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故宮捐寶人何剛:54歲倒在工地,一生不悔“苦也要好好過”(組圖)

發(fā)布時間:2017-06-28 22:13 | 來源:澎湃新聞 2017-06-27 09:46 | 查看:1542次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發(fā)自河南商水 實習(xí)生 鄒佳雯 郭艽

  出發(fā)之前,何俊清本想去買一條薄褲,但因媒體來訪頻繁,一直沒有時間,最后還是穿著那件厚牛仔褲去了北京。

  他從來沒有想過,人生第一次來故宮,竟然是參加父親的追思會。

6月21日下午,何俊清(左)與村支書劉紅恩去北京參加追思會。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6月22日,故宮博物院為農(nóng)民工何剛舉行追思會,緬懷他32年前向故宮捐贈了一批價值極高的文物。

  這32年,何剛一直活在“坎”里,兩任妻子先后去世,父親重病,兒子離婚……連自己最后也倒在了工地上,勞苦的一生被終止在54歲。

  父親走了,何俊清感到,天也塌了。家里兩個80多歲的爺奶,一個6歲的女兒,老婆又懷著雙胞胎,再過一個月,就要找人照顧了,而自己因為請喪假,剛丟了工作。他不敢想明天,“一想就受不了”。

  以前村里人總說他們家,“挖寶把風(fēng)水挖破了“,才一直出事。他也曾讓父親請個先生來看看,但一提,父親就生氣。父親不信風(fēng)水,他信命。有時候他也說,“苦啊,苦啊,苦也要好好過啊。”

  何剛的遺體在他做工的山東火化了。6月14日,何俊清把骨灰?guī)Щ睾幽侠霞?,兩天后,把父親與兩位媽媽合葬在離家兩里外的麥子地里。

何剛與兩任妻子合葬,墳上的花圈被風(fēng)刮走了。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借錢去北京捐文物

  從鄭州坐3小時大巴到商水縣,再搭近1小時的三輪車,來到固墻鎮(zhèn),隨便找個人打聽,都知道何剛是誰,家在哪里。

  “在外出名的是我們家挖文物,但在這邊,我們家這種(多災(zāi)多難的)日子才是出了名的。”何俊清自嘲。

  在離鎮(zhèn)街1公里的固墻村西北角,胡同深處,一棟灰色水泥外墻的兩層小樓。2003年建成,直到近幾年何俊清結(jié)婚,才刷了墻,鋪上地板。屋內(nèi)陳設(shè)簡單,除了電視和洗衣機(jī),沒有幾件像樣的家具。

  “他們是借錢蓋的房,就是充下門面,在農(nóng)村,不蓋房子找不到老婆。”何剛的堂哥何書勒解釋。

何剛80多歲的父母親。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院子里,八十多歲的爺爺奶奶坐在板凳上,拿蒲扇驅(qū)趕滿地亂飛的蒼蠅。兩位白發(fā)老人剛失去獨子,臉上見不到一絲笑容。

  因家里一直出事,平日很少有人來串門。這幾天媒體來采訪,客人也多了。何父雙目幾乎看不見,瞇著眼聽大家說話,提到當(dāng)年捐贈文物的過程,才插了一句:“文物是我發(fā)現(xiàn)的?!?/span>

  1985年冬天,何父在自家宅院里磨豆腐,挖坑栽樁時挖出了一個缸,打開發(fā)現(xiàn),里面裝滿了瓶鼎杯碗,他一件件拿出來看,夜黑看不清,忙亂中還不小心踩爛了幾件。

  “我叔說都是銀子做的,那銀子這么厚,有個花瓶外面還鍍了金。”何剛表侄張海濤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比了個一寸的寬度,“農(nóng)村人不知道啥文物幾級,但是對金子銀子特別敏感,他就覺得這肯定不是一般的東西,肯定值錢!”

