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5-08 22:29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2-03-29 14:05 | 查看:1253次
每天早晨,如果你來到徐州市臥牛山礦風景社區(qū)南側的徐商公路十字路口,都會看到一位“交警爺爺”指揮交通、帶著孩子穿越馬路的忙碌身影。事實上,他不是交警,卻在每天早晨風雨無阻地站在十字路口維持交通秩序,義務護送小區(qū)里100多個孩子安全去上學。
12年寒來暑往,多次的病痛也沒能阻擋他護送孩子的腳步;12年如一日,他甘做孩子們出行安全的“保護神”;12年來,他在十字路口穿梭,走過的路加起來已超過一千公里。他,就是徐礦集團臥牛山煤礦退休工人、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交警爺爺”的周世順老人。
關愛,來自責任
2001年9月,周世順老人的小孫子到了該上學的年齡,退休在家的他就承擔起接送小孫子上下學的任務。在開學的第一天,周世順帶著小孫子去乘公交車。他發(fā)現(xiàn),從礦區(qū)居住地到市區(qū)去上學,必須乘坐公交8路車。??康?/span>8路車站地處310國道的徐商公路,是四省交界的公交要道,路上車水馬龍,過往的還多為大型貨車,不僅車輛多,速度還非???,此前已發(fā)生過多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給出行的孩子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再加上8路公交車車次少,還特別擁擠。車子一來,還未停穩(wěn),上班的大人、上學的孩子就開始拼命地往里擠,擠不上車的孩子因為怕耽誤上學時間就只好改乘109路,再換乘其他車輛才能到學校,非常不方便。周世順還看到,許多在職礦工的子女上學過馬路乘車是無人護送的,他想:小孫子上下學自己可以接送,可別人家的孩子萬一在過路口時出了問題,家人該會多痛苦啊。
從開學的這一天開始,孩子們上學過馬路不安全、公交車擠車難的問題就深深地觸動了老人的心。擔憂的同時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在周世順老人的心里油然而生,老人找到了解除擔憂的辦法:我在帶孫子過馬路的同時,也把其他孩子一起安全帶過去、送上車,孩子不會遲到了,安全問題也能解決了!這樣一想,周世順老人立刻快樂許多。
堅守,源自奉獻
從那天起,不論是風雪嚴寒的冬日,還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周世順為自己心中的一個承諾、一份責任,堅守了整整12個年頭。為了護送小區(qū)里上學的孩子,周世順老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拿著手電筒來到離臥牛山礦工人村300米遠的310國道汽車站對面等候。因為上學的有小學生,也有中學生,中學生的出行時間一般都集中在早上6點20分左右,而小學生的出行時間大多集中在早上7點20分前。第一批中學生陸陸續(xù)續(xù)的來了,周世順老人就讓孩子排好隊,用手電筒向兩邊打著安全信號,提示過往車輛讓行,孩子們則跟在他后面穿過馬路到達車站。送走第一波中學生,利用空檔時間,他就趕忙把小孫子帶過來再在路口等候,把第二批小學生們都安全送過路口。在早上這一個多小時時間里,上學的孩子們并不是全部集中一個時間出門,他就要在這個路上送了一趟又一趟,有時一個早上要穿越路口三四十遍,開始時腳底都磨出泡來。到了車站,公交車的臺階比較高,一年級的小孩子上不去,老人就一個一個地抱上車,有夠不著刷IC卡的,老人就幫著他們刷,等到把孩子們全部送上車安頓好,又把所有車窗檢查一遍,老人這才滿意下車,放心回家。
2004年10月14日,陰雨綿綿的早晨,路上依然是車水馬龍。雨中的孩子們有的穿著花花綠綠的雨衣,有的打著五顏六色的雨傘,有的沒帶雨具。說什么也不能讓孩子淋雨!老人用雨傘護著一個個孩子上車,而自己的衣服卻被雨水淋透了。一陣忙碌之后,疲憊不堪的老人這才穿著濕透的衣服回到家里,他怕老伴操心,自己找出衣服悄悄換上。到了下午,老人病了,高燒38.9度,必須到醫(yī)院打吊針。在3天就醫(yī)期間,老人每天照常早起堅持去車站護送孩子們。
2007年,小孫子小學畢業(yè)已經開始上中學了,孩子因為住校也不再需要爺爺每天接送了,家人都勸老人歇歇吧,這么多年,光這一個路口來回走過的路程加起來也要有幾百公里了??芍苁理樌先艘呀洶炎o送孩子們上學當作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責任,說什么也不愿放棄。為了小區(qū)里其他孩子的安全,老人繼續(xù)每天早起在路口等候,小區(qū)里的家長們也已經習慣了,每天把孩子交給老人,自己就可以安心地去上班。這一年的12月15日,老人感冒發(fā)燒了,老伴說“你今天不舒服就別去護送了,等明兒好了退燒了再去吧?!崩先藚s說:“如果我今天不去,心里就不踏實,要是孩子們出點兒什么事,到時候后悔都來不及?!钡壤先俗o送完孩子,心里總是感到很甜蜜、很幸福。
