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09-10 21:07 | 來源:遼沈晚報 2019-09-09 A07版 | 查看:997次
志愿者馬占路。本人供圖
每天清早,本溪文化路上總能看見一位“駕駛”電動輪椅的殘疾人匆匆趕路。熟悉的人會認出,他就是“中國好人”馬占路。從今年夏天開始,每天馬占路都要在6時30分趕到7公里外的市府交通崗值勤,倡導文明出行。
肢體一級殘疾的馬占路是本溪國學志愿者團隊的志愿者,中共黨員。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痹的他,在長大后卻義無反顧地成了一名志愿者,他說:困境中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幫助、關(guān)心了我,我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回報他們。從1989年開始學雷鋒、做好事,30年來,馬占路的身體越來越糟糕,可是感恩、回報卻一直在堅持。30年來,他志愿服務時長30000多小時,幫助過的人不計其數(shù)。
1990年,馬占路曾收留一位患有嚴重氣管疾病的流浪漢,讓他在自己開的小賣店里免費吃住長達兩年之久;也曾幫助一位從昌圖來本溪做小買賣的王姓五口之家,時常送去大米、白面、豆油等生活必需品;還曾聯(lián)系新聞媒體,為桓仁輟學女孩和兩名腦癱患兒發(fā)起募捐活動……
向希望工程捐款更是馬占路的家常便飯,連他自己都不記得有多少次。從1989年到1996年,馬占路資助殘疾家庭、特困戶、災區(qū)、希望工程等累計1.5萬多元。
1997年,馬占路開辦了一家信息中心,免費幫助困難的下崗職工和殘疾人找工作,每月還拿出2000元在電臺開通免費求職熱線。7年的時間,他投入資金10多萬元,無償為5000多人次提供用工信息、為800多名下崗職工和殘疾人找到了工作。
無償服務加上捐款捐物,讓馬占路一度花空了積蓄。那時候,他幾乎吃住在店里,創(chuàng)業(yè)攢下的積蓄全部花光,沒錢他就出早市賣水果,甚至給人家擦皮鞋,就連他最喜愛的殘疾代步車和結(jié)婚戒指也變賣了,不少好朋友罵他是“傻子”,離他而去。到2004年,馬占路已傾盡所有,在欠下萬元外債后,不得不關(guān)停了信息中心。
接二連三的打擊和生活上的壓力,讓馬占路病倒了。2005年7月,他患上了格林—巴利綜合癥,這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馬占路頑強地挺了過來,卻再也無法站立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連衣服都不能自己穿。
但是,這并沒有讓馬占路失去生活的信心和愛心,2011年,他開通個人微博,表達了想捐獻遺體器官的想法,得到了郭明義的關(guān)注和支持。后來,“遼寧好人”楊東文幫助聯(lián)系,馬占路和王玉華、梁日明等5名殘疾人一同正式簽下了無償捐獻遺體器官的文件,并發(fā)出了“自愿捐獻遺體器官倡議書”,郭明義在微博關(guān)注和轉(zhuǎn)發(fā)說:“為本溪市五名殘疾人士做人體器官捐獻報名見證。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在馬占路多年的倡議宣傳下,已有57人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
2014年1月,馬占路入選中國好人榜,這更加激勵他不知疲倦地做好事服務社會。他申請加入本溪市國學慈善義工隊,經(jīng)常參加孝老助殘、扶困助學、環(huán)保宣傳等社會公益活動。發(fā)起了本溪市“百家愛心超市進社區(qū)”的倡議,已有22個社區(qū)或村鎮(zhèn)成立了愛心超市,幫助許許多多的困難家庭渡過難關(guān)。
馬占路還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月捐志愿者,每月靠733元低保生活的他,從2014年就開始堅持月捐獻愛心。
因為身體的原因,加入國學志愿者團隊后,馬占路更多地是通過網(wǎng)絡傳遞正能量。從2014年4月開始,每天當別人還在夢鄉(xiāng)時,他早已起床打開電腦,僅憑兩根能方便活動的手指按動鼠標,敲打鍵盤,收集全省各市的暖新聞,整理后提供給遼寧文明網(wǎng),至今已有3萬多條。有時,他也利用網(wǎng)絡組建志愿服務團隊,線上發(fā)起公益活動,線下積極組織策劃,寫有關(guān)志愿服務活動稿件,傳遞正能量成為他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
2016年3月,馬占路發(fā)起了本溪市“平頂山護林防火”宣傳,這一活動在本溪國學志愿者團隊已經(jīng)開展了4年,共有2100多人次參加護林防火宣傳活動,服務總時長達6000多小時,受到本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為山城本溪春季志愿服務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因為自身實力不足,2015年起,馬占路積極尋找愛心企業(yè)聯(lián)手開展扶殘助殘活動,先后策劃開展殘疾人春游、舉辦棋牌大賽、輪椅健身操、網(wǎng)絡文藝晚會、趣味運動會等大小活動數(shù)十次,參與活動的殘疾人達800多人次,協(xié)調(diào)愛心企業(yè)或志愿者團隊投入扶殘助殘資金7余萬元。
2017年,馬占路為4名靠低保生活的重病殘疾人發(fā)起愛心籌活動,當代雷鋒郭明義積極響應為其中3名重病患者捐款共計11000元。
今年,本溪市開展“文明出行 從我做起”文明交通志愿服務,馬占路積極參與、風雨無阻,他每天早晨4時30分起床,在家人的幫助下洗漱、穿好衣服,5時許坐上電動輪椅從家里出發(fā),經(jīng)過近一個半小時趕到離家7公里以外的市府交通崗。坐在輪椅上勸導行人遵守交通法規(guī),共同維護交通有序,不闖紅燈、走斑馬線、不橫穿馬路……
在高溫36度多的那些日子里,馬占路坐在輪椅上,汗水不停的往下流,打濕了他的后背和輪椅座位,臉和手上因為太陽暴曬脫掉了一層皮,因為疾病每天需要服用大量止痛藥緩解疼痛的他仍然堅持著,甚至不敢喝一口水,因為他一個人去不了衛(wèi)生間。
馬占路的行為感動了眾多市民,每天都有等信號燈的市民為他豎起大拇指。
30年來,行動不便的馬占路把公益當成了職業(yè),在他的影響下身邊有多人評上了“本溪好人”。他還走進遼寧省內(nèi)高校、社區(qū)、企業(yè)、道德講堂、殘聯(lián)、慈善義工團體等宣講數(shù)十場,讓道德的火炬、榜樣的力量和好人精神不斷傳遞。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馬占路曾這樣表述自己的中國夢:“感謝那些給予我關(guān)心和友善的人,他們使我過上了幸??鞓返纳?,我懷著感恩的心,竭盡所能地回報黨和社會對我的恩情,以此詮釋自己的生命價值,這就是我人生的夢想,也是我自己的中國夢?!?/span>
遼沈晚報、聊沈客戶端特派本溪主任記者 金松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