  那年何剛才22歲,初中畢業(yè),一時拿不定主意,誰也沒告訴,直接去找了自己信任的生產(chǎn)隊副隊長劉紅恩(后來當(dāng)上村支書)。深夜,兩人在屋里秘密商議后,決定上繳。

何剛家原址,當(dāng)年就是從這里挖出文物的。后來蓋房,與人換了宅,如今這兒已經(jīng)蓋了一棟氣派小樓。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在以后的三十余年間,不斷有人問何剛同一個問題:“咋不賣?”總是得到同樣的回答:“文物屬于國家,不能賣?!?/span>

  “誰賣了,誰就要受處分?!焙胃冈谂赃呌植辶艘痪?。

  在劉的建議下,何剛找到商水縣固墻食品公司主任老于,他有個戰(zhàn)友正好是故宮的保安。村里沒有電話,他們用老于辦公室的手搖電話,聯(lián)系上時任故宮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

  梁金生讓他們送來看看,并答應(yīng)報銷路費,何剛當(dāng)下便選了10件銀器,向表哥張黑孩先借了150元路費,與劉紅恩、老于二人連夜坐火車去了北京。

  第一次見面,梁金生印象中,何剛比較靦腆,話不多,基本都是劉紅恩在說。而何剛曾回憶,當(dāng)時有六七個人圍著挨個看,光點頭,光說好,有位歲數(shù)大一點的老先生過來一看,就斷定:“元朝的!”然后又說了一聲:“好!”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遺存銀器較少。梁金生說,何剛帶來的這批元代窖藏銀器確實是個驚喜,可以說填補(bǔ)了故宮博物院藏品的一項空白,在后來的重大展覽中多次展出,甚至被送到國外。

  他給何剛普及文物法。何剛說家里還有幾件,有些破了。破了也要,梁金生讓他把剩下的全拿過來。

故宮這些年送給何剛的書,他都保存得很好,兒子說他自己也喜歡研究文物。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臨去北京前,何剛找人借路費,只字不提獻(xiàn)寶的事,“保密得很”。沒想到,從故宮回來后,全國各地的文物販子便找上門來了。

  “當(dāng)時有人出幾千塊想看一下東西,何剛不讓看,打發(fā)他說,都送故宮去了。其實當(dāng)時家里還剩了幾件。”

  還有人以為何剛嫌錢少,直接讓他開價,“一袋子錢總夠了吧?”在何剛眼里,能裝滿一個蛇皮袋,那已經(jīng)是“很多很多錢”了。

  每天都有人來問,每次都吃閉門羹?;貋頉]幾天,何剛就把剩下的9件全部送去了故宮。梁金生又問,這些銀器裝在什么地方,何剛說有一個缸,又讓他把缸也拿來。

  三個月后,已是1986年2月,何剛抱著幾十斤重的缸,第三次跋涉向京。至此,何剛與故宮的交集告一段落。

  經(jīng)鑒定,何剛獻(xiàn)出的19件銀器包括二級甲文物1件、二級乙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

  但在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并不知道,自己所捐贈的文物,究竟有多寶貴;而數(shù)以億計的游客也不知道,那個與名門大家、政府官員一起被鐫刻在故宮捐獻(xiàn)者名錄“景仁榜”上的名字“何剛”究竟是誰,過著怎樣的生活。

何剛的遺像與故宮贈書放在一起。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吃不上的哈密瓜

  何剛第二次去故宮前,妻子本想留下一個銀碗,給剛出生的女兒何華以后作嫁妝,何剛不肯,全帶走了。

  “我弟說咱不能留,留一件就對不起國家?!碑?dāng)年住在對門的何書勒隔著一條馬路,聽到了兩人爭吵的聲音。

  妻子后來經(jīng)常拿這個事生氣。

  當(dāng)時故宮給了9000元,1000元報銷三人路費,8000元獎勵何剛。拿到這筆巨款,何剛依然節(jié)儉過活,“不舍得花錢”,按張黑孩的話說,是“摳一點”。

  妻子想買一臺縫紉機(jī),要一兩百塊錢,何剛不同意,兩人又吵起來。妻子一時想不開,喝了農(nóng)藥。

  經(jīng)人介紹,何剛?cè)⒘说诙纹拮?,對方也是二婚,也帶著一個女兒,改名何燕華。不久,何俊清出生。

  然而僅僅過了十年,何剛又遇到了人生第二個大坎,妻子患上尿毒癥,晚期。治好要換腎,換腎要三四十萬,也一直找不到腎源。只能做透析維持生命,一次六百多,三天做一次。

  “攤上這個病,人家都說是無底洞,扔多少錢都不行?!焙慰∏逭f起那時候的艱難,總是以一句“唉呀你都不知道”收尾。

  2003年,“非典”橫行大半個中國的時候,病魔也在這個貧寒的家庭里肆虐。

何剛家。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何燕華回憶,當(dāng)時家里正在蓋房,蓋到一半,母親檢查出尿毒癥,父親不想蓋了,留著錢給她看病。但母親怕父親以后一個人,再賺錢蓋房很難,就以不去醫(yī)院、不吃藥的方式威脅,硬逼著父親把房子蓋起來。