2008年1月13日早晨的那場大雪,平滑的路面結起了冰。周世順老人照常按時間早早起床,去車站護送孩子。大人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會滑倒。十幾米的路面,平時十幾秒鐘就能通過,今天卻要用雙倍的時間。老人把孩子的書包背在自己的肩膀上,慢慢地移動著腳步,腳下沒有站穩(wěn),只聽“撲通”一聲,連人帶書包重重地摔倒在冰冷的冰面上。堅硬的冰面劃破了老人的衣服,鋒利的冰塊刺破老人的手掌,書包也摔出了幾米遠。老人顧不上疼痛,爬起來繼續(xù)送孩子過馬路,可沒送幾個,老人又摔倒在地上。他擦去頭上臉上的汗水,撐起不適的身子吃力地繼續(xù)護送著孩子。那一個早上,他在十幾米的路面上來回穿梭,先后3次摔倒了,爬起來,再摔倒,再爬起來。等他安頓好最后一個孩子,班車開走時,他的腰實在撐不住了。經大夫檢查他身上多處肌肉組織摔傷,必須住院靜臥治療。在臥牛礦醫(yī)院住院治療的半個月里,周世順老人每天早上瞞著家人和醫(yī)務人員,自己偷著跑到車站去照顧孩子,然后再悄悄回到病房,跟沒事似的躺在床上。
用心,呵護平安
孩子一茬又一茬地增加,由原來30多人逐步增加到100多人,如果能設個“學生專車”,不僅僅能改善學生擠車難,而且還能方便更多上班出行的人們。周世順老人開始為此事四處奔波。
老人先后兩次來到市某部門反映情況,希望能得到重視。與火花居委會主任劉照芳一起先后四次到徐州市公交有限公司說明存在的問題,該公司領導高度重視此事,決定將原來10分鐘一班的8路公交車,縮短為8分鐘一班。同時抽調兩輛公交車擔當起“學生專車”,于每天早晨6點20分和7點10分準時接送孩子上學。
“學生專車”開通之初,司機輪班,不知道站點無法提醒孩子下車。這些孩子也弄不清楚路線,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有礦山路小學、湖濱二小、段莊一小、徐礦中心小學的。這怎么能讓人放心?于是,周世順老人每天跟著專車,叮囑司機開慢點、開穩(wěn)點。到站后,又叮囑孩子們安全地送到各自的學校后,老人再自費乘車回家。直到“學生班車”的司機固定下來,孩子全部熟悉了站點,老人才不去跟車。
2007年6月4日,周世順老人和平時一樣帶著孩子過馬路,送走最后一班“學生班車”,下午他去小區(qū)附近的幼兒園接外孫王雨宏,在往回走的路上,不經意間老人左手拿著的物品全部掉到地上,當時老人以為是自己沒有拿好,此時,外孫發(fā)現(xiàn)爺爺在流鼻涕和口水,問爺爺是怎么回事,老人意識到問題嚴重,忙叫外孫打電話叫來家人,及時將老人送到徐礦集團中心醫(yī)院救治,經檢查和專家會診,老人患的是突發(fā)性輕微腦梗塞,需住院治療。
在老人住院期間,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孩子們的安全,當鄰居們到醫(yī)院看他,周世順老人就委托他們替自己臨時護送幾天上學的孩子們,他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把這事辦好。聞聽老人生病住院的消息后,孩子的家長們都紛紛祝愿老人早日康復。出院后第3天,他不顧家人和親朋好友的反對,依然回到原來的“崗位”上,風雨無阻地做著他認為最讓他快樂的工作。
周世順老人助人之舉讓小區(qū)里家長們交口稱贊,人們爭相口碑相傳。2006年,周世順老人被評為徐州市第九屆精神文明新人新事獎;中國聯(lián)通杯“感動徐州”十大人物電視評選活動提名獎;徐礦精神文明新人新事獎;2008年“七一”又被九里區(qū)退管處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至今已連續(xù)5年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2008年被徐礦集團評為“感動徐礦十大人物”之一,先進事跡曾多次被《徐州日報》、《都市晨報》、《徐州電視臺》、《徐州公交報》、《徐州礦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12年來,老人的愛心得到老伴馬金桂的理解支持,兒子、兒媳、女兒、女婿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自豪。面對榮譽,70歲的周世順老人說:“我做事不是為了榮譽,上學的孩子們安全了,我再苦再累也心甘。行善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這條路口我會一直守下去,也相信行善的路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span>
來源:江蘇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