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5-13 18:25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4-04-24 14:17 | 查看:1143次
吳可生,男,撫州資溪縣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護林員。
在江西省資溪縣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在30萬畝浩瀚的原始森林的深處,有一位護林員被稱為“守護神”、“黑包公”、“活地圖”,而妻子叫他“野人”。他就是中共黨員、江西省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護林員吳可生。
1971年,16歲的吳可生進入馬頭山林場工作,做過苗圃工、采伐工、竹木加工廠車間主任、業(yè)務員等。2000年初,加工廠倒閉,職工下崗,他因為工作優(yōu)秀,被留在林場,做起了護林員的工作。
干一行愛一行是他的本色。在12年的護林員生涯中,他品嘗到了人生從未有過的艱辛,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磨難,得到了全面而深厚的歷練,成長為一名杰出的護林員。2005年,他被評為江西省勞動模范,2009年,他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護林員
森林 “守護 神”
做護林員不久,吳可生擔任了林場雞角叉護林站站長。當時馬頭山林場尚未評定為保護區(qū),林木盜伐現(xiàn)象比較嚴重。站上共四個人,一人看守林站,三人組成一支巡山小組。巡山小組每天巡山,早飯后出發(fā),日落回到林站,帶好干糧作午飯,每天要走40多公里;半個月中每人要巡山12天,半個月回家一趟,挑米菜回來。
一天,吳可生帶領兩名護林員一起前往離福建邊界5公里的山場巡查,發(fā)現(xiàn)了8名來自福建光澤縣的盜伐者準備非法砍伐。盜伐者見只有三名護林員,又仗著自己是外縣的,并沒有把吳可生三人當回事。吳可生喝令盜伐者不許盜伐。盜伐者說他們砍的是光澤縣的木頭,你資溪人管不著。吳可生有理有據(jù)地駁斥了盜伐者的荒謬,證明了盜伐者躥到了資溪地界,沒有辦理砍伐手續(xù)屬非法盜伐,就算是砍伐本縣的山木也是不合法的。
盜伐者們一時啞口無言,面面相覷。為首的盜伐者惱怒道:“你想怎么樣?今天老子不吃你那一套!”
吳可生回敬道:“今天的事我們管定了,只要有我們在,你們休想拿走一根木頭!”
為首的盜伐者發(fā)橫道:“老子就砍!兄弟們,上!”
有半數(shù)盜伐者蠢蠢欲動,拿起斧頭準備砍樹。
“不許動!”吳可生大喝一聲,跳上一塊山巖,從腰間抽出大功率對講機,高聲道,“姜連長,我是吳可生,我們發(fā)現(xiàn)8名盜伐者,我在你們東北兩公里方向,請火速趕來,火速趕來!”
盜伐者一聽,大部分嚇得拔腿就走。
“站住,別跑,跟我去場部!”吳可生喝令。
盜伐者們走得更快了,為首的一時手足無措,恨恨的盯著吳可生,憋出一句話:“你狠,有種,我記得你!”
“我也記得你,兄弟,但我不希望在這種地方再見到你!”
盜伐者走了,三人懸著的心暫時放下了;其實,姜連長今天并沒有上山。
還有一次,幾位林場附近的村民偷伐林木被吳可生發(fā)現(xiàn)了,吳可生毫不留情的把他們攔截下來。一村民見只有吳可生一人,先是百般求吳可生手下留情,放他們一馬,定有酬謝,說吳可生何苦拿著400元的工資要那么認真,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吳可生義正詞嚴道:“我只有管林的權力,沒有讓人砍林的權力!”那位村民猛然舉起砍刀,氣洶洶說:“你讓不讓?!”吳可生毫不畏懼:“你們想砍木頭,除非從我身上踩過去!”幾位村民被吳可生的凜然正氣所威懾,放下砍刀灰溜溜走了。從此,吳可生成了村民口中的“黑包公”。多年來,他為場挽回直接經(jīng)濟損失近10萬元。
生死 時速
2000年初冬,吳可生在白蛇坑護林站工作。一天大清早,他獨自前往保護區(qū)東部邊境巡山,返回時不小心迷了路,反反復復四次都沒有走到正確的路。太陽西墜,他只好沿著西邊山溝下山,最后走到了光澤縣大清伐木場。此時天已黑,無法再往前走。他身上沒帶一分錢,想用柴刀抵押打電話,老百姓不肯。他又餓又冷,唯一充饑的就是河水。最后,他無奈地蜷縮在河邊草堆里過了一夜。天亮后,他根據(jù)太陽的方位原路返回,回到林場時人已虛脫。事后他得知,白蛇坑林站工區(qū)50多名伐木工人找了他一夜;次日上午,林場發(fā)動全場干職工山上尋找他。此后,他任何時候山上都要帶上兩樣東西:打火機和錢。
2003年6月10日,吳可生作為主向導,和另一名護林員一起,帶領資溪縣縣領導和海南客商等二十余人,前往馬頭山自然保護區(qū)考察旅游資源。中午,走到核心區(qū)邊緣,十多人終止了腳步,打道回府,縣主要領導和客商等7人留了下來,加上兩名向導共九人組成一支探險隊,繼續(xù)向原始森林深處進發(fā),開始穿越危家坑大峽谷。
