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4-19 17:16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3-03-05 15:42 | 查看:1395次
在湘東區(qū)排上鎮(zhèn)石甲坊村,提起今年69歲的退休老干部陳彬生,當?shù)卮迕駸o不豎起大拇指夸贊他,“這樣的老革命,難得的好人?!?/p>
陳彬生1970年入黨,至今已有42年的黨齡。自2004年從領(lǐng)導(dǎo)崗位退休后,他告老還鄉(xiāng),回到老家石甲坊村,積極投身于農(nóng)村教育事業(yè),用無聲的行動生動地詮釋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樸素情懷。
石甲坊小學是陳彬生回鄉(xiāng)后最為關(guān)注的地方。這所小學始建于1984年,一直沒有維修,墻面斑駁,光線昏暗,校舍多處裂縫,岌岌可危。操場則是一塊泥地,學生們在上面活動常常是“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灰”。陳彬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8年10月,他主動找到村黨支部書記歐陽模炎,號召大家把學校建起來,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從那時起,陳彬生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石甲坊小學的重建中去了。一個月下來,他原先白白凈凈的皮膚曬成了一身黑,人也瘦了一圈。歐陽模炎過意不去,屢次勸陳彬生說:“這些事就讓年輕人去做,你年紀大了,就在家休息休息吧?!标惐蛏偸且恍Χ^:“我反正也是閑著,多個人多份力量嘛!”
當?shù)弥ㄐYY金短缺,校舍建設(shè)面臨停滯時,陳彬生立即利用自己的人脈關(guān)系,積極發(fā)動社會力量,親自策劃、組織舉辦“同鄉(xiāng)聯(lián)誼會”,邀請在外的石甲坊籍人士捐資建校。“聯(lián)誼會”結(jié)束后,大家在統(tǒng)計捐款時,發(fā)現(xiàn)了捐款箱里有一個“來歷不明”的大紅包,里面整整包著5萬元錢!后來,大家終于弄明白了,這是陳彬生趁工作人員不注意時放進捐款箱的。陳彬生平時生活十分簡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為了學校的事卻是如此大方,讓村民們十分感動。當捐款的事被大家“揪”出來時,陳彬生卻再三否認。陳彬生妻子感慨地說:“我跟老陳生活了40多年,從沒見過他為個人或親屬的事求過人??蛇@次為了學校的事,他到處找領(lǐng)導(dǎo)、求朋友,要這個幫忙,要那個幫忙,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正是在陳彬生的感召下,石甲坊小學重建工作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共籌集資金56萬元,加上財政建校專項撥款30萬元,這所小學的重建資金終于妥善解決了。
除了為學校重建籌款不遺余力之外,陳彬生對校舍工程質(zhì)量更是細心到了極點。他一直告誡施工人員:“這是娃娃們讀書的地方呀,你們千萬千萬要把好質(zhì)量關(guān),要對得起天地良心。”就這樣他還不放心,工程開工后,陳彬生卷起鋪蓋,一個人住到工地上。當時正值酷夏,他不顧天氣炎熱、蚊蟲叮咬,硬是在工地上呆了整整8個月,一直到工程竣工。白天,他幫著給建筑工人端茶遞水、監(jiān)督工程質(zhì)量;晚上,他四處巡視,看管建筑材料,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當2009年秋季開學前石甲坊小學以嶄新的面貌矗立在大家面前時,當?shù)乩习傩占娂娕氖纸泻?,個個激動萬分。大家情不自禁地表揚起陳彬生來:“沒有陳彬生,石甲坊小學哪有今天?像他這么好的黨員、這么好的干部,真是難得喲!”對于群眾的褒獎,陳彬生沒有過多解讀。如今,他還是一如既往,為當?shù)剞r(nóng)村教育鼓與呼。“孩子是農(nóng)村的未來,我能為他們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值!”陳彬生斬釘截鐵地說。
來源:江西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