  何剛一邊蓋房,一邊為妻看病。打工多年的積蓄花完,就到處借錢,借不來了,就去銀行貸款,找人擔(dān)保。有人勸他,反正治不好了,沒必要花那么多錢。

  該借的借了,該賣的賣了,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劉紅恩提議他去找故宮,大家都附和:“你給國家捐了那么多寶貝,現(xiàn)在有困難了,國家會幫助你的”。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何剛帶著村里和鄉(xiāng)里的介紹信,在張黑孩的陪同下,坐大巴去北京,路上一碗泡面也沒舍得吃,餓了八九個小時。

  同樣是去故宮,以前是“送”,現(xiàn)在是“要”,心情天壤之別。在親屬和村民看來,如果不是“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以何剛的性格,是絕對不會跟人張口要錢的。

  梁金生接待了他們,何剛依然“話不多”,只講了困難,“有點不好意思張口的感覺”。

  故宮第一次遇到捐贈者求助的情況,沒有這方面的專項基金,但考慮到何剛確實困難,還是從福利費中支出5萬元給他。

  何剛清楚故宮沒有義務(wù)幫忙,卻還是伸以援手,心里既感激又不安,從北京回來的路上,就念叨“等以后翻過身得把錢還給人家”。

  但在“無底洞”面前,5萬元也如杯水車薪。用完了,又開始借錢。后來借錢也成了問題,就借一次透析的錢。

  張海濤記得,有一次叫救護(hù)車,何剛只借了六百去市醫(yī)院,做完透析后,兜里只剩下三十多塊錢,不夠買車票回家。

  再后來,六百塊也借不到了,就請學(xué)醫(yī)的張海濤每天去他家打針,緩解腎衰癥狀,嚴(yán)重時一晚上跑五六次,這樣又持續(xù)了一段時間。 

  “一直到最后,我爸還去找擔(dān)保人貸款,還沒貸到人就不行了?!焙窝嗳A回想起來至今遺憾,有次透析回來,母親想吃哈密瓜,但沒舍得買。“那時候我還小,沒想那么多,她說不買我們就沒去買?,F(xiàn)在想想真后悔,就一塊哈密瓜都沒能滿足她?!?/span>

  “苦啊,苦也要好好過啊”

  在子女的記憶中,父母雖然經(jīng)常因為沒錢吵架,但感情很深。為母親看病那兩年,父親一直表現(xiàn)得很堅強(qiáng);人一走,那根一直緊繃的弦也斷了。

  每天在家喝酒,喝得爛醉,往街上一躺,睡死過去。當(dāng)時,所有人都覺得何剛精神出問題了,“就跟傻子一樣”。

  在外人眼里,何剛做的很多事情都很“傻”。

何剛家的廚房,圖中為何剛大女兒何華。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比如捐文物,村里一直有人懷疑何剛有私藏,過來打聽,說沒有人家還不信——“真的假的?”“真的?!薄吧底影?!全部捐出去?!?/span>

  自從妻子患病以來,家里一直欠著好像永遠(yuǎn)也還不完的債。有個鄰居家里急需用錢,向何剛借,他直接給了500元,不讓對方還。何燕華聽說后氣得心疼:“你自己過的什么日子啊,你自己都沒錢,怎么還想著別人?”何剛說:“他比我苦?!?/span>

  給妻子看病,大家也覺得何剛“傻”。既然換不了腎,看病就是浪費錢。

  妻子也不想拖累家庭,想打一針“安樂死”,何剛一直不同意,氣急了撂下一句狠話:“我就算去賣血也要給你看!”

  “有一次在醫(yī)院搶救,連我媽的娘家人都說算了,拉回家準(zhǔn)備后事,只有我爸一直在堅持,他說只要醫(yī)院不給我下達(dá)通知,只要有一絲希望都要救回來。因為我爸,后來我媽又多活了幾個月。”何燕華說。

  妻子去世后,何剛整個人就垮了。一喝酒就往外跑,吃飯不回來,天黑也不見人。有好幾次,何俊清和大姐都是深更半夜在母親的墳邊找到他,有時候在那兒哭,有時候躺在墳上睡了。墳在地里,旁邊有口澆灌用的井,總怕他想不開跳進(jìn)去。

