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4-13 09:09 | 來源:三晉都市報 2014-11-24 A1版 | 查看:2661次
《于成龍傳》作者王振川。
——本報獨家專訪《于成龍傳》作者王振川
有人說,讀一部好書,就如同結識一位高尚的人。從11月11日起,本報開始獨家連載由山西本土作家王振川編著的《于成龍傳》,帶領大家領略一代廉吏于成龍不平凡的一生。很快,這本傳記將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上周,記者趕赴運城市,以期走進王振川乃至于公的精神世界。出發(fā)前,特意找來20余萬字的傳記書稿,不知不覺間就讀完了,仍覺意猶未盡。作者以獨到的時代視角、得當?shù)谋嫖鋈∩幔屵@位廉吏從歷史深處走來,呼之欲出,為我們呈上一部對匡正社會風氣大有裨益的清新讀本。
他身穿對襟布衣,態(tài)度謙和,待人真誠熱情。在他的書桌上,摞著厚厚的書法習作,其中包括于成龍詩抄、語摘等等。觀其氣韻風骨,與于公剛柔并濟的筆墨倒是略有相通之處,豪放中不失婉約,柔和中映襯著剛強。
王振川,1968年生于山西萬榮,現(xiàn)供職于運城市廣播電視臺,為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運城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著有《吏事千秋》《天理良心》《龍爭虎斗中國史·五代十國傳奇》《龍爭虎斗中國史·宋朝傳奇》《于成龍傳》等。
客觀評介
以質疑的眼光看于公
有數(shù)位讀者表示,他們被《于成龍傳》所打動,不禁為之落淚。在寫于公時,王振川會有怎樣的情緒變化呢?是否也曾熱淚盈眶?
他說,自己并沒有為此落過淚。這是為什么呢?“最初寫于公時,我非常注意,千萬別受古人的騙,處處用質疑眼光看于公。所有的細節(jié)都想問幾個為什么?有沒有夸張、溢美或虛構?這掉不出淚來。倒是后來,漸漸被于公感化了。尤其是于公晚年受屈,我心里也挺難受。他寫的幾段文字,如《祭母文》《請假歸葬疏》等,有些句子很讓人感動??滴趸实蹖懙膸追庠t書,里面一些詞句也令人感動。”最終撥云見日,將一個個質疑解除后,他發(fā)現(xiàn)于公的清廉絲毫沒有摻假。
那么,他是如何與這位廉吏結緣的呢?“2000年央視熱播的《一代廉吏于成龍》令人印象深刻,當時我一集不落地看完,不僅記住了他這個人,連演員李萬年渾厚有力的嗓音也記住了。之后曾在網上查過于公的傳記,但只是簡單看了一下就放過了?!?006年,運城市政協(xié)編撰《河東文化叢書》,分配給他一部“名吏卷”,寫成后取名《吏事千秋》,“寫了幾十位官吏,有廉吏、能吏,也有名吏、酷吏,但都與河東有一定關系。通過寫作,我對中國古代的官吏有了一定了解,心里很敬重那些造福一方的廉吏能吏?!?/span>
2008年,呂梁市政協(xié)擬出版《呂梁文化叢書》,王振川受周宗奇、權文學等作家推薦,撰寫其中的“于成龍傳”。
“能夠以寫作形式,向于公表達一點敬意,真覺得是很大的福氣呢?!彼α诵φf,第二年,即2009年夏季去過一次呂梁。
“網上資料不少,但很零散,收集了一批,沒日沒夜地讀。后來在某舊書網上找到了《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傳》和《于清端政書》。寫作過程中主要是查資料的困難,一個小小細節(jié)往往花費大量時間,如大海撈針,最后查出來也不過是平淡敘述,一筆帶過。每天雖是寫寫歇歇,十分注意調節(jié),但還是鬧得小病叢生,狼狽不堪。此書在出版時定名為《天理良心》,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彼嬖V記者,2012年,因手頭的《天理良心》書本太少,無法遍贈朋友,就將書稿貼到了網上,沒想到意外結交了投資建設于成龍廉政文化園的呂梁企業(yè)家高林清,由此引發(fā)了該傳的第二次改寫。
