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5-31 12:21 | 來源:中國好人網(wǎng) 2018年5月 | 查看:1703次
?
人物故事:
史曉勇,1974年12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qū)人,許昌愛在行動公益聯(lián)盟創(chuàng)始人。
5年來,史曉勇帶領許昌愛在行動公益聯(lián)盟志愿組織,先后組織開展各種公益活動150多次,組織捐款40多萬元,幫助困難群眾2300多人……在愛心公益的路上,史曉勇一直將助人為樂當作是自己最快樂的事,將大愛無私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年幼時候,史曉勇家庭貧寒,在親戚和鄰居的幫助下,全家人捱過了最難熬的一段歲月。為此,母親經(jīng)常教育史曉勇要懂得感恩。于是史曉勇就經(jīng)常給村里的孤寡老人送些食物,幫他們拉些柴禾?,F(xiàn)在想來,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讓他慢慢養(yǎng)成了幫助他人的習慣。
2010年7月,史曉勇在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了許昌愛心公益聯(lián)盟。當時正值盛夏,聯(lián)盟組織志愿者到東城區(qū)東湖游園進行義務勸泳活動,提醒廣大青少年為了自身安全不要下河野泳。
當史曉勇想到與自己孩子年齡相仿的學生因野泳出現(xiàn)事故時,一種父親般的責任油然而生,他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耐心規(guī)勸學生們不要下河,以免讓家長擔心。看著孩子們被慢慢勸離,他心里有一種由衷的滿足。
這次看似不大的公益活動,讓他解開了多年的心結,于是,他想到成立公益組織,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聚沙成塔,為弱勢群體奉獻更多的愛心。2013年6月,在史曉勇的倡導和組織下,許昌愛在行動公益聯(lián)盟正式成立。
在公益的道路上,史曉勇始終堅持“說十句話,不如做一件事”的信念,他一直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盡力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那些孤寡老人。
2016年重陽節(jié),史曉勇帶領志愿者到張潘鎮(zhèn)敬老院,為老人們過了一個隆重的“集體生日”,老人們一起吹滅蠟燭的那一刻,多少人留下了感動的淚水?!鞍车锼赖脑纾疫B自己生日都不知道哪一天,一輩子都沒過過生日,今天可算如愿了”83歲的李大爺已泣不成聲。
2017年冬至,天還未亮,史曉勇和志愿者們就已經(jīng)開始準備慰問小召鄉(xiāng)第三敬老院的物資,熱騰騰的面包、厚實的大棉等慰問品被志愿者裝上貨車,“這些棉被都是我親自把關定做的,保證蓋著舒服,堅決不用黑心絲綿,我們要做就做的精益求精,要干就干的問心無愧”史曉勇拍著胸脯說。其實,每年冬至,史曉勇都會提前備好東西,帶著志愿者們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和他們一起包餃子。
這幾年,史曉勇去的最多的是許昌縣靈井鎮(zhèn)敬老院,春天來了,他給老人們送來新鞋新襪子,端午節(jié)前,他給老人們送粽子送糕點,中秋節(jié)時,他又及時地帶著月餅來看望大家;每年的冬至是老人們最期待的時候,每到這一天,史曉勇總是提前買好東西,帶著志愿者一起到敬老院和老人們一起包餃子。別看他是個男子漢,但是和面、盤餃子餡、搟皮、包餃子,樣樣活兒都干得很麻利。這里的孤寡老人說:“曉勇每年都要來好幾趟,每次都給我們帶好東西,我們看見他都可親?!?/p>
在幫助孤寡老人的同時,困難學生也是崔小勇的關注對象。聾啞孩子崔新宇曾是許昌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學生,早年父母離異,她一直跟隨母親生活,后來母親患上癌癥,花費巨大,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她們日子十分難過。母親去世后,崔新宇只好跟隨年邁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母親患病期間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崔新宇不得不從學校輟學。史曉勇得知情況后,立即組織志愿者到其家中慰問、捐款,幫助崔新宇解決了學費問題,使其順利考入鄭州特殊教育學校大專部。在救助崔新宇的過程中,他得知一名叫楊星熠的聾啞孩子家庭同樣困難,也對其進行持續(xù)救助,直到他考上大專。
助老助殘、扶弱濟困,組織公益活動似乎成為了史曉勇生命中的一部分,生活中的一個常態(tài)。幾年來,他共組織各類愛心公益活動150多次,公益活動時間累計超過600個小時,幫助對象達2300人次,累計捐款40萬元。他的事跡先后被河南日報、河南電臺、河南電視臺、河南商報、許昌縣電視臺、許昌市電視臺、許昌日報等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一個簡單的初心,成為了前行的動力;一份執(zhí)著的堅守,化作了一生的追求。崔曉勇也常常告誡自己:堅持下去,把“志愿者”當作自己永遠的事業(yè)!愛,在路上;愛,在行動。
來源:河南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