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2-08 22:21 | 來源: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2018-01-31 | 查看:1921次
【飛天夢,古老的中國夢】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到莫高窟的飛天壁畫,從戰(zhàn)國詩人屈原的天問到明朝的萬戶(陶成道)飛天……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幾乎與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滄桑歷史一樣悠遠。
一次次夢想飛天,一次次叩問蒼穹,勇于探索的中國人不斷飛向新高。
【中秋之夜,天宮二號叩問蒼穹】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中秋月圓之夜。隆隆聲中,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精準發(fā)射、成功入軌。這是繼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后中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上演“太空之吻”】2016年10月19日凌晨,天宮二號迎來了神舟十一號飛船,兩者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順利入住太空“兩居室”,駐留長達30天,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新紀錄,開展了多項試驗,包括首次機械臂人機協(xié)同在軌維修技術試驗,首次航天飛行中的醫(yī)學超聲檢查等。
【精裝修“兩居室”】如果說天宮一號是一個膠囊旅館,天宮二號就像是一座精裝修的“兩居室”,里面裝有熱控系統(tǒng),就像家用空調,可以很好地對艙內進行冷熱調節(jié);配備有跑步機、動感單車,讓航天員可以定期健身運動;配備了藍牙耳機和藍牙音響,讓航天員可以和家人視頻通話,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
【太空“快遞小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給天宮二號送貨來了,包裹里的東西可不一般:是給空間站運送補給,包括航天員所需的生活、工作物資和空間站運轉所需的推進劑,也就是平時說的“太空加油”。
【“太空加油”】航天器在軌運行期間,需要消耗推進劑來維持軌道和姿態(tài)。推進劑消耗完畢,就意味著航天器壽命的終結,而推進劑補加技術則突破了這種局限,可以持續(xù)給航天器補充“能量”。作為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解決了空間站建造和長期運營所需的太空貨物運輸問題。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多次“太空加油”,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的國家。
【中國空間站時代】“原本規(guī)劃還要發(fā)射天宮三號空間實驗室,后來經過可行性研究,將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的任務合并到一起完成?!焙教炜萍技瘓F五院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透露,下一步中國將直接進入空間站時代,預計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的時候,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一步走了六十年】“你們飛多高,中國人的頭就能昂多高?!边~向這一步,新中國航天歷程走過了極不平凡的60余載春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續(xù)奮斗,譜寫了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壯美篇章。
【中國彈星箭船奮力高飛】從1956年我國成立第一個導彈技術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開啟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序幕,到1992年9月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再到天宮二號遨游太空……回望一甲子,中國彈星箭船的每一次升空、每一次飛行,無不是在挑戰(zhàn)中實現跨越,在艱辛中鑄就輝煌。
【攻堅克難中奮進的中國航天速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戈壁沙漠,航天人靠著馬拉和人推將火箭運到發(fā)射臺去發(fā)射。90年代,中國的航天還很薄弱,那時候有一陣子天上甚至沒有中國的衛(wèi)星在運行,我們的電視轉播要靠租來的衛(wèi)星,更別提載人航天了,基本就是零的狀態(tài)。”朱樅鵬說,當時世界上航天強國對中國的航天一直是禁止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航天人僅用20多年時間,一舉跨越發(fā)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歷程。這被外媒驚呼為“不可思議的中國航天速度!”
【航天員重溫入隊誓詞展初心】“我自愿從事載人航天事業(yè)……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愿為載人航天事業(yè)奮斗終生!”三次飛天的景海鵬坦露肺腑:“這就是我們的初心,我熱愛這個職業(yè),摯愛這個職業(yè)?!?/span>
【四個“特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20字的載人航天精神,字字浸透著堅不可摧的力量?!澳菚r候,我們真是充滿豪氣,天不怕、地不怕,爭分奪秒地干?!敝鞓葫i回憶,90年代初,科研條件差,幾個人共用一臺電腦,一上班大家都搶著用,誰先來誰用。沒搶到的就只能等別人下班了才能用。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累了困了就把幾張椅子拼起來,睡在上面,醒來翻身就工作。
【四天休息不到九小時】天宮二號研制攻關期間,為了做好推進劑補加地面驗證實驗,吃透每一個細節(jié),在試驗關鍵時刻,很多隊員24小時不眠不休。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系統(tǒng)總體設計師朱恩涌等幾位關鍵崗位人員更是4天只休息了不到9個小時,渴了喝口白水,餓了吃口面包,堅持在現場試驗,獲取了寶貴數據。
【“我們的質量文化叫零缺陷”】天宮二號各項任務的完成離不開航天人嚴慎細實的精神。朱樅鵬說:“航天器是一個非常嬌氣的東西,它甚至有時候一個微小的多余物都會造成嚴重后果?!庇羞@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次做天宮二號補加壓氣機抽氣試驗的時候,出口壓力按要求是要達到二十三兆帕,但實際操作中只到十兆帕,壓力就上不去了,試驗被迫中止。后來,科研人員把壓氣機拆下來進行檢查,發(fā)現是它內部的一個排氣閥上多了個0.1毫米的小顆粒。正是這個必須拿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多余物,造成單向閥的密封效果下降。
【做事有依據,做事按依據,做事留記錄】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航天人制定了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體系?!白鋈魏问虑?,要有依據,你不能隨便就打個電話,問一下誰誰誰,這個事情怎么干?你不能靠自己來想象,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另外,做任何事情,都要及時做好記錄,有問題方便回溯追查,看這件事情錯在誰,錯在哪個環(huán)節(jié)上?!敝鞓葫i說。
【歸零,歸零,還是歸零】“航天員不能當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點火,我們的查漏補缺一刻也不會停止?!本昂yi認為,正是這種尊重科學、追求極致的精神和經過挫折淬煉的嚴實作風、“歸零”心態(tài),中國航天人一路走到了空間站時代。
【黨員先鋒沖在前頭】“黨徽閃耀,黨員閃亮”,天宮二號發(fā)射場試驗隊黨員占比超6成,黨員身份亮出來,工作質量干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帶頭沖在攻堅一線。
【黨和國家是最強大的后盾】飛天逐夢之路,背后是黨和國家的有力支撐和托舉。為航天員一飛沖天,在祖國航天的各條戰(zhàn)線上,多少人把鋪蓋搬到車間,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專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輕人霜染兩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咱們國家真是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航天事業(yè)的成就就是靠黨和國家堅強領導、有力支持,全國一盤棋,協(xié)調各方資源,一起干出來的?!敝鞓葫i堅信,只要我們朝著這個方向一步步扎實邁進,一直往下干,不自亂陣腳,就一定能圓更大的太空夢。
【新時代,筑夢之路再起航】夢想在天上,路就在腳下。“建設航天強國”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航天事業(yè)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新時代,中國必將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循著偉大先輩的飛天印記,接續(xù)奮斗,開創(chuàng)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全新高度。(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 蘭琳宗)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