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6-03 14:56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8年5月 | 查看:1215次
?
人物故事:
文正輝,湖南省益陽市人。女,67歲,58歲痛失愛子,舉債62萬,毅然選擇樂觀面對眾多生活苦難,秉承誠信還醫(yī)債34萬,用柔弱肩膀為年幼孫兒撐起一片天。
文正輝出生于桃江一農(nóng)民家庭,家有五姊妹,排行老四,自幼喪父,飽嘗生活的艱辛。1975年4月在益陽市針織內(nèi)衣廠工作,任車間主任。1986年9月入黨。丈夫,王新陽,是益陽市無線電一廠的退休職工。孫子,王成,第十五中學高一學生。
慈母舉債救子 唯一希望破滅
文正輝工作期間誠實守信、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贏得公司上下一致稱贊。2000年下崗在家扶持兒子創(chuàng)業(yè)。天有不測風云,正當文正輝全力以赴支持心愛的兒子時,兒子卻被診斷出身患肝癌晚期,這突如其來的當頭一棒,猶如晴天霹靂。為挽救愛子年輕的生命,文正輝竭盡所能求醫(yī)問藥,四處借錢籌集醫(yī)資。文正輝無助時也曾無數(shù)次跪地拜天,懇請老天爺賜自己一死,求得兒子健康平安。有道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病床上疼痛難熬的愛兒又何嘗不想能健健康康地活著,善待生他養(yǎng)他愛他的娘親? 然而人間有愛,病痛無情,娘倆同時陷入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困境。2009年元月,癌癥的魔爪還是無情地奪去了她寶貝兒子年輕的生命。她,舉債62萬,她,痛失愛子,曾幾何時,文正輝終日以淚洗面,一蹶不振,她的天空不再晴朗。但是想想14位信任自己的債權人,看看年幼的孫子,文正輝覺得她沒有理由頹廢下去。是滲到骨子的誠信讓她重新振作。市、廠、社區(qū)領導三級聯(lián)動,給予精神安慰,并安排丈夫在無線電一廠搞保衛(wèi)工作,本人從事衛(wèi)生保潔。
努力工作 節(jié)儉還債
作為無線電一廠的清掃保潔員,文正輝可算得上“創(chuàng)衛(wèi)標兵”。偌大的無線電一廠,基礎設施破損陳舊,但是不管什么時候去,都是干干凈凈的。尤其一廠的公廁,不知道的還以為沒人使用,其實不然,一廠的很多房子都是跑馬樓,室內(nèi)是沒建廁所的,外觀看上去干凈整潔,走近聞不到一絲異味,這一切都源于文正輝的辛勤勞動。一廠的空地雜草叢生,她主動平整土地,能種草的種草、該種花的種花、能種菜的種菜,安排得井井有條。
提到文正輝,方圓幾十里,沒人不認識她。一年365個日子,她風雨無阻地出現(xiàn)在清掃保潔區(qū),出現(xiàn)在親自開墾的菜園里,又將親手種植的無公害蔬菜送給左鄰右舍、送給行動不便的老年朋友,送給來往散步的人吃。
為了還債,文正輝非常節(jié)儉,舍不得買新衣服,舍不得買肉吃,吃的都是自己種的青菜,從來舍不得亂花一分錢。
傳承家風 苦育孫兒
文娘唯一的孫子王成雖然失去了父親,但老倆口對他關愛有加,文娘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因為怕影響其學業(yè)她自己再怎么苦也從來不會跟孫兒說,好在王成也乖巧懂事,品學兼優(yōu),從小跟奶奶一起生活,耳濡目染,為人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忍讓,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熱愛勞動,學習刻苦認真。每逢節(jié)假日,王成便會幫奶奶一起掃地、修剪廠區(qū)的花草,幫奶奶種菜、做飯,跟奶奶一起送菜和好吃的給樓上患有帕金森癥的劉奶奶,為爺爺奶奶捶背……每次返校時,王成都會依依不舍拉著奶奶長滿老繭的雙手調(diào)皮地貼在奶奶耳邊說:“奶奶,奶奶,一定一定保重身體哦,等著享孫兒的?!蹦棠桃矔Σ[瞇地再三叮囑他:“好勒,我的孫啊,你也一定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了報答國家……”孫兒揮揮手示意奶奶要返校了,奶奶也揮揮手告訴孫兒:“下次放月假奶奶又跟你做好吃的哦”,“好勒”,孫兒的背影漸行漸遠,聲音也越來越小。奶奶佇立在路口,揮起的手停在半空中……此情此景,人世間最美的風景。
婉謝捐贈 傳遞真情
這是一個持續(xù)下雨的上午,天灰蒙蒙地,弄得人心情一點都不好。社區(qū)大廳的服務熱線驟然響起,接起電話聽到一個哽咽的聲音:“喂,閨女啊,我找曾美女”。接聽電話的閨女趕緊將電話遞給了負責創(chuàng)衛(wèi)的曾主任,電話里她泣不成聲,原來是清掃保潔工作由社區(qū)移交至環(huán)衛(wèi)部門后,都兩個月沒發(fā)工資了,聽說唯一的孫子要放月假回家,琢磨著給孫子做頓好吃的,但是手頭沒錢。說來話長,為給兒子治病債臺高筑,老兩口近十年來沒見過自己的工資卡,一直輪流押在14位朋友處還債。平時依靠孫子的低保和老兩口再就業(yè)的工資勉強維持生計。得知這一情況,社區(qū)廖燕妮書記立即派兩名工作人員帶500元趕到她家安慰她。見到社區(qū)的閨女們,她泣不成聲,告訴閨女們她想兒子了,心里好難受好難受。閨女們也清楚文娘的心情,未曾開聲先陪著落淚。
“娘,您想哭就哭吧!哭過心里會舒服些”倆閨女異口同聲安慰道。
文娘停止抽泣說道:“知道你們很忙,我又麻煩你們了,我不哭了”,文娘像個懂事的孩子。
離開文娘家時,她把500元錢又塞給我們,怎么也不肯收,說自己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不能給社區(qū)增加負擔。
即便祖孫倆生活如此拮據(jù),在2016年益陽市的一次扶貧促進會上,著名慈善家彭順超提出幫助其孫王成完成學業(yè)先拿20萬,祖孫倆未經(jīng)商量便異口同聲地說:“謝謝!請把款捐給比我們更困難的人!”祖孫倆的舉動贏得在場所有人的嘖嘖稱贊。
來源:湖南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