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4-30 17:04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2-03-01 12:45 | 查看:1421次
張偉波,男,19歲,常州市新北區(qū)春江鎮(zhèn)安家中學學生。他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享受過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卻過早地品味到了生活的艱辛:在他來到人世剛七個月時,母親就離他而去了;父親受不了這樣的打擊,精神失常,在他三歲時也告別了人世;“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他五歲時,爺爺又因勞累過度得了肝癌,大量的醫(yī)藥費使得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不久,爺爺也告別了人世……從此,姐弟倆與奶奶相依為命。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別的孩子還在父母的懷抱里撒嬌時,小偉波已經開始幫奶奶分擔家務了。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總是撿起瓶子、易拉罐去賣,每一角錢他都算計著花。一年冬天,北風呼呼,河面結冰,他去理發(fā),理了一個短短的小平頭。奶奶問他怎么理這么短,他笑著說:“這樣過年的時候就不要理發(fā)了。”
為了能給貧寒的家庭增加一些“高檔的食品”,小偉波也會“想法設法”。一年的春節(jié)前夕,村上有戶人家在早晨5點18分舉行新居落成儀式,按農村風俗,上梁時要拋饅頭、糕點、糖果等,并有許多的村民來“爭搶”,祈求平安、幸福、吉祥和發(fā)財。小偉波隔天就告訴奶奶,一定要提前叫他起床。奶奶心疼孫子,想讓多睡一會兒,沒有及時喊醒他,錯過了上梁的最佳時機。結果他對奶奶大發(fā)脾氣,還把衣服脫下來扔在地上。過后,他意識到自己錯了,主動給奶奶寫了一份保證書。村上人看了他的保證書后,眼圈都紅了,都被這個沒爹沒娘的孩子深深感動了。
奶奶有類風濕關節(jié)炎,為了讓奶奶多睡會兒,他每天總是悄悄地起床,做好早飯再去上學。有一次奶奶到學校去接他時不幸摔傷了腿,但愛孫心切的她仍堅持去接孫子。當他看到奶奶一瘸一拐地推著三輪車來接他時,一向要強的小偉波傷心地哭了。他恨自己無能,恨自己怎么不快快長大,好讓奶奶過上好日子……
奶奶受傷后,姐姐當時又正在念初三,他幾乎把所有的家務都承擔了下來。對他來說最難的就是喂豬,因為要拎著滿滿一桶的豬食翻過一堵矮墻。那一堵矮墻在成年人眼里并沒什么,但在幼小的小偉波眼里卻像一座大山。第一次喂豬食時,他把豬食桶拎到墻邊,先爬到矮墻上,再彎下身子把桶拎起來,但由于“人單力薄”,重心不穩(wěn),連人帶桶都重重地摔了下來,豬食灑了他一身,地上一片狼藉。他顧不得身上的污漬與餿味,把豬食一把一把地摞進桶里……一次兩次……他終于翻了過去!他不僅翻過了矮墻,也翻過了人生幼年的坎!他不僅戰(zhàn)勝了困難,更戰(zhàn)勝了自我!
生活的磨礪,讓他比同齡的孩子成熟得早,學習上也更刻苦,他每次的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每次捧回獎狀,奶奶都會熱淚盈眶,淚水中有心酸,更多的是欣慰。年終歲末,當奶奶拿著村委發(fā)的低保金問他想要什么時,他總是說什么都不要。
現在的他不僅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也是同學們的好榜樣。他并沒有因此而驕傲,多舛的命運讓他更懂得珍惜友誼,同學們也都樂意與他交往。走過困境的他還不忘關心和幫助別人,他主動要求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他的自立自強,他的孝老敬親,為周邊的人所贊許,為老師和學生所敬佩,為春江鎮(zhèn)人所傳頌。他先后獲得常州市“優(yōu)秀共青團員”、江蘇省 “十佳少年”等榮譽稱號。
來源:江蘇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