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5-27 17:37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5-06-26 | 查看:1299次
人物故事:
人的一生怎樣才有意義,一位藏族老阿媽用她的實際行動來告訴我們。
離開農(nóng)村來到拉薩
拉巴卓瑪老人1933年出生于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仁布縣的一個偏遠(yuǎn)的農(nóng)村,身處舊西藏整個社會的最底層,。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數(shù)萬解放軍官兵進(jìn)駐西藏,西藏這片神奇的土地幾千年的面貌正在悄悄的改變?!澳莻€時候拉薩有很多施工隊在搞各種各樣的工程,需要很多人去幫忙”,拉巴卓瑪老人回憶起了那個歷史轉(zhuǎn)折的偉大時代。在那樣一個火熱的時代拉巴卓瑪在哥哥的介紹下來到了拉薩。
來到拉薩后拉巴卓瑪跟隨拉薩建筑一隊四處工作,在建筑工地做一些體力活,“我是農(nóng)村來的,沒什么文化,那時候二十五六歲,渾身都是力氣,在工地上能做一些體力活,搬石頭,扛水泥什么的”,……
一朝日月?lián)Q新天,昔日農(nóng)奴得解放
1959年3月,西藏上層反動勢力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發(fā)動叛亂,人民解放軍在西藏各族人民的支持下迅速平定叛亂,中央人民政府隨即解散西藏地方政府,開展民主改革,西藏百萬農(nóng)得解放。
拉巴卓瑪和千百萬農(nóng)奴一樣獲得了人身自由,留在了拉薩,歷史的變革不僅使她獲得了人身自由,而且改變了她的命運,她開始了和祖輩們不一樣的生活。留在拉薩的拉巴卓跟隨建筑一隊參與各項工程建設(shè)。1970年拉巴卓瑪住上了單位分給她的房子,在拉薩工作的這段時間,拉巴卓瑪和其它工友又修建了西藏勞動人民文化宮(布達(dá)拉宮南側(cè),2004年因修建布達(dá)拉宮廣場拆除)、西藏自治區(qū)廣播電視大樓等建筑,每當(dāng)看著這此自己參與修筑的建筑,老人無限激動,回憶起了那一段激情歲月。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拉巴卓瑪光榮退休,丈夫早年去世,自己又沒有兒女,從此她過上了普通藏族老人的生活。
三十年助人為樂、大愛滿人間
2015年3月的一天,拉巴卓瑪老人從電視上看到西藏曲水縣社會福利院的老人們生活條件簡陋,給自己以深刻的促動,于是便聯(lián)系到社區(qū)民警,來到曲水縣社會福利院,把自己多年來積攢的兩萬余元分發(fā)給了福利院的困難老人們,陪同的民警群培說:“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們都很驚訝,后來我們和老人去了福利院,才真正理解到了老人的高貴品質(zhì)”。
這只不過是拉巴卓瑪老人長年善舉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自退休幾十年來老人一直在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們,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位慈愛的老人。除幫助身邊的困難群眾以外,拉巴卓瑪還長期向給紅十字會、福利院、孤兒院、地震災(zāi)區(qū)捐獻(xiàn),先后總額達(dá)35萬余元。
2010年拉巴卓瑪老人又做一件在別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她把單位分給自己的房子賣掉,自己住進(jìn)了一間僅二十平米的出租屋,把賣得的16余萬錢捐贈給了青海玉樹地震災(zāi)區(qū)、紅十字會和福利院。當(dāng)人們問到拉巴卓瑪老人為什么要從事慈善捐增活動,幫助那些互不相識的人,她淡然地說:“我現(xiàn)在一個人,平時除了日常生活以外沒有什么用的著的,也沒有兒女,不如捐給別人,不如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寺院里的香火錢我也會去上,但大部分我是捐給別人的,相對于獻(xiàn)給神,讓人過上好日子才更重要、更有意義?!?/span>
現(xiàn)在拉巴卓瑪住在拉薩功德林社區(qū)居民旦增的出租房內(nèi),一間20余平米的小屋便是老人的家,家里有一些簡單的家具,在這個新家一只黑貓陪伴著老人簡單平靜的生活。離開原先自己寬敞的房子,老人依然過得快樂,她明白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可以給那些需要的人給以幫助,對于她自己來說,這是最大的幸福。
來源:西藏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