危家坑大峽谷是馬頭山自然保護區(qū)鐘景觀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段,一行收獲頗豐。但是,除兩名護林員外,其他人都累得夠嗆,他們都從未到過原始森林,更別說穿越過驚險的危家坑大峽谷了。
累還只是小菜一碟,更大的困難還在后面。探險隊沿途不斷聽到黑熊、豹子、野豬等猛獸的吼叫,幾次遭遇毒蛇,吳可生指導大家沉著應對,一一化解了危險。下午三點,客商開始發(fā)燒,吳可生攙扶著他前行。下午四點,天公突發(fā)淫威,雷鳴電閃,暴雨傾瀉?!按蠹亿s快走,可能會有山洪暴發(fā)!”吳可生喊道。果然,沒多久,一米多高的山洪洶涌而來,平時秀水涓涓的大峽谷完全換了一副面孔,成了恐怖與死亡之地??蜕瘫粌擅o林員攙扶著,虛汗淋淋,咬緊牙關涉水沖浪。電視臺小李剛從學校畢業(yè)還不到二十歲,先后幾次被卷入洪水之中;旅游局工作人員幾乎被洪水沒頂,只露兩只眼睛,情況十分危急。吳可生和另一名護林員不顧危險,憑著超強的意志、體能和一定的經(jīng)驗,成功地實施了解救,化解了一場災難。下午七點,探險隊一行九人抵達里鄭村,安全地出了峽谷。
歷經(jīng)生死見真情,客商深受感動,果斷投資開發(fā)大覺山旅游景區(qū)。
保護區(qū)的“活地圖”
十二年來,吳可生除出色的完成了護林的本職工作外,還肩負著一項光榮艱巨的使命——做向導。
2003年,馬頭山林區(qū)獲批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200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成為保護區(qū)后,來考察的各類學者、專家和官員不斷,縣林業(yè)局、旅游局和林場安排向導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吳可生。每當接到重任,哪怕是休息日,吳可生都二話不說,甚至都來不及給妻子打個招呼,就立即出發(fā)。他無數(shù)次帶著專家學者們翻山越嶺,淌水涉河,走遍了保護區(qū)的峰巒山谷、犄角旮旯。時間長了,次數(shù)多了,一些專家學者會自己私下聯(lián)系吳可生做向導,吳可生都盡量滿足客人們的要求。
1933年,美國一位專家在穿越馬頭山林區(qū)的捉馬坑時,全球首次發(fā)現(xiàn)了棘胸蛙(我國獨有的一種大型野生蛙,俗稱石雞)。1963年,法國專家再次在馬頭山捉馬坑找到棘胸蛙。2007年,湖北水產(chǎn)研究所帶著日本專家來到馬頭山自然保護區(qū)要尋找棘胸蛙。上午8點,吳可生帶領專家們出發(fā),下午7點到達捉馬坑,晚上找到了棘胸蛙。日本專家握住吳可生的手連聲說:“不容易,不容易,謝謝,謝謝!”并稱贊馬頭山的生態(tài)保護非常好。幾個月后,湖北水產(chǎn)研究所給吳可生寄來了一部研究兩棲動物的專著,書中記載著在馬頭山保護區(qū)發(fā)現(xiàn)的兩種珍稀動物:棘胸蛙和大鯢(娃娃魚)。
做向導多年,好學上進的吳可生從專家學者們身上學到許多地理學和動植物學知識,加上他本身懂一些中草藥,免費給村民們看病,吳可生的生物學、醫(yī)藥學知識日益豐富,能講出保護區(qū)上千種植物的名稱及特點。有他做向導,專家學者們都能順利完成考察計劃滿載而歸。
自2004年以來,他多次帶領國內外專家深入馬頭山保護區(qū),對華南虎野化放歸資溪做資源調查,為最終確定華南虎野化放歸資溪馬頭山自然保護區(qū)做出貢獻。
他與省內外多所大專院校的學者們成了朋友。他的為人和能力深得專家們的贊許和信任。2007年,兩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到馬頭山考察評審保護區(qū)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后,主動請吳可生帶他的兩名研究生。多年來,吳可生帶過的研究生不下百名,有的長達半個多月。
我甘愿做一名“野人”
吳可生的工作是出色的,精神世界是充實的,這是他能戰(zhàn)勝生活上的貧窮與艱苦的強大力量。
初做護林員時,身為七級護林員的他,每月的收入只有365元,加上津貼是405元,遠低于省級標準。2005年,他被評為江西省勞動模范,月收入有所增加。2008年,他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護林員,月收入上升到600余元。2011年,他月收入為850元。2009年,他開始每年能拿到貧困勞模補助金數(shù)千元。
吳可生常年做考察隊的向導,經(jīng)常會有專家學者們給吳可生一些錢作為報酬,但吳可生全都謝絕,分文未收。他的愛人96年下崗后沒有了收入,每年還要繳納500元的養(yǎng)老金。勤勞的妻子承擔了家里大部分家務,種菜、賣菜,貼補家用。吳可生回到家中,體諒妻子和女兒的苦衷,盡管很疲憊,仍堅持干些家務,減少一些對家人的愧疚之情。妻子見到他回家,就說“野人回來了”。對此,吳可生報以歉疚的微笑,說:“既然我是護林員,我甘愿做一名‘野人’?!?/p>
來源:江西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