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6-15 20:42 | 來源:客家新聞網(wǎng) 2017-03-02 17:06 | 查看:1476次
客家新聞網(wǎng) 鄒隆祿 賴莉 記者梁晟
今年66歲的羅開福是大余縣吉村鎮(zhèn)沙村村的黨支部書記。從1979年在村里任職到年過花甲,38年來,羅開福扎根在農(nóng)村,在平凡的基層工作中奉獻了大半輩子。他就像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就扎在哪,不辭辛勞,埋頭苦干,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普通共產(chǎn)黨員的操守和品行。
數(shù)十年來,他的勤懇和無私風險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也獲得上級表彰70余次。今年1月,羅開福入選 “中國好人榜”。
在村子里,羅開福(中)經(jīng)常上戶了解村民的生活情況。
庫區(qū)建設(shè) 為移民工作瘦了15斤
3月初,在大余縣沙村長嶺下、禾場里、高車壩等地,隨處可見一幢幢結(jié)實牢固的磚混房,三三兩兩的老人坐在家門前聊天、曬太陽、拉家常。
“住在這里,環(huán)境好,人心也踏實,這一切都虧了羅書記。”老人口中的羅書記就是沙村村支書羅開福。
2005年,由于新建添錦潭水電站,沙村村庫區(qū)開始移民工作?!耙泼衲芊褡〉冒卜€(wěn),當?shù)厝宋沫h(huán)境是關(guān)鍵?!睂τ谝泼癜仓命c的選址,羅開福有著自己的標準。在他的建議下,長嶺下、禾場里、高車壩是沙村村的移民安置點所在。
選好安置點,為了打消村民的疑慮,羅開福帶頭搬遷,奔走于各家各戶,解說各項移民政策,幫助解決搬遷過程中的具體困難。那段日子,羅開福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因為工作強度大,他一下子瘦了15斤。
之后的一年多的時間,羅開福帶領(lǐng)村里的黨員干部完善各種規(guī)章制度,為群眾排憂解難,一改移民安置點一盤散沙的局面,將村子的發(fā)展帶上了正軌。
“這是我當村支書以來,壓力最大、困難最多、任務(wù)最重的一段時光。”回憶當時的移民工作,看到村民安居樂業(yè),羅開福覺得很值得:“我個人這點付出,根本不算什么?!?/p>
今年春節(jié),羅開福來到昔日在洪災(zāi)中受損的群眾家中“走親戚”。
心系百姓 村民信服的好書記
2009年,發(fā)生在當?shù)氐摹?.3”洪災(zāi),讓許多村民回想起來仍心有余悸。不過,羅開福的行動,也讓村民認識到黨的好干部就身邊。
83歲的廖桂英是當年在洪災(zāi)中被羅開福救起的村民之一。
“他是我們一家的救命恩人?!碧峒傲_開福,廖桂英連連稱贊,“那天,我和孫子被洪水困住,房子搖搖欲墜。是羅書記帶著村干部,冒險把我們祖孫倆救了出來?!?/p>
把廖桂英一家安置好后,羅開福又加入到抗洪搶險一線?!爸螅_書記又來到安置點,查看群眾情況,對村民進行安撫,一直忙到凌晨才休息?!贝甯刹苦u書彪回憶。
“在大災(zāi)大難面前,保障好群眾生命安全是第一要務(wù),既然當了干部,就要竭盡全力保護村民?!比嗄陙恚_開福時刻提醒自己。
作為村支書,羅開福在工作中敢于挑大梁,辦事公道、公正,是百姓心中的“鐵面和事佬”。村民有糾紛,都愛找羅書記調(diào)解?!坝欣щy,找警察;有麻煩,找書記?!背闪水?shù)卮迕竦囊痪漤樋诹铩?980年,羅開福的兒子與人發(fā)生山場糾紛。他不偏不倚、不徇私,毅然站在有理的一方,讓群眾發(fā)自內(nèi)心地信服。
羅開福仔細地整理村里的賬單。
清廉樸素 村民希望他一直干下去
任村支書以來,羅開福給自己定了一條“鐵律”:不收一分禮,不亂花一分錢。
如今,在他的帶領(lǐng)下,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但他還是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習(xí)慣。
一身樸素的衣裳打著補丁,一個黑色的老舊公文包……說起羅開福,村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儉樸形象。
羅開福的妻子告訴記者,這個老舊公文包已陪伴他多年。那是2008年農(nóng)業(yè)普查時發(fā)的工作包,上面還印著“第二次全國農(nóng)業(yè)普查紀念”,里面放著筆記本、筆、印章等工作用品?!八焯毂持?,出門辦事或上戶,從不離身,就是為了隨時可以為村民辦事?!?/p>
這個老舊的公文包,陪伴羅開福走家穿巷、上組入戶。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沙村村近七百戶人家,每一戶的情況,羅開福都了如指掌。
2011年,羅開福年逾花甲,本欲退下來讓年輕干部挑起大梁。但在換屆選舉中,群眾要求他任村支書的呼聲很高,他最終再次當選為沙村村黨支部書記,并一直工作至今。
“羅書記是我們老百姓心中的好書記,有他在,我們就放心。真希望羅書記能一直干下去!”村民廖學(xué)輝的話,得到在場村民的一致認同。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