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9-29 21:05 | 來源:東北網 2005-04-29 14:21:00 | 查看:1966次
作者:蘆偉坤
東北網4月29日電 從1995年至今,牡丹江市有11位老人在市紅十字會遺體登記冊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并進行了遺體公證,其中有3位老人的遺體被接收。而據記者了解,牡丹江醫(yī)學研究機構的人體標本逐漸減少,醫(yī)學院目前擁有的遺體數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牡丹江遺體捐獻事業(y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日,牡丹江的張國棟夫婦走進市紅十字會的辦公室,他們鄭重地在遺體捐獻登記冊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手拿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出具的證明到公證處進行遺體捐獻公證。
在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登記冊上,記者看到登記捐獻者均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之中有老軍人、老干部、老教師,還有3對夫婦。
市紅十字會秘書長紀元說,現在研究機構的人體標本逐漸減少,牡丹江醫(yī)學院目前擁有的遺體數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F在有些登記捐獻者去世后,家屬不通知紅十字會,這就造成了已登記的遺體捐獻者無法捐獻。同時,由于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人們思想不夠開放,對遺體捐獻事業(yè)缺乏充分的認識,遺體捐獻還遇到執(zhí)行難的現象。不少近親屬在捐獻人死后拒不執(zhí)行捐獻者意愿。
據了解,我國還沒有形成關于遺體捐獻的統(tǒng)一法規(guī)。除北京、上海、廣州、山東等地外,其他省市都缺乏關于遺體捐獻的地方法規(guī)。我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臺有關于遺體捐獻的地方法規(guī),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遺體捐獻的推廣。
有關人士認為,除了制定相關法規(guī)規(guī)范遺體捐獻行為外,還應當在遺體捐獻中多一些人文關懷?,F在牡市市區(qū)內的遺體捐獻實現了免費拉運,免費公證。但還應該參照其他省市的做法,在陵園里建立遺體捐獻者紀念碑或紀念林,把遺體捐獻者的名字刻上,供家屬憑吊。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