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4-05 00:32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4-01-02 09:12 | 查看:3682次
寧波愛心人士“順其自然”主要事跡
?。ㄖ藶闃奉悾?/span>
2013年12月2日,寧波市慈善總會副會長項性平收到了一封掛號信,信封上落款為“寧波市聯(lián)豐路3000號然其”。打開信封,里面是77張匯款憑證,匯款總額75萬元。
1999以來,“順其自然”就像一個“隱形人”,每到冬天,仿佛和寧波市慈善總會有約定一樣,“順其自然”都會匯來捐款,累計已達602萬元。加上他(她)直接匯給災區(qū)和個人的400多萬元,匿名捐款總額上千萬元。連續(xù)15年以公益使者的形象,在寧波書寫著大愛傳奇。
十五年未曾間斷的約會
1999年12月6日上午,寧波市慈善總會收到一封信,里面裝著5萬元匯款的憑證,信封上署名為“順其自然”,地址為“江東路1號”。
這是成立不久的寧波市慈善總會收到的最大一筆隱名捐贈,大家興奮不已,急忙去尋找“順其自然”。
大家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江東路1號”。原來寧波只有江東南路和江東北路,根本沒有江東路。
2000年12月5日,寧波市慈善總會又收到了一封裝有匯款憑證的信,這次“順其自然”一下捐了20萬元。
之后每年冬天,“順其自然”的捐款都會如約而至,每次都是先匯款,后把匯款憑證寄往市慈善總會,每次都用“寧波中山西路800號”等一看就知道不存在的地址,落款多是“順其自然”,也有“順順”、“順其”、“然然”等。
開始幾年,“順其自然”寄出的都是大額匯單,從2008年起,在郵局匯1萬元及以上的款要實名,他(她)為了隱名,每次將錢分成多筆匯出。
寧波市慈善總會從“順其自然”匯款的郵局了解到,匯款時,多數(shù)時候是一位女士,也有好幾次是一位先生,綜合各種線索,寧波市慈善總會給“順其自然”畫了一幅“像”:經(jīng)濟寬裕,富有愛心,不愿揚名,男女不詳。
寧波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還發(fā)現(xiàn),“順其自然”向很多媒體報道過的困難群眾捐款,向全國各地的災區(qū)捐款,于是每看到媒體報道他(她)的零星捐款或者遇到外地慈善機構收到捐款后來尋找他(她),便替他(她)記下來,至今記錄的捐款總額有400多萬元。
2001年,寧波市聾啞學校學生周鳴動手術,寄去5000元;2007年,鄞州洞橋中學學生潘萍患白血病,寄去5000元……仿佛一有人突遭變故的事見諸報端,“順其自然”就會伸出援助之手?!?/span>
2005年,向江西九江地震災區(qū)捐款3萬元;2006年,向江西贛州臺風災區(qū)捐款5萬元……仿佛一有地方遇到災害,“順其自然”就會慷慨解囊。
在給市慈善總會捐款的15年里,“順其自然”惜字如金,只有在前三年寫來過簡短的信。
第一封信中說:“我作為群體中的一員,特獻上一份微薄的心意”。沒有寫捐款的用途。
在第二封信里,“順其自然”提出“是否可以將這筆捐款指定給山區(qū)建造一所學?!保诺哪┪擦粝聝删湓挘簤氖虏蛔?,好事不說,順其自然。寧波市慈善總會于2000年12月7日在《寧波日報》頭版上通過報道邀請其當面商討建校事宜,并承諾幫其保密。但“順其自然”沒有現(xiàn)身。
2001年8月,用“順其自然”上一年捐款援建的余姚市梁弄鎮(zhèn)報賢小學仁慈教學樓要舉行落成典禮。該校師生通過媒體呼喚“順其自然”來看看,有的媒體還特意介紹了該校的位置,以方便他(她)前往。沒有人知道落成典禮那天,“順其自然”是否站在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里。