  2006年,人還沒走出來,債還未還清,何剛的老父親又得病了:骨質(zhì)增生,股骨頭壞死,急需動手術(shù)。家里再次陷入了絕境。何剛又去找了故宮,故宮又給了5萬元。

  生活還在繼續(xù)。為了還債,為了給兒子娶媳婦,他重新出去打工,開始了到處奔波的日子,全國各地跑,西藏、新疆、黑龍江,哪有活就去哪,什么都干。

  直到2009年兒子結(jié)婚了,何剛的精神狀態(tài)才漸漸好起來,酒也少喝了。但結(jié)婚沒幾年,女方嫌家里窮,沒婆婆照顧孩子,又離了。

  “我爸辛辛苦苦攢錢讓我結(jié)婚,結(jié)果離了,對他又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焙慰∏逡徽f起這些事,聲音就變得很輕,就像他在黑暗中的嘆息,縹緲迂回,然后消匿于漫長的沉默。

  “人家都說,這個坎過去了,一輩子也就過來了。但我家是一個坎接一個坎,一直有個坎,一直在坎里。”

  自從何俊清去年娶了現(xiàn)任妻子,父子倆掙的錢也可以還債了,終于感覺日子開始“有一點順了”,“以為過去了,沒有想到,又一個坎”。

  只是這個坎,何剛再也跨不過去了。

  “我爸這輩子太不值了,一輩子多苦多難,沒有享過一天福。有時候他也說,苦啊,苦啊,苦也要好好過啊?!?/span>

  “罕見的老實人”

  浙江紹興攝影師董建成聽聞何剛的死訊,“整個情緒都掉了”。他發(fā)了一條800多字的朋友圈,懷念這位僅有一面之緣的朋友。

  在外除了工友,何剛很少與人有交集,董建成是為數(shù)不多的一位。

2011年3月13日,何剛在工地上。  董建成 攝

  2011年3月13日,董建成接到《中華遺產(chǎn)》雜志社的電話,讓他去采訪一個叫何剛的人。聽說此人多年前向故宮捐了19件文物,現(xiàn)正在紹興斗門的高鐵工地打工,他一開始不太相信,會有這樣的人嗎?

  當(dāng)時何剛沒有手機(jī),董建成通過工友才輾轉(zhuǎn)聯(lián)系上他。趕到工地后,聽說何剛受傷回工棚了,那是幾十人一間的油布棚,何剛的床被在最外面,“要是刮風(fēng)下雨,他那里是首當(dāng)其沖的”。

2011年,何剛在紹興打工時睡的工棚,右下角是他的床。  董建成 攝

  等了幾十分鐘,何剛一瘸一拐地來了,問起傷勢,說是被磚塊砸到了。當(dāng)時他在工地上搬磚,一塊磚幾十斤重,工資并不高,一天只有幾十塊錢,干了40天,就領(lǐng)到1700元。

  當(dāng)時他身體不好,腰、腿、胳膊都疼,從紹興回來后,檢查出腿彎囊腫,做了手術(shù)。此外還有腰間盤突出、肩周炎、高血壓等問題。

  在工地拍完后,董建成送何剛回工棚,路過小店時,給他買了一箱方便面,一箱啤酒。何剛不愿平白受惠,想自己付錢,董建成至今想起這一幕仍覺悲痛,“他當(dāng)時自己拼命掏,一共就掏出十五塊錢,他身上沒錢?!?/span>

  董建成讓同事打掩護(hù),在方便面箱子里偷偷塞了200元。第二天早上7點,何剛就用工友的手機(jī)打來電話,說:“董老師,你有200塊錢漏在泡面箱里,我給你送去,你在哪里?”他趕緊說:“千萬別送來,那就是給你的。”

  回去單位后,董建成跟同事講述了這件事,說這是一個“罕見的老實人”,有著這個時代非?!跋∪?、尊貴”的品質(zhì)。

  此后,兩人像朋友一樣,一直保持聯(lián)系,每次都是何剛主動打來,問他身體怎么樣,工作忙不忙,偶爾也傾訴家里事情多。

  “今年春節(jié),何剛還打來電話,說自己身體不太好,干活沒力氣,全身都有點問題。我勸他不要干了,可以休息了,他說哎呀不干怎么行呢,上有老下有小的,要養(yǎng)家啊。”