“在林清兄的支持下,我重新閱讀資料,有了疑問就和他溝通,發(fā)現(xiàn)原來《天理良心》中的不少錯誤和不足,一一進行修改和補充,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于公。最后將書稿定名為《于成龍傳》,交由三晉出版社出版。其中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即于公的著作集《于成龍集》,另外也參考了《明史》《清史稿》《清史列傳》《國朝先正事略》《永寧州志》《中國通史》《清稗類鈔》《讀史方輿紀要》《歷代職官沿革史》等等。”
2014年,《于成龍傳》被列入“三晉百名歷史文化名人傳記工程”。于是,他在此前的基礎上,調整了書名和章節(jié)名,并從頭至尾又潤色修改了一遍,刪減了個別章節(jié),調整了個別語句。
“我的第七本書《魏風悠悠》即將出版。另外還參與了《三晉史話》中《運城史話》的編寫,仍未完工。寫作主要在工作之余抽空寫,基本沒有專門請過假?!蓖跽翊ㄗ晕以u價道,“作品風格像與朋友談話交流,比較親切,其實算是網絡寫手的風格。寫作盡量平和,通俗易懂,且有趣味,符合歷史事實,絕不虛構,拿不準的就用探討口氣?!?/span>
他說,沒有想成為什么大作家,只想做個好讀書人、真讀書人,“當然,當個作家也挺好?!?/span>
天理良心
于公一生堅守此信念
于公45歲以貢生出仕,為官僅23年,從七品知縣升到一品總督,受到朝廷各級官員和廣大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疾焖淖鋈藶楣僦?,對我們后人會有很多啟示。
“我認為主要有五條,分別是清苦節(jié)儉、熱心公益、勇于任事、關注全局、與人為善?!蓖跽翊ǚ治稣f,于公出身并不貧寒,家族歷代都是富裕鄉(xiāng)紳,但清苦節(jié)儉是其家風,并不追求個人物質享受。當時官員俸祿比較低,但于公把節(jié)省下來的錢都用來做公益慈善事業(yè),沒有補貼過家里,其家庭卻經常捐出家產救濟災荒。他三個兒子都是大慈善家,特別是長子于廷翼,最多的時候曾同時救濟幾千戶人。
“現(xiàn)在人們熱衷于宣傳廉吏,反而忽略了于家力行慈善的歷史事實。而且,于公并不是那種只知埋頭工作的書呆子官員,他在堅持原則的同時經常關注全局,替上級出謀劃策,因此深得賞識?!彼€發(fā)現(xiàn),于公不貪圖財利,也不留戀功名,不僅常在詩作中流露出急流勇退的情緒,也多次付諸行動,向上級和皇帝上書,要求辭官歸隱。但在特殊的戰(zhàn)亂時代,他的請求一直未獲批準,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赴任時,于公曾順道拜訪當年學友,說了一段傳誦后世的上任名言,發(fā)誓不以溫飽為志,不昧天理良心。在于公心中,效忠于一家一姓只是片面、狹隘的“忠”,傳承發(fā)揚自己的民族文化,以天下蒼生為己任,致力于恢復太平盛世,才是“大忠”。
“反觀古往今來所有的貪官污吏,有幾個是沒才能的?只因他們心中沒有這道‘天理良心’的道德底線約束與匡范,所以再大的本事,都可能會用在假公濟私、貪污腐化的邪門歪道之上?!?/span>
“于公是個辦案高手。他的真正名聲,就是在黃州府任期內治理盜案創(chuàng)造的。不過他曾表示自己辦案子并不神,只是個‘誠’字而已。他做得很努力很盡心,對得起‘天理良心’,對得起國家和百姓?!蓖跽翊ㄊ衷敢庀嘈牛簧v究此信念的于公,完成了他的從政誓言,達到了他追求的至高境界。