2001年12月3日,寧波市慈善總會收到“順其自然”的第三次捐款和一封短信,他(她)在信里提到,可否將當年的捐贈款作為助學金。之后,“順其自然”每年只是寄來匯款憑證。市慈善總會便按照其第三封信的意愿,將之后的捐款一直用于助學。
一座城市的呵護
“順其自然”不僅好幾年不肯現(xiàn)身,到了第四年連捐款用途都不寫了。這座城市開始讀懂了他(她)不愿拋頭露面的心思,決定尊重其意愿,放棄尋找。
寧波市慈善楷模、浙江省首屆十大慈善之星、中國最具影響力的100名慈善人物特別獎……榮譽接踵而來,當一個個頒獎單位請寧波市慈善總會代為通知“順其自然”去領獎時,市慈善總會從未去尋找過,而是讓頒獎單位給他(她)空著位子。多少次,人們斂聲屏氣地等待著“順其自然”出現(xiàn),但他(她)并未現(xiàn)身,面對臺上無人認領的獎杯,臺下的人在短暫的沉寂之后,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這些獎杯都給他(她)留著,如果有一天,他(她)突然出現(xiàn)了,交給他(她),如果他(她)永遠不來,我們就留給這座城市?!笔写壬瓶倳泵貢L蔡懷書指著代“順其自然”領回的一大堆獎杯說。
雖然不再找“順其自然”,但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一直牽掛著他(她)。近幾年一進入12月,如果“順其自然”還未寄信過來,他們便有些擔心,擔心的不是他(她)不再來捐款了,而是他(她)在經(jīng)濟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難,是不是病倒了。他們甚至想通過媒體告訴“順其自然”:如果你自己遇到了困難了,就別捐了,不要讓持續(xù)了十多年如一日的約會成為你的精神負擔。
不僅寧波市慈善總會,寧波郵政系統(tǒng)也尊重“順其自然”隱名的選擇。
最近“順其自然”捐出的75萬元錢有一部分是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寧波分行匯出的,該行給“順其自然”辦理匯款的營業(yè)員張燕波說:“雖然每一位來辦理業(yè)務的人都有高清攝像頭攝下的錄像,但我們沒有去調取錄像,應該尊重他(她)不愿被人關注的意愿,讓他(她)按自己的心愿走在人群中,做一個普通人?!?/span>
寧波市郵政局甬城分局郵政大廈支局營業(yè)員何仕佳先后三次幫“順其自然”辦理過匯款手續(xù),已經(jīng)認識“順其自然”,但卻從未問過其真實姓名。
寧波的媒體也停止了對“順其自然”的尋找。
雖然媒體如果刊出“順其自然”匯款時的錄像,搜索出“順其自然”易如反掌,但沒有一家媒體這么做。
寧波晚報記者王元卓十多年前的一天到郵局辦事,偶遇“順其自然”,她下意識地問對方是不是“順其自然”?對方笑而不答,她便沒有再追問下去?!拔译m然和一條大新聞擦肩而過了,但我不后悔,對一個捐款者意愿的尊重比一條大新聞更重要?!蓖踉空f。
去年1月初,我市有讀者向記者報料:一位愛心人士連續(xù)13年給他們村捐了近千萬元,每年春節(jié)前全村老人都能拿到他發(fā)的“紅包”。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發(fā)現(xiàn)這位愛心人士極有可能是“順其自然”,只要撥通他的電話,馬上有可能揭開“順其自然”之謎。但記者最終沒有去觸碰這個“致命”的線索,在文中將他表述為“愛心人士”?! ?/span>
雖然媒體早已不再尋找,但每年都會將“順其自然”的善款用途通過報道告訴他(她)。2011年8月26日,《寧波日報》甚至在頭版頭條刊出了《順其自然,您的捐款已資助1350名學子》一文,向他(她)匯報。
時至今日,“順其自然”是誰在寧波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也許有一天,他(她)會向所有關心他(她)的人敞開心扉;也許他(她)一生都不會公布自己的身份;也許……無論如何,十五年堅守,十五次赴約,已經(jīng)書寫了一段大愛傳奇。
