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5-27 21:11 | 來源:人民日報 2017年05月01日08:17 02版 | 查看:1267次
什么是工匠精神?提起工匠精神,你會想起誰?
李萬君,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被譽為“工人院士”“高鐵焊接大師”。將自己的工作視作藝術而非單純的技能,精益求精已成為他的工作常態(tài)。在焊接世界里,這個來自一線的技術工人,在“君粉”心中如同耀眼巨星。大家都服他的一項絕活兒:隔著20米,聽到焊接的聲音,就能判斷出電流電壓的大小、焊縫的寬窄、平焊還是立焊、焊接質量如何,毫無差錯?!案哞F所有焊件必須表里如一、沒有瑕疵,否則掉一個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每一個焊件都得是藝術品。”李萬君說。
1987年,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yè),被分配到長客配焊車間水箱工段。“廠里流行一句順口溜: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是水箱工段的?!被貞浧甬斈曷浜蟮纳a(chǎn)條件,李萬君也覺得苦,但他更執(zhí)著于練好技術。當時廠里規(guī)定每人的工作量是每月焊100個水箱,李萬君總要多焊20個。
數(shù)十載執(zhí)著苦練,瞬息間渾然天成。時代沒有辜負始終堅守在廠房一線的李萬君。從1997年到2007年,先后3次代表長客出征吉林長春市焊工大賽,3次獲得冠軍。2011年,因“代表了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榮膺“中華技能大獎”。
2007年,作為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車型,從法國阿爾斯通引進的時速250公里動車組在長客試制生產(chǎn),但作為整車關鍵受力點,列車轉向架橫梁與側梁間的接觸環(huán)口成為阻礙生產(chǎn)的攔路虎:按常規(guī)焊法,接頭易出現(xiàn)不熔合的缺陷,質量無法保證。
“能否一槍把這個環(huán)口焊下來呢?”之后的一個月中,李萬君食不甘味,夜不安寢,時而沿著環(huán)口不斷變換步伐、體態(tài),調整呼吸頻率,時而端住焊槍勻速往復擺動,精準控制熔池溫度……最終總結發(fā)明出“構架環(huán)口焊接七步操作法”,600毫米周長的環(huán)口焊接一氣呵成,不留任何瑕疵。
近30年的焊工生涯中,李萬君培訓的400余名學員全部提前半年考取國際焊工資格證書,而且全部是一次性通過考試。要知道,一般一個焊工至少得積累兩年實操經(jīng)驗,才有可能考取此證,而且很難一次性通過。
2011年以來,李萬君帶頭完成國家發(fā)明專利21項,革新70多項,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10余項,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項,獲獎104項。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李萬君無愧于“大國工匠”的光榮稱號。
截至2015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達1.65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萬人,包括高級技師159萬人、技師654萬人、高級工3688萬人。全國共建成400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500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覆蓋我國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重點領域。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工匠精神的魂在于有一顆精益求精的匠心。高鐵焊接師李萬君是大國工匠的體現(xiàn),為“中國制造”由大變強助力,展現(xiàn)了“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chuàng)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對職業(yè)有敬畏感,對工作有執(zhí)著心。弘揚“工匠精神”,就從堅守本分做起。(記者 史一棋 楊 昊)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