何剛滿眼疲憊。  董建成 攝

  那一期《中華遺產(chǎn)》雜志還報道了其他故宮捐贈者的故事,但何剛活得最苦?!拔覇査敲粗靛X的東西捐了,自己吃這樣的苦,干這種活,又養(yǎng)不活家里,你后悔嗎?他說不后悔。如果再發(fā)現(xiàn)(文物),還捐嗎?我還捐?!?/span>

  令董建成感到遺憾的是,當(dāng)時何剛兒子生的第一胎不太健康,想生二胎,需繳一萬多的罰款,村支書催他趕緊交,不然就漲價了,但家里還欠著兩萬多元債,根本無力支付。董便勸說他去找故宮,他非常糾結(jié),不好意思再張口要錢。不過,他從書上看到,在國外捐贈文物后,可免除稅收,就琢磨著能不能請故宮開個證明,免了這筆罰款,“當(dāng)時村里甚至也說只要故宮出張證明來,(就給他免掉)?!?/span>

  6月23日,時任故宮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何剛在電話里“提了很多次”,因為沒有政策依據(jù),最終還是拒絕了何的請求。“故宮不是福利院,不是政府,哪有那么大的能力?”

  梁金生說,何剛后來再沒有聯(lián)系過他。

何剛年輕時在對門堂哥家留影。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翻拍

  還不完的債

  “其實,跟故宮要錢的事一直是我叔的心病,他覺得欠了故宮的,心里不干凈。”張海濤父子近幾年聽何剛說過,以后日子好點了,得把故宮的錢還了,這輩子還不完,死后也要讓兒孫還。

  家里不停出事,一直入不敷出,借錢是家常便飯。但在還錢上,何剛從不失信。他曾向張黑孩借了5000元。欠了很多年,沒還上,“都沒臉去見人家”。

  2015年,在外打工的何剛聽說張黑孩家要蓋房子,就從村支書劉紅恩那兒借了5000元送過去。張黑孩知道后又把錢送了回去,對他說,“你不用借他的錢來還我,我蓋房不差這錢,不著急還?!焙蝿倛猿诌€了。

  今年年初,何剛又向大女兒何華借了錢,把5000元還給了村支書,“我爸說工資還沒到賬,先用我的錢還人家,等他回來了再給我,后來我爸領(lǐng)到工資,就把錢給我了?!焙稳A說有時候回一趟娘家,他也會讓她記賬,為家里花了多少錢,等他回來都給回她。

  “我爸從不問兒女要錢,就算子女給也不要,我跟姐姐出去打工,沒給他手上交過錢?!蔽ㄒ挥幸淮?,何燕華打工一整年,回來給了父親1600元,其他時候再沒給過。何剛他認(rèn)為自己還年輕,還能掙錢,還不是伸手問子女要錢的時候。

  何剛?cè)ド綎|打工,把錢都留在家里,自己只帶了200元,工地兩個月不發(fā)工資,他沒錢用了,也不跟家里說。他煙癮大,有個工友遞給他一根煙,他說自己兩天沒抽了,沒錢了。工友說借點給他,他不好意思借多,只借一百,一有錢馬上還了人家。

  何燕華每次問他有沒有錢用,沒有給他寄點,“他都果斷拒絕”。何剛知道,這個嫁去福建大山里的女兒,家境并不富裕,去年才蓋房子。去年他發(fā)了工資,還想著給她兩千。

  今年4月份,因老母親摔倒住院,何剛請假回家。他已經(jīng)一年多沒回家,這次回來,大家都感覺到他很高興,“笑容多了”,人也胖了,“以前沒看過他這么開心?!?/span>

  何華說,可能是因為弟媳婦懷了雙胞胎,父親干了一年手里也掙了一些錢,債也還得差不多了,所以心放寬了。

  張海濤問何剛,小兒子的雙胞胎生下來,唱不唱戲?他大聲回答:“唱戲!借錢也要唱!”

  老母親身體好一點了,就催何剛快回去上班。但他不想走,覺得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兒媳婦又懷著孕,應(yīng)該留個人照顧。去張黑孩家?guī)兔倦u窩時,聊到這個話題,張讓他放心走,家里有啥事會幫他料理,“不出去掙錢不行啊?!?/span>