大愛在傳遞
12月15日,廈門市筼筜路,默跡咖啡館。
端咖啡的和喝咖啡的都很安靜,館內彌漫著淡雅的音樂和咖啡的香味。楊超正在忙碌著,他時而低聲問顧客的需求,時而和店員用手語交流。
默跡咖啡館是楊超和另外幾個朋友一起開的,錄用的員工主要是聾啞人。咖啡館還提供免費手語教學,下一步準備推出聽障人士旅游接待等服務。
“其實就是順其自然啦,我碰到了什么需要幫助的人,只要我可以幫,就幫了?!?/span>
楊超的言談中常常會用到“順其自然”這個詞,但在他的心中“順其自然”卻不僅僅是一個詞匯。
2006年,楊超從老家重慶到寧波大學讀書,家境貧困的他生活費成了大難題。從大二起,老師幫他連續(xù)三年申請了助學金。他每次收到助學金時,發(fā)現(xiàn)紙袋上只寫了四個字———順其自然。
雖然他不知道“順其自然”是誰,但是從那時起,他就決定做一個有能力時幫助他人的人。
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楊超參加過許多公益活動,資助過貧困學生,也當過“免費午餐”志愿者,去年,他還到四川大涼山當了半年支教老師。當孩子們收到遠方愛心人士寄來的禮物時,他就給孩子們講述“順其自然”資助他的故事,還和孩子們唱彝族的敬酒歌,希望遠方的愛心人士能夠聽到。
楊超只是“順其自然”幫助過的上千名貧困生中的一名,“順其自然”捐贈的錢除了建學校外,還先后資助了1596名貧困學生。很多受助學生已經(jīng)工作,像楊超一樣開始幫助別人的不在少數(shù),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向“順其自然”致敬。
“順其自然”帶給寧波的財富不僅僅是他資助的學生開始資助他人,還有隱名捐贈的風氣。
2000年,一位中年男子來到鎮(zhèn)海區(qū)慈善總會,從旅行包里拿出108萬元現(xiàn)金,不肯留姓名。半個月后,一位中年女子來到寧波市慈善總會,拿出10萬元現(xiàn)金,也不肯留下姓名……現(xiàn)在,我市隱名捐贈蔚然成風。據(jù)寧波市慈善總會不完全統(tǒng)計,十年來,全市共有3000多人次在各慈善總會隱名捐款,捐款總額3500余萬元。
受“順其自然”的影響,很多隱名人士也以“順其自然”的名義捐款。2001年2月,一位退休教師來到寧??h慈善總會說:“我不想用真名捐款,就叫‘順其自然’吧?!碑斈?月,一位老人來到鎮(zhèn)海區(qū)慈善總會,以“順其自然”的名義捐出了1000元……之后,寧波市各慈善總會常有人以“順其自然”的名義捐款。
據(jù)市慈善總會副秘書長陳海英介紹,寧波市愛心人士選擇隱名捐款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給受助者以心理壓力。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猶太人崇尚的一種慈善法則:救濟物品送給窮人,給予者不知道把財物送給了誰,接受者也不知道誰給的財物。
低調做慈善,以幫助他人為快樂!
“順其自然”帶給寧波的精神財富,絲毫不遜色他(她)捐贈的物質財富,已經(jīng)成為寧波這座愛心之城的代名詞。
2013年12月9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詳細報道了寧波愛心人士“順其自然”15年如一日隱姓埋名捐款的事跡,再一次在寧波、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她的一次次匿名捐款,救助了多少失學孩子、困難家庭。這種向善的力量,這些年來激勵了多少甬城志愿者的夢想,紛紛融入這份濃濃愛心之中,創(chuàng)造了大愛傳奇。光明日報、新華網(wǎng)等國內外主流媒體紛紛轉載和報道。
來源:浙江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