在王振川的眼里,于公是一位性情剛烈的人,敢和上級頂嘴吵架;又是一位嚴肅認真的人,面對不正之風絕不姑息。他還是精明多智的人,面對繁雜政務總能想到有條有理的解決辦法;是勇于擔當?shù)娜?,?shù)次在危急關頭都敢于挺身而出,破格辦事;是寬厚仁慈的人,對屬下的小失誤能夠包容原諒,而對百姓的疾苦,則經常傷心地淚流滿面。他也是一位浪漫風趣的人,面對風花雪月、名勝景觀,喜歡吟詩填詞,完全是一副文人士大夫的情調?!彼稳萦诠耐獗硎巧聿母叽?、目光如電,長相十分威武,特別是在晚年時,“白須偉貌”是其標準形象。
當于公去世100多年之后,晚清理學大師、名臣曾國藩老師唐鑒對其清廉、勇敢、仁愛亦非常認可和佩服,最后點出他是“吏者之師”,是官場上的大理學家,“于公雖不擅長理學的理論,但他是真正的實踐家,把大理學家的理論都做到了。”
王振川說,所謂公道自在人心,于公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安貧樂道
崇敬諸葛亮淡泊寧靜之心
除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外,王振川近年潛心研究國學經典且頗有收獲。他認為,國學,就是讓每一位中國人活得更中國,活得更像中國人。他十分欣賞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引言中所寫的一句話:“研究本國歷史者應對本國歷史具有溫情與敬意”。
“于公平生很崇拜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曾經在多篇文章中提到過。我最崇拜的偶像也是諸葛亮,座右銘即‘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其54歲時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span>
作為天津南開大學的高材生,王振川在大學時代學的是中文,但他還是最愛歷史。起初發(fā)表作品,是1993年在《山西日報》發(fā)表的《唐朝山西的王姓詩人》。參加工作之初,單位辦廣播電視報,他寫了不少評論,頗受歡迎。2003年至2007年,在《山西文學》發(fā)表過部分作品,后被評為優(yōu)秀作家。
“我自己有點像書呆子,不喜歡升官發(fā)財,就喜歡讀書聽戲練字打拳,比較淡泊隨緣。但出第一本書《吏事千秋》,寫了一批名吏,第二本寫于成龍,又是大廉吏,好像和歷代官吏很有緣?!彼f自己天生喜歡讀古書,喜歡傳統(tǒng)文化,包括佛教文化,網名即“清涼明心”。
“當初給《西湖評論》雜志投稿,主編是位年輕的佛教徒,經常給我一些佛教資料,解答一些疑難問題。我質疑了他好久,后來就漸漸開始信佛了。2002年,我開始創(chuàng)作第一部書《憨山大師傳》,寫完未貼出,在電腦里藏了多年。前幾年上傳至天涯論壇,受到好評,后被成都文殊院《空林佛教》雜志連載,現(xiàn)在還未載完,在佛教界反響還不錯。”
于公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不僅熟讀儒家經史,還瀏覽佛典道藏,可謂儒釋道三教之精髓合一。他一生信奉“為政以德”“仁者愛人”的儒家思想,又信奉因果報應、行善積福的佛道觀念,總結出獨特的“天理良心”格言?!鞍从谑霞易宓膫鹘y(tǒng),也歷來重視宗教信仰的教化?!睂Υ耍跽翊ㄉ钣畜w會。他認為,三教皆具備一種功能,那就是能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但又各具特色。
“佛教的根本道理是萬法皆空,放下執(zhí)著,教化人們解放思想,不要執(zhí)著于固定概念。因果報應觀念,有它一定的道理和好處,可讓人心存敬畏心。不過,佛教雖有可借鑒之處,卻不教人如何為官,若研究做人為官之道,還是要多讀儒家經典,學習孔子‘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儒家突出社會責任感,告訴你要以天下興亡為己任?!?/span>