  何剛還欠老伙計毛孩9000元。臨走前,他似是承諾般對“毛孩”說,再干一年,把債還完,就不干了,不想再出去了,再干一年就回家。

何剛生前最后一張照片,是今年4月回家時,6歲的孫女為他拍的,照片中的何剛笑得開心。

  意外比明天先降臨

  5月29日,毛孩接到何剛的電話,拜托他割麥時幫忙開車運(yùn)回家。毛孩有個三輪車,每次何剛回來,都是他開車去接。

  他相信何剛把文物全捐了,畢竟“有錢誰還出去打工”,在村里,像何剛這樣五十多歲還出去打工的人很少。

  上世紀(jì)90年代后期,何剛夫婦去江蘇無錫撿破爛,他也跟著去,但很不習(xí)慣,不到一個月就回來了,“那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兒”。

  張海濤也曾去無錫找過他們,一個院子住了好幾家,何剛夫婦在其中一間屋子,10平方米,吃住都在里面,床邊堆滿廢品,門也壞了,關(guān)不嚴(yán)。他記得,那天晚上吃的是何剛從高檔小區(qū)里撿回來的一塊凍牛肉,味道還挺好。

  張黑孩回想表弟的一生,想來在無錫撿破爛那幾年,算是何剛?cè)松凶钇巾樀囊欢稳兆恿恕?/span>

  5月30日,何剛一大早給大女兒打來電話,問:“玉米種了沒有?”“不是說好今年給別人種嗎?”“哦,我忘了?!比缓髵炝恕?/span>

  何剛的這部手機(jī)是剛買的,還不太會用,發(fā)微信語音,以為跟打電話一樣,按住了等對方接,因此,他每條發(fā)出去的語音,都沒有講話。

  今年春節(jié),何剛沒有回家,在茫茫的麥田和大雪中,一個人守著工地,給兒子打電話說這邊沒意思,沒人說話。何俊清給他寄了一部智能機(jī),“幾百塊的那種”,可以看新聞,看電視,視頻通話。

  5月2日何燕華最后一次與他視頻通話時,他還在看工地。名義上看工地,其實什么雜活兒都干,做飯、洗衣服、搬東西,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130元。

  “我爸老實人,在工地就被欺負(fù),什么臟活累活都讓他干?!焙慰∏逵∠笞钌畹氖?,那次去紹興工地抬鋼筋,在老家說好抬一噸多少錢,但最后結(jié)賬時差很遠(yuǎn)。

  年紀(jì)大了不好找工作,山東這份工雖然危險又累,但比較穩(wěn)定,何剛不想丟掉,幾乎是“小心翼翼”在做。

  “過年都不舍得回來”,工人都回家了,經(jīng)理希望他留下來看工地,他就留了下來。一開始聽說老母親摔倒,何剛想請假,問經(jīng)理“會不會找人頂替我”,經(jīng)理說可能會,就不敢走。后來老人病情加重,他才請了幾天假回去。

何剛拍的山東工地照片。

  5月30日11點30分,本該是吃飯時間,但上面說“不干完不準(zhǔn)下班”。何剛被隊長安排去爬30米高的龍門吊,同隊的工友朱國華告訴記者,那個工程已結(jié)束,當(dāng)時他們正趕時間拆卸設(shè)備,何剛等7人上去是去拆螺絲。

  子女們不能理解,父親50多歲了,看工地看得好好的,為什么讓他爬那么高?何況他還有點恐高。

  恐高是因為以前摔過一次。有一年他在無錫做清潔,從架子上摔下來過,肋骨斷了幾根。他沒跟家里人說,也沒要求人家賠償,自己去醫(yī)院掛了水,就這樣不了了之。

  去年年初,何俊清和父親一起去了山東工地,幾個月間,被磕掉門牙,被打到眼睛,被40斤的鐵塊砸壞手指頭。正好趕上收麥子,何剛讓他回家,傷好后去無錫工作。

何剛的手機(jī),出事時在他衣服口袋里一起摔下來,何燕華不解,為何手機(jī)只是裂了條縫,人命卻脆弱至此?手機(jī)里存著一部李小龍的電影《猛龍過江》,還剩十幾分鐘沒看。  澎湃新聞記者 張小蓮 圖

  何剛在電話里常說工地危險,老有人受傷,家人勸他別干了,他又說“防著呢,防著呢”。

  11點44分,正在閑聊的朱國華突然聽到“咔擦”一聲,抬頭看到龍門吊一邊正在傾斜,只跑出3步,就塌了。轉(zhuǎn)身跑過去一看,人已經(jīng)沒了動靜。

  何俊清有一年沒見到父親了,兩人隔三差五通電話。出事那天,正好是端午節(jié),父親摔下來的時候,何俊清在無錫上班,心里還想著晚上給他打個電話過節(jié)。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