng)成為我國20世紀90年代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社會公益事業(yè)。

  “不用寫信,也不用打電話,只要記得回報社會就可以了。”楊老每次捐款都會這樣叮囑孩子們。他對記者說:“我的捐款是無償?shù)?,受資助者不必打電話、寫信謝恩或其他形式的回報,我不想給受資助者帶來心理負擔,這會對他們完成學業(yè)有影響,如果他們硬要回報的話,那么對我最好的回報就是成才后回報社會”。

(責任編輯:孫賓)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