談到道教,他認為涉及一個未解之謎,“于公在黃州為官時50多歲,身體瘦弱且常生病,憑這么一副老年文官的身板兒,卻英勇善戰(zhàn),砍殺48個敵人,我猜測他在青年時代曾打過仗或學過武功,會是在哪兒學的呢?有人說,可能小時候上道教圣地——北武當山學過武功?!?/span>
“我覺得,安貧樂道,讀書上進,不要把功名利祿看得太重,生活中應保持善心,隨緣做些好事,日子會過得很快樂。在有思想壓力的時候,盡量想辦法抒發(fā)排解,不要隨波逐流,更不要自甘墮落?!彼哪抗馊岷?,語氣平靜,充滿了哲思。
樹清廉風
我們可借鑒明清官吏制度
“于公在羅城任期超限時,朝廷按照相應制度和程序,便會自動提拔。也就是說,只要你‘進了賬就給你算’,如實錄入官員功勛,所以當時的官吏制度很嚴密完備,也屬于‘依法治國’,很重視制度建設,且在不斷調整,并非我們想象中的僅靠‘人治’。雖然,清代基本沿襲了明代的制度,但把很多缺點改掉了,只是比明代更專制,皇帝的權力更大一些。”王振川認為,明代有個缺點是皇帝經?!安簧习唷保首硬缓煤脤W習。
同時,他發(fā)現(xiàn)歷史上的山西官吏有個特點即能文能武,可“上馬殺敵,下馬草檄”。
王振川總結道,于公的天下第一廉吏,一是自己主觀的養(yǎng)成,二是特殊環(huán)境的養(yǎng)成,三是時代需要的養(yǎng)成。即內因加外因共同塑造使然。于公被舉“卓異”之后,客觀上就需要好好保持此名聲,堅持原來的做法,這是社會塑造的一面。再后來,國家社會都需要廉吏,也需要樹立最好的典型,對他的宣傳很多,也外在地塑造了這個天下第一廉吏的形象。
“現(xiàn)在很多人,剛開始工作時,也都有做好人好官的初衷,但往往頂不住誘惑與壓力,慢慢就隨波逐流了,有些還會變本加厲?!比绾胃淖冞@個局面呢?他覺得最重要的不是教育,不是懲罰,而是改善用人機制。也就是說,如果能像清朝官員和皇帝提拔于公那樣,早早把一批埋頭苦干德才兼?zhèn)涞娜颂岚紊蟻?,讓他們和其周邊的人看到希望,很多人就不會自甘墮落了。至少,?0%以上是選賢,30%以下是照顧關系,社會風氣都不會太壞。
王振川還有一個新發(fā)現(xiàn)。于公升官快,不僅僅是由于康熙皇帝本人的眷顧,和名臣魏象樞的秘密舉薦也有很大關系。但魏象樞為了防嫌,一直守口如瓶,直到于公去世后才在吊唁詩中寫道:“當年薦草曾聞否?歷盡平生一語無?!彼裕诠谑罆r,根本不知道魏象樞幫過自己的忙。而且,魏象樞曾提出整頓吏治,康熙也采納了他的意見。
通過寫于公傳記,王振川對明清時代的科舉制度和官吏制度有了一定了解?!耙郧埃覀儼逊饨ㄉ鐣f成一團黑,是萬惡的,沒有看到人家的優(yōu)點。明清時代的官吏制度有很完備的一面,應該借鑒。樹立清官典型的方式也很有意義。不過,什么事都不能一概而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風氣。要讓人感覺到正道好走,邪道不好走,這就是好風氣。讓人感覺正道走不通,邪道反而快,這就是壞風氣。諸葛亮說的‘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句話里藏了多少感慨??!”
在作者王振川的心中,同樣也藏有無限感慨。他講道,清官于成龍的做官信條“天理良心”,重新樹起這樣的清官形象,對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仍具有十分重要的鏡鑒作用。
本報記者 李尚鴻 文/圖
(編者注:原文標題為《不以溫飽為志 不昧天